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4年05月17日
□李秀玲
“快来看今天的新闻啊!”
“六十七岁的刘大爷,驾车不慎,陷入长江积水中……”
小外孙拿着手里的报纸,从客厅跑到厨房,又跑到阳台上。
外公正站在阳台上浇花,听到后把水壶一放,夺过报纸仔细看了看,哼哼说道:“我当时目测能过的,谁知道呢?”
说完两手一摊,耍赖似的笑了起来。
厨房做饭的外婆,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的女儿,还有在看电视的大外孙,全都忍俊不禁。
这事说来话长。
中秋节前夕,刘大爷开着他的车去李家沱办事。他知道长江巴滨路上,有条支马路可以拐到江边,直接穿过去,能节约十多分钟的车程到李家沱。这条路,他已经走得溜溜熟了。谁知,连着下了几天的暴雨,长江涨了水,江水倒灌,把支马路的低洼处淹没了很长一段。
刘大爷把车子驶到支马路那里,目测了一下水的深度,觉得自己开的是CRV,底盘高,能够过去,一踩油门,直接就往前开。开到中间,积水太深,一会儿就漫到了座位处。他急忙把车子往后倒,可是水势卷涌太快,浸没了发动机。
车子熄火了。刘大爷的车被困在水中了。
刘大爷脑子反应倒是挺快的,他迅速跳下车子,倒回巴滨路上,从桥上绕路走到另一边的码头处,那儿有个河沙工地。他向在码头上歇凉休息的工人们求助,工人非常热情,用工地上的车去拖他的车,众多工人吆喝不断,同心协力地拉了好久。
但是,没有成功。
刘大爷只好拨打拖车服务热线求助。然后给他的女儿打了电话,让女儿赶快开车到江边去拯救他车上的“宝贝”:月饼、新米、渔具……
宝贝装到女儿车上去了,又吹着闷热的河风等了好久,拖车才来,直接把车拖到修理厂去了。
车子在修理厂修了两个月。准确地说,把各个部位的零件卸下来用了一天,把零件晒干用了五十九天。
不知是哪位好事者,把这个消息爆料到了报社。随后,报纸上就有了开头那篇豆腐干新闻。
从此,刘大爷就成了家里心知肚明的“名字”,只要一提起来,就“哦”的一声,然后你看我,我看你,再看看刘大爷,会心一笑,都懂得其中的意思。
刘大爷学车学得晚,四十多岁才开始学,属于大器晚成那类人。之前一直认为“会开车的人不如会坐车的人”,慢慢地,看着周围的同事、朋友都会自己开车了,心里也按捺不住了,就让亲戚带着学。在七公里的大工地土坝子里练了几圈,在南山的盘山公路上跑了几次,自我感觉还行,几天过后就想上路了。
上了路后,他才知道现实比想象残酷,几次险象环生后,还是老老实实报了名,去驾校培训,拿到了驾驶执照。
退休后,刘大爷买了一个车,从此开始了他的“飞驰人生”,什么是飞驰?对于他而言,就是市区不超三十码,高速不超八十五码。
他的至理名言就是“我的车由我掌控,你们看不惯,随时可以超我。”
马路慢悠悠,山路悠悠慢。特别是转弯时速度直接降为10公里/每小时,在后面车上遥遥看见他,双手牢牢握住方向盘,两眼直瞪瞪地看着马路,眉毛一根一根都竖起来,嘴唇抿得紧紧的,整个人犹如战场上遇到敌方战士似的高度戒备。
遇到两车相错时更是干脆停下不动,让对方的司机自己去看方向,测两车之间的距离,调整车轮,等对方车子过了大半个车身,他才开始慢腾腾地松刹车。
“不知者不罪,后动者无责。”他振振有词。
刘大爷开车还有个特点,就是老把马路当成自家的田坎道。偶尔车上有人要下车,或者等人来拿东西,他直接在离路边人行道三分之一的位置就大摇大摆地停下车,也不管后面的车子能不能过,堵住路口没有。
说过他很多次,他不理不睬,说得急了,又把他的至理名言拿出来说一遍。
坐刘大爷的车,一定要有比常人更好的忍耐力。
从他家里到避暑的仙女山一般是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刘大爷一般是上午十点出发,下午六点到仙女山的家。
理由太多了:这家的蜂蜜很好,要绕去买一瓶;那户农家的西红柿很新鲜,晚上可以吃,要拐去拿几个。更有甚者,途中有朋友搭车,要去接;或者要把亲戚顺便送到某地去。按照他的开车轨迹,基本上他是无法从A地直接到达B地的,一般要经过C地、D地、E地、F地,最后才能到B地。一车人都无精打采,唯独他,神采奕奕,毫不疲倦。
刘大爷的大外孙读初三了,家里人商量每天开车接送。刘大爷心疼女儿和外孙,主动接过接送的大旗。
有天,刘大爷有事,安排孩子的爹去接,回来后,外孙一脸沉痛地对他妈妈说:“妈,我一直以为从家里到学校很远,外公一般都开半个小时以上,今天爸爸来接我,我才知道,原来十分钟就到了!”
刘大爷在一旁听到了,呵呵一笑,“外孙的安全第一嘛。”
隔上一段时间,刘大爷的车子就会送到修理厂去。不是擦挂了,就是自己没看清路,撞上护栏了。最开始一家人还担心不已,后来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因为前面说过了,他的车速很慢,所以也都是些小问题。
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过几次紧急情况。刘大爷单位组织退休干部去外地参观,他把车子停在单位露天车库,就坐大巴车集体去机场了。人都在过安检了,接到一个电话,“刘老师,你好,我是××的保安,你的车停在露天车场,没有熄火,车窗也是开起的,现在雨下得很大,你赶紧过来吧。”刘大爷急忙给家里人打电话,等家里人赶去时,座位都被雨淋湿透了。
还有一次,周末在仙女山度假。凌晨一点过,一家人睡得正香,急促的敲门声把屋里的人全闹醒了,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打开门,保安说:“你好,××××××是你们的车吗?我刚巡逻时发现车门没关,车子没有熄火!”
大外孙心疼外公,揉着惺忪的双眼,主动拿车钥匙去帮外公关车门。第二天,出门游玩后回到小区,停好车,大小外孙一起提醒外公:“车门关好没?车子熄火没?”
刘大爷笑呵呵地直点头,连夸两个外孙孝顺。回到家,一拍脑袋,“糟了,我的手机放在车上没拿。”
两个外孙齐齐翻个白眼,不理他了。女儿和外孙一条心,也不理他。
最后,还是女婿帮忙走了一趟。
刘大爷一天开车到处跑,还是有个优点,他算得上是一个活地图了,哪里有近路,哪里不堵,哪里绕过堵点,哪个僻静的山旮旯、乡村院落有好吃的,他全部都知道。找不着路,问他,准没错。想吃好吃的,问他,包你满意。
不管家人怎么劝阻,刘大爷还是每天开着他的车,东奔西走。女儿说过他很多次,说快七十岁的人了,还是少在外奔波吧,在家养养花、喝喝茶,不是很好吗?刘大爷拍拍胸脯说道:“这就是锻炼。”“不怕,我身体好,该休息的时候我知道休息。”
好吧,退休后的老年生活多姿多彩,自由自在。有人跳坝坝舞,有人养花喂鸟,有人到处旅行。刘大爷也算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吧。开着车四处转转,带上老伴到附近古镇走一走,吃吃豆花饭,赶赶露天场,或者会会老战友,一天的日子就这么快快乐乐地过去了。
女儿看着刘大爷一天早出晚归,不落屋,本来担心他的身体,但看他整天高高兴兴的,既丰富了老年生活,又让头脑保持思考与清醒,避免了老年痴呆,所以女儿也不反对,只要他高兴就好。更何况,去农村时买个土鸡土鸭带回来给女儿补身体,高山的苞谷是女婿的最爱,界石的鸡血李外孙很喜欢。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就不去说刘大爷了吧!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