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名村民身份被冒用 办理工商营业执照154个

湖北大悟县:正在核查,对违规行为将严肃追责

版次:006    2024年05月13日

刘院村村民写签名信,希望调查身份被冒用事件。受访者供图

近日,湖北孝感大悟县吕王镇刘院村上百村民被冒名注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因为它涉及到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以及可能的政策资金滥用问题。经大悟县委、县政府核查,吕王镇刘院村集体为争取油茶种植奖补政策资金,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利用村民信息办理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目前,正在对涉事情况进行核查,对存在的违规行为将按程序严肃追责问责。

一家三口被注册5个工商营业执照

村民汪先生介绍,他常年在外打工,年迈的父母在大悟县吕王镇刘院村生活。2019年,他的父亲因肿瘤疾病手术,导致产生一只眼失明另一只眼半失明的后遗症,被当地认定为四级残障。2023年,他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在武汉一家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之后也丧失劳动能力。

“2020年,村里给我父亲申报大病补助,可是迟迟没有等到结果。一打听,说是他名下有公司企业,有经济来源,不符合补贴标准。去年村里通知,说我爸名下的企业被注销了,可以申请补贴了。等资料交完,说他名下又新注册了一家企业。”汪先生说,因为父母都是农民,他在外打工,不会查询相关信息,也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就没有深究。

“今年4月,我母亲申请补贴的时候,也是同样原因申请失败。5月7日,我老婆找人帮忙,在软件系统上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我父母名下都注册过两个个体企业,我名下也有一个。”汪先生疑惑地说,他们一家人都是靠务农、打工为生,从来没注册过工商执照,也没出借过家里信息,“不知道谁注册的,也不知道谁去注销的。”

上百位村民发现自己也被冒名注册

汪先生一家的遭遇并非个例,陆续有上百位村民发现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也被冒名注册了“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村民们纷纷怀疑身份信息被用于骗补、贷款、虚报政绩等非法用途及目的。

根据国家工商信用信息公开系统查询结果,这些营业执照的登记信息十分粗糙简陋,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但“企业名称”均为空白,系统显示的都只是村民的姓名。这些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大多标注为“油茶种植”,注册资金多为空白,系统显示为“0万元”。但也有少数村民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10万元。

事情曝光后,大悟县立刻成立了调查组,初步调查发现,吕王镇刘院村集体为争取油茶种植奖补政策资金,2011年至2023年,吕王镇原工商所邓某、方某等人在“市场主体增量行动”中,违反依法合规的工作要求,通过镇政府工作人员获取刘院村部分村民身份信息,违规办理工商营业执照154个,涉及村民134人。目前,已对违规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依法注销,对利益受损群众落实相关政策,对违规人员依法依规予以追责问责。

热评

政策补贴资金成“唐僧肉” 管理漏洞急需堵

吕王镇村民被冒名注册营业执照这起事件不仅揭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对于基础农业政策补贴资金使用的监管的必要性。

政策补贴资金是国家的民生举措,用到位,老百姓才有切实的获得感;不到位,老百姓就成了最大受害者。近些年,大批专项资金投放到农村农业领域,数额大、项目多,但监管并未同步跟上。从现实情况看,不少惠民资金被下了“黑手”,或被克扣截留、贪污挪用、侵占私分,或有些干部失职渎职、违规操作。

再好的信任也抵不过制度,包括基层“小微权力”在内的任何用权、为政行为都要被约束,监管权力是第三层启示。单一把关、监管乏力、审计缺位……该事件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不是个案,在对基层干部的权力监管上,依旧存在偏松、偏软、偏弱的情况,才让不少人得以瞒天过海、恣意弄权。

“钱袋子”是保民生、稳基层的“钱袋子”,更在检验着基层干部能否有作为、真作为,也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此类“鼠患”少一些、让群众获得感多一些。据新京报、顶端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