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将重点整治8类情形的“僵尸车”

通知后超过7天未自行处置的强制拖移 对公告后超过1年无人认领的强制拍卖

版次:003    2024年05月25日

居民楼附近的僵尸车

停在路边的僵尸车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一些车辆因为各种原因被长期弃置,成为了“僵尸车”。它们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停车资源,还影响了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

近日,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在回复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邵莉提出的《关于利用数字化手段全面治理“僵尸车”的建议》中表示,正着力推进《重庆市停车管理条例》制订工作,重点围绕“通知后超过规定时间未自行处置”等8类常见情形,细化制定废弃汽车处置执法指引。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部分区域仍存在疑似“僵尸车”乱停乱放的现象。

五大原因致车辆闲置成“僵尸”

23日,记者根据线索来到巴南李家沱合建村、渝纱村,在居民楼小区附近发现了几处停放疑似“僵尸车”的地点。“你看这些车的灰都好厚一层了哟!”附近居民刘先生告诉记者,这里都是老旧小区,原来并没有规划停车位,很多车都随意乱停乱放。即使后来在路边画了少数停车线,但并没有收费,所以有一些废旧车也直接在这里“扎营”。

在中梁山华庆路一带,记者同样根据线索看到路边停放了许多车辆,其中有的车虽然停在划线区域,但车身已积了厚厚灰尘和落叶,有的车身已破损,看起来都被“遗弃”很久了。

为何会出现“僵尸车”?据交巡警部门有关人士介绍,造成“僵尸车”的原因主要包括车辆闲置,车主不常使用或弃用,人、车长期分离,违章欠缴和车辆脱审、脱保,车辆被盗或遗弃五大类。

联合整治“僵尸车”9000多辆

重庆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道路内机动车长期违法占道问题,由重庆市公安局牵头、重庆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僵尸车”联合排查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联合开展“僵尸车”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建立完善“僵尸车”联合排查“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

建立“一车一档”,依法分类处置。比如,对于能确定车主的废弃汽车,积极联系车辆所有人,通过电话或者书面告知,限期自行清理、挪移。截至2024年3月,通过三次联合整治,重庆全市共计清理处置“僵尸车”9214辆。

同时,重庆持续优化、提升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水平。截至2023年底,全市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达40家,其中具备新能源汽车拆解资质企业26家。2023年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数量达25.2万辆,同比增长12%,全市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效率逐年提升。

三大举措破除“僵尸车”治理难点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吸纳代表建议,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从健全法律法规、提升数字化水平和大力提升废弃汽车回收利用水平等三方面持续推动“僵尸车”治理工作。

首先,重点推进《重庆市停车管理条例》制订工作,持续完善“僵尸车”处罚细则,重点围绕8类常见情形,细化制定废弃汽车处置执法指引。其中,对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强制拖移报废;对未达到强制报废标准但连续三个周期未检验的,依法公告、强制报废;对能够联系到车主的,通过电话、短信通知车主自行处置;对通知后超过规定时间未自行处置的(主干次道不超过30分钟,次支路不超过1小时,停车场、居民小区、背街小巷不超过7天),强制拖移;对联系不到车主的,先行拖移并公告限期处置;对公告后超过1年无人认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强制拍卖;对属拼装、报废的,依法扣留收缴、强制报废;对涉案的,依法扣留并移交办案单位处置。

其次,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深化“僵尸车”治理工作。依托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开发运用好重庆市废弃汽车管理APP。积极探索将违规停车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还将牵头会同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认真组织实施《重庆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力争到2027年,全市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超过100%。

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