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4年05月21日
□李苇凡
坐在办公室改作业,抬眼便见窗外两只燕子在廊檐下穿梭、盘旋,它们在打理去年的旧巢。从我坐下来,燕语声声不绝于耳,“叽咕叽咕”告诉我春色正好,不要辜负了好时光。
陶渊明诗:“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固尚在,相将还旧居。”燕子是最敏感的动物,物候冷暖,唯其先知;燕子也是最念旧的动物,旧巢虽破,宁死不弃。所以年年春天,燕子都会如期归来,寻找旧时的屋檐。
多年前,我还在沙鱼小学教书。沙鱼镇是个小镇,位于川渝交界处。因学生少,中学被邻镇合并了,闲置的校舍就划归我们小学。小学与中学之间,隔着一条窄窄的溪沟,为方便通行,用预制板搭建了一座天桥。偌大的校园空着,总是静悄悄的。
我把学生公寓二楼到三楼之间的楼梯间收拾出来,作为寝室。课余时间,我就待在自己的房间,备课、读书、听音乐,自得其乐,但眼睛却总是被窗外的景致吸引。窗外是一方方水田,几个农民正弯腰插秧;再外面,是蜿蜒曲折的友谊水库,一半属于重庆一半属于四川,水面总是蓝汪汪的;水库对岸,是大片桑田,桑树已长出新叶,嫩绿可爱。
一天,我正午睡,一阵“叽咕叽咕”的鸟鸣声从门外传来,把我唤醒了。出门时,两只燕子从门框右侧的巢里飞出来,从我头顶掠过。后来发现,这幢楼的每一层都有几个燕巢,搭在走廊的角落处。燕子们每天飞进飞出,呢喃不止。我一人住在这里,无人可语时,但对燕语,不亦乐乎!
此后,我常常站在阳台上,看一对对燕子衔着草根或羽毛进进出出。它们一边劳动,一边你侬我侬地说着情话。或蹲在廊道的铁丝上静静休憩,那是以前学生们的晾衣绳,现在也算物尽其用了。于是,这幢空置的大楼,俨然成了一座燕子的村落。
桃花开了,又谢了。李花开了,也谢了。秧苗已插完,一行一行整整齐齐,像写在大地上的诗。燕子每天都会在稻田上空盘旋,或贴着水面低飞,它们成了最忠实的读者,一来二去,读懂了光阴荏苒的含义,也读懂了农人的苦与乐。
一天早晨,几只嫩黄色的小嘴从巢里伸出来,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个家庭有了一群雏儿!正看得出神,一只燕子从头顶飞过,四张小嘴张得大大的,争着迎接妈妈的喂养。
这以后的大多数时间,我都看着小燕子们争食、吵闹,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直到一天中午,我上楼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燕子的窝掉在地上,泥土、羽毛、蛋壳的碎屑洒得满地都是。“小燕子呢?”我蒙了。“一定是楼下那群小调皮搞的鬼!”我怒不可遏,“是哪个把燕子窝捅了!给我出来!”几个女孩从屋里钻出来,一脸惊愕。她们一定是吓坏了:一向温文尔雅的李老师竟怒火冲天。
下午,四只小雏燕陆续被送了回来。几个孩子站在面前,低着头。四只雏燕羽翼渐丰,但还不能飞,它们趴在地板上“叽咕叽咕”地叫着。它们完好无损,它们只是饿了。我找来一只大碗,铺上干草和布片,把小燕子放进去。燕子爸爸和燕子妈妈想必目睹了整个过程,见孩子回来,立刻飞过来“叽咕叽咕”地安抚了好一阵,四张小嘴伸出碗口,争抢着父母送来的食物。
一周后,我发现那只当巢的碗空了,心里一惊,但随即听到燕子的叫声。转身一看,在三楼阳台的铁丝上,蹲着几只小雏燕,原来是它们会飞了!我缓步走上楼梯,逐渐靠近……它们张开翅膀,扑棱扑棱飞了出去,消失在无垠的蓝天里,只留下那根细细的铁丝,在空中轻轻摇晃。
就在那一年,我离开了沙鱼小学。每年春天,我都会想起那些燕子,它们一定还会年年飞回来,回到它们的燕子村,修补旧巢,生儿育女。
(作者单位:重庆合川杨柳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