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地契中探寻“巴字园”

版次:010    2024年05月16日

□黄玉才

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国人赖以生存的命脉和根基,是农民的“命根子”。地契是古代土地房屋交易的证明文书和凭证,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地契关系民生大事,涉及千家万户,真实地反映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权属变更及对土地的管理制度,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的体现。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纂《重庆市志·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志》时,在重庆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收集到3份有代表性的清代地契(完税红契),原件现收藏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档案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这3份地契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多枚官印验讫,十分珍贵。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巴县城内巴字园房地产买卖契约,盖有“巴县之印”十余枚官府印章,买卖双方、中证人、代笔人、族戚、邻坊见证人等达50余人。契约代笔人张嘉言书写的文书,墨迹具有清代“馆阁体”整齐工整特点,是地契民间书法的代表,书法水平远超其他幼拙平淡、重契约内容的民间写手。

契约所涉及的“巴字园”“南华宫”,均为重庆市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久负盛名。巴字园初建于明代,坐落于渝中区道门口至望龙门之间的“洪学巷”。明代巴县户部侍郎倪斯蕙所建别墅。他是明万历进士,官至湖北蒲圻县知县,后升太常寺少卿。36岁辞官回渝,在巴县县学文庙附近,置地建“巴字园”别墅隐居。瓦房数间,梅竹掩映,花木扶疏,长江如带,蜿蜒如“巴”字,绕城东去,嘉陵江水,碧水映城,白鹤起舞。推窗远眺,涂岭群峰,山岚凝翠,觉林禅寺,梵音袅袅,龙门皓月,字水宵灯,巴江美景,尽归眼底。倪斯蕙诗如泉涌,感慨万千,挥毫写下两副楹联:“窗临巴水真成字,家对龙门好著书。欲透江光堆石瘦,恐遮山色放墙低。”

他还为别墅书题“巴字园”三字。后园毁废,仅留“巴字园”地名,原址修建广东会馆“南华宫”,清乾隆五十一年地契,记录了南华宫购买巴字园的土地房屋交易历史。

从该契约中可看出当时的“巴字园”还有不少建筑,后来扩建为“湖广会馆”建筑群,南华宫是广东客家人修建的会馆,深藏其中……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