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4年05月13日
□黎强
我家的早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从物资匮乏年代的聊以果腹,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渐次丰富,再到如今的讲究科学营养。别小看这早餐的变化,它折射出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寻常百姓家的幸福感、获得感。
小时候,我家的早餐基本上就是以红苕、玉米面、面粉加当季蔬菜。一家人的粮食本来就不够吃,加之我三兄弟正处在吃长饭的年龄,食量大增,凭粮本供应的粮食哪能填饱娃儿的肚皮哟。母亲是一个贤惠持家的人,从市场上买回便宜的红苕,早上起床后生好煤炭灶,架上大铁锅,撮一筲箕红苕洗净,放在蒸笼里猛蒸。之后,在红苕堆抓一个大点的红苕,洗净切丝儿,加上泡海椒下锅煎炒,算是下饭菜。至于汤,就是红苕切片,下锅煮熟煮火后,放点食盐,起锅时撒一撮葱花,就算汤菜了。长期吃这样的早餐,仨兄弟早就吃得反胃了,不愿吃,不爱吃。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他们也没有办法,只好幽默着说,这是我们家的“红苕宴”,别人家还没得。
更多时候的早餐,母亲则是把苞谷面调和成羹状,加些食盐,用小勺子一勺一勺舀进大铁锅的沸水中,加少许青菜叶子,算是娃儿们的早餐了。或是,将和好的面粉浆,用勺子舀进沸水中,待煮好后盛进大土碗,再加点白糖。煮熟的面浆团形似“鸡冠”,母亲则美其名曰“鸡冠子”。
到了20世纪80年代,老百姓的生活逐步有了起色,市场上可以买到猪肉牛肉羊肉了,各类副食品也渐渐丰富起来。我家的早餐质量也随之提高了。
母亲照例总管一家人的早餐,从鲜肉包子到油条,从精面馒头到豆浆稀饭、荷包蛋,包括饺子、抄手,或酸辣小面、麻油小面,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每次早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看着早已经参加工作的三兄弟,母亲还要征求意见,明天早餐吃啥子?要不要来点肉丝面块或者酸菜面块?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老百姓有吃有穿、有耍有玩,生活质量早已超乎想象。不过,母亲仍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家里的早餐,开始研究起“吃好、吃饱、吃少”的问题。端上早餐桌的,都是营养占据主导的餐点:红糖汤圆、银耳汤、小米粥,再辅之以鲜牛奶什么的,天天变着花样吃。
如今,母亲老了,没有再亲自为儿子们弄早餐了,却一个劲儿地叮嘱我们:“早餐马虎不得哟,让孙娃儿们吃好哈。”
啊,母爱加持的早餐,真香。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