中国第一个到南美支教的艺术志愿者 战友歌舞团的《长征组歌》领唱 国家一级演员,曾五次登上春晚舞台 全国企业歌曲大赛金奖得主

“重庆幺妹”朱砂将中国民歌唱响世界

版次:009    2024年05月10日

□陈显涪

是嘉陵江边的石头,是长江水畔的青草,是重庆的火热麻辣烫,是歌乐山飘动的云朵,是巴南山谷潺潺的溪流,是渝州远古时斑斓的童话……欣赏战友歌舞团朱砂的演唱,如同身临重庆大自然美妙的诗画。其动人歌喉的感染力,宛若一只快乐歌唱的百灵鸟。

从重庆直辖前夕到现在,我多次采访过朱砂,她是一个地道的重庆妹子,巴南区人,年轻又漂亮。山清水秀的重庆赋予了她喊透巴山的嗓音,人杰地灵的山城给了她长江一样的深情,这就是歌手朱砂给我的印象。

正是靠着这种坚强执着的精神,朱砂用她重庆人特有的火一样的性格和水一般的柔情,凭着自己独有的气质和甜美的歌唱,在高手林立的歌坛驰骋拼搏,以百灵鸟的嗓音打动了全国观众的心扉。

活泼朱砂

她高兴得跳了起来 头差点就碰上门槛

我当记者时,曾多次驻北京采访,有一天正在整理材料,准备发往报社,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穿军装的姑娘。我问她找谁?她说就找《重庆日报》的记者。我说“我就是”。她高兴得跳了起来,头差点就碰上门槛。

她一口的家乡话,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她一点也不怕生,我是她的同龄人,男女有别吧,她却大方地拉着我的手,又蹦又跳的,仿佛见到了久别的大哥。

她说:“长江的水涨了吗?我是个不怕水的妹妹。别人见了大水,吓得往后退缩,我却是喜欢挑战大水。越是涨水,我就越是兴奋。”原来,她喜欢去长江边上游泳。是的,她告诉我,她是巴南人(那时还叫巴县),父亲常带她到江边游泳,她也常常和父亲去斗水。这种迎着困难上的精神,后来融入了她的歌唱事业。

接着,这个大胆的姑娘居然毛遂自荐,说自己身上有新闻。我被她感动了,决定采访她。当然,对她的采访一点不费劲,她滔滔不绝的自述使我有了大量写作的空间。

领唱朱砂

重庆妹子的豪迈唱法 气势十足很受欢迎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朱砂出生在长江边上的鱼洞,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的旁边就是文化馆。8岁左右的朱砂对音乐很有兴趣,那天她在馆里玩,听到馆里老师在放四重奏《梁祝》,她告诉我:“那可能是《梁祝》最老的版本了,但音乐的魅力打动了我,那是一种万分惊奇的感觉,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艳羡。”于是她缠着老师问,“那是什么乐器发出来的声音?”老师说:“小提琴。”

小提琴,成为了朱砂对音乐的最初梦想。

工人家庭出身的朱砂,家中并不富裕。可是她的父亲支持她的音乐追寻,给她买回了一把旧的小提琴。小提琴的琴弦已经荡然无存,她的爸爸花了一个晚上,找来了马尾,配上了琴弦,朱砂高兴得又蹦又跳。就是这把“死而复生”的小提琴,她一学就是五年,每逢学校放假,朱砂的父母都会带着她到四川音乐学院找老师指导,平时就在文化馆馆长那里学习。

13岁那年,重庆川剧学校的老师到朱砂所在的学校挑学生,朱砂不仅小提琴拉得好,嗓子也不错,她大胆唱了一首《白毛女》插曲《北风吹》,震惊了川剧老师,认为她嗓音清纯,很有潜力,被招进了重庆戏剧学校学习曲艺专攻清音,同时还学习盘子、弹唱等。毕业后,她被分配到重庆曲艺团,表演四川清音。

在曲艺团工作后,朱砂经常参加调演、表演、比赛,名声大噪,她演唱的《三个媳妇争婆婆》和《花园跑马》获得过文化部颁发的一等奖、二等奖等。但是朱砂并不满足,她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特别是文学修养很差,理论学习也很欠缺。于是,她决定离开重庆曲艺团,北上求学。那时,中国音乐学院刚刚组建,她来到中国音乐学院学习民族声乐。1993年,当时的战友歌舞团排练《长征组歌》,急需一名唱民歌的领唱,那是长征组歌的一支重要曲目《遵义会议放光芒》。朱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了战友歌舞团。朱砂在战友歌舞团唱《长征组歌》上百场,领唱的气势十足,全是重庆妹妹的豪放唱法,很受欢迎。直到1997年,她被调到了中国广播艺术团。那一年,香港回归,她与江涛合唱了《祝福香港》,引起了巨大反响,也让全国更多的老百姓领略了重庆妹子的特殊唱法。

2013年后,朱砂把她音乐的重点移到了音乐的普及和教育中。当时,相声演员、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姜昆找到了朱砂,希望她到国外去展示重庆人的麻辣烫唱法、传播中国的民族音乐。她高兴地接受了这一重托,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公派的国际艺术志愿者,前往南美洲的厄瓜多尔。重庆籍华侨帮助她在当地找了一间餐厅里的包间上课,在这里教起了重庆民歌和中国其他地方的民歌。她从国歌教起,还教了重庆的《太阳出来喜洋洋》《黄杨扁担》《好久没到这方来》《三峡情》《茉莉花》《我和我的祖国》等。这些歌曲引起了当地重庆籍华侨无限的乡思之情和外国友人的重庆向往,以及中国之行。

幺妹乖乖

我的艺术根子在重庆 “优先”为重庆演出

如今,已有名气的朱砂忙得团团转,大型演出、比赛、电影、电视剧、义演、教学……但凡重庆有需要,她都要“优先”为重庆演出。她说:“我的艺术根子在重庆。”

“幺妹乖,幺妹乖哟,那个乖乖的幺妹走过来哟,她从巴山的云里来,她从川江的水边来,她从青青的竹林来,她从红红的辣椒里来……”

这是重庆直辖后的第一个独立的电视音乐作品。当时,朱砂找到重庆籍作曲家王锡仁,重庆籍词作家、著名诗人梁上泉的儿子梁芒,还有其他艺术家,共同创作了电视音乐作品《幺妹乖》。重庆卫视打破常规,在“每周一歌”栏目里天天播放,令观众痴迷不已。重庆电视台八频道《银屏彩桥》也紧随其后,这是重庆直辖后培育出的第一个MTV。《幺妹乖》有别于一般的通俗音乐,它融进了更多的重庆音乐元素,点石成金了四川清音和扬琴的风格,巴渝味十足,乡土味浓郁,观众们一看,那主歌手不是别人,正是重庆的幺妹乖乖朱砂,观众们说:“她那身打扮更是重庆的土味渝味,她身后的那些姑娘,个个都乖得诱人。”哎呀,十足的重庆幺妹。

电视中的背景画面,也乖得令人唏嘘——那是渝北统景,那是北碚金刀峡,真是美若瑶池,胜似琼台。

人美,山美,水美,重庆更美!1998年,重庆电视台推出的《幺妹乖》电视音乐节目,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第五届电视音乐大赛”,荣获了金奖,《幺妹乖》获得了全国观众的高度评价,翘起大拇指连说“乖,乖,乖”。

幺妹情怀

热爱重庆文化、推崇民族文化、宣传祖国文化

奔放豪迈的重庆赋予了她喊透巴山的嗓音,人杰地灵的山城给了她长江一样悠长的深情,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朱砂给我的完美印象。

在巴南鱼洞那个熟悉的环境中,朱砂赢得了鲜花、掌声、赞扬、奖杯……“艺术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我要在民族艺术的追求上不断前行,热爱重庆文化、推崇民族文化、宣传祖国文化。”这就是最近我见到朱砂时,她对我说的一段话。是的,朱砂大胆地把四川清音的花腔用于民歌的演唱,这是她的一大特色。比如她演唱重庆民歌《闹花灯》,这是由重庆著名诗人梁上泉作词,重庆著名作曲家何蜀光作曲的一支民歌,她用水一样的柔情、火一样的性格去演唱,在她的专辑《四季好开心》里,占有很重的分量。她嗓音清丽、口齿伶俐、吐词清晰,使她演唱重庆民歌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我采访完离开时,她对我说:“我很开心,天天都开心。我是重庆人,我们拥有阳光和健康,爱情、亲情和友情都在我们身边,开心,还需要理由吗?为了爱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看到重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更是开开心心。”

朱砂是一个力争上游的重庆女孩,她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在艺术上取得进步。在她一个人北上求学期间,一个人也不认识,全靠自己打拼,好不容易找到马淑明老师学习,半年后又师从著名声乐教授岑冰先生。她风雨兼程去上课,下课就回到出租屋里看书学习,这段时间是她最艰苦的岁月。

重庆人不畏艰难困苦的性格给了她无穷的力量,使她像一棵春后的小草,一步一步成长起来,顽强而执着。

2021年6月11日下午,重庆市音乐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市文联召开,有人提起了朱砂,大家都评价说:“这是一个典型的自我奋斗成功的歌唱家,她没有辜负重庆人民的期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与很多的重庆籍艺术家一样,施光南、王锡仁、刘晓庆、刘青、吴国松、周小惠等等,都给家乡争了光、争了气。而人才的涌现,离不开重庆人的不屈不挠和奋勇向上的精神。

(作者系重庆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