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过期40余天: “没事,顶多拉肚子,以为太凉了” ●榴莲过期已经发酸: “没事,臭不拉叽的,吃不出来” ●牛油果氧化发黑: “没事,只要顾客看不出来就行”
版次:007 2024年05月28日
茉酸奶门店
茉酸奶
5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茉酸奶更换标签使用过期原料,水果馊了才肯扔”,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当天下午,茉酸奶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声明中称相关问题属实,涉事门店已闭店,并将永久与其解除合约。
原料过期1个多月仍售出 店员:没事,顶多拉肚子
应冷藏的原料常温放置
偷工减料成惯例
官网介绍,茉酸奶选用新鲜水果为主料。明文规定的原料效期和储存环境,是保证水果新鲜的两个重要条件。
在洋华堂店,切块后的牛油果放入敞口的盒子里,不加盖,常温放置。这经常导致牛油果块在使用时,外部已经变色。
5月7日19时许,记者在制作牛油果奶昔时,发现盒子内的牛油果块外部已大面积变成深褐色甚至黑色。店长助理看到后,让记者照常使用,“你别露出来。”随后,那一盒变黑的牛油果块均被用于制作饮品并售出。
同样使用变色牛油果的还有茉酸奶华熙LIVE·五棵松店。记者在2月应聘进入该店时,店铺负责人并没有要求记者出示健康证,之后工作期间也未要求办理。2月26日,记者发现,早上切好的牛油果到了下午已经氧化发黑。
店员告诉记者,氧化发黑也没问题,“顾客看不见就行。”她还提示,奶昔制作完成后,需要在上面放半个牛油果作为盖顶,这时要尽量将氧化发黑的部分切掉,“不然顾客收到货看见了以后会投诉。”她也提醒记者,切掉氧化发黑的部分时不要让顾客看见。
在洋华堂店和华宇店,记者注意到,因过期太久或常温存放导致颜色、质地改变的,还有火龙果粒和芒果粒,而这些水果仍被用于制作饮品并售出。
此外,在洋华堂店,克扣原料成了一种被传授的“技巧”。
店内张贴的茉酸奶配料表中,明确规定了不同奶昔的盖顶用量。洋华堂店的店长助理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盖顶是一勺,但要是芒果不多了,咱们就盖半勺,盖得分散一点。如果料剩不多,盖顶可以少一点。”
除了盖顶,奶基底也会被克扣。奶基底是多数奶昔中都会添加的一款奶制品,每杯用量为70或90克。店长助理称,为了让奶昔的质地更浓稠,要少放5到10克奶基底。
他还表示,原料用量不是固定的。“奶基底、水果、糖,放多少凭自己的感觉来就行。”
酸奶饮品品牌茉酸奶,主打添加新鲜水果现场制作的酸奶饮品,广受消费者青睐,门店遍布全国各地,产品价格最便宜的要20元每杯,贵的要35元。官网显示,茉酸奶“用料考究”,茉酸奶CEO顾豪曾表示,好的原料注定成本高昂。
而在某网络投诉平台上,有关茉酸奶的投诉超过200条,其中不乏对饮品质量的投诉,“喝完拉肚子”“使用烂香蕉”“榴莲果泥发酸”。
今年2月至5月上旬,记者随机应聘进入北京市多家茉酸奶加盟店,发现诸多问题:使用过期40余天的原料;更换效期标签,不按时报废原料,或根本不使用效期标签;常温存放应冷藏的水果,水果变色、出水后,仍接着使用;偷工减料,不严格按照配料表足量放料;用工不需要工作人员提供国家强制要求的餐饮人员健康证明等。
涉事门店茉酸奶伊藤洋华堂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附近的伊藤洋华堂商场一层。这是一家加盟店,开业一年有余。
5月9日,卧底记者在该店上班时发现前区冷柜中有一袋青稞,它的生产日期是2023年11月23日,保质期为4个月。也就是说,这袋青稞已经过期40余天。
当日18时许,有消费者点了一杯加青稞的奶昔。此时,盒子内的青稞已经用完,一名店员拿出那袋过期青稞,指示记者拆封并倒入盒子。记者告诉店员,这袋青稞过期了。店员查看后表示:“你不用管。”并将过期青稞放进奶昔。
“没事,喝不坏,顶多拉肚子,拉肚子他也以为太凉了。”那名店员说。
5月11日,同一家店,过期青稞再次出现。16时许,记者看到,前区冷柜中有一袋已经过期40余天的青稞。18时许,上述店员拆开这袋过期青稞倒入盒子,先后加进多杯奶昔出售,直至用尽。
20时许,有消费者下单5杯加青稞的奶昔。见盒子里的过期青稞已所剩无几,该店的店长助理将过期青稞加入5杯奶昔后出售。
无独有偶,在记者卧底的茉酸奶石景山万达广场店,也存在使用过期原料的情况。
这也是一家加盟店,位于石景山区万达广场二层,占地约15平方米。4月28日14时许,记者在店员的指示下,拆封了一袋过期燕麦。这袋燕麦的生产日期是2023年11月14日,保质期为4个月,当时已经过期40余天。
记者告诉店长燕麦过期了,店长说:“没事,把袋子扔了就行。”当天,过期燕麦被加进至少3杯酸奶中售出。次日,店员仍在使用过期燕麦制作饮品出售。
换效期“续命”过期水果
靠闻判断食材是否应废弃
茉酸奶对每种原料的效期都有明确规定,门店内也会张贴原料效期表。在机打的效期标签上,会标注精确到分秒的到期时间。当食材快到期时,打印效期的设备会发声播报,提醒店员,按时废弃过期食材。
然而,在记者卧底的门店中,原料效期形同虚设。店长和店员们上行下效,用更换效期标签,或根本不用效期标签的方式,为过期原料“续命”。
石景山万达广场店的店长和店员,在盒子里的水果没用完却已到报废时间时,采用更换效期标签的方法。“早上10点、下午2点、下午6点换效期,6点换完能撑到晚上10点。”一名店员告诉记者。
更换效期,也是为了应付公司检查。“公司规定的,每天还要上传照片。”店长说。
4月28日14时许,一名店员打印了新的芒果、火龙果等原料的效期标签,将旧的标签撕下,换上新的,或直接贴在旧的标签上,随后拍照、上传。当日,过期的芒果、火龙果等原料被用于制作饮品并售出。
而在洋华堂店,则采用更便捷的方法,根本就不贴效期标签。记者卧底期间发现,洋华堂店内几乎所有原料均未贴效期标签。
没了效期的约束,使用过期原料成为常态。记者注意到,除了现切水果,洋华堂使用的过期原料还包括:奶基底、榴莲果泥、米布丁、椰肉泥和椰肉丁等。
在华宇店卧底期间,记者发现,该店也基本不使用效期标签。一些原料在过期两天后,仍被用于制作饮品。
5月10日,记者在华宇店看到两盒榴莲果泥,一盒呈淡黄色,一盒呈深黄色。店员告诉记者,前者是当天拆封的,后者已经拆封倒入盒子3天了,而烤蜜薯拆封倒入盒子已经超过3天。为防止消费者看出榴莲不新鲜,店员指示记者,搅打奶昔时,加入旧的榴莲果泥,新的用来盖顶。记者担心榴莲果泥的口味已经发酸,店员表示,“没事儿,臭不拉叽的,吃不出来。”当天,该店至少卖出3杯榴莲奶昔,均加入了过期的榴莲果泥和烤蜜薯。
这名店员还说,原料废弃的标准,取决于店长的嗅觉,“店长说没事就没事,她早上来的时候闻过。”
靠闻判断食材是否能继续使用这种情况在石景山万达店也存在。
4月29日15时许,石景山万达店的一名店员在做好两杯椰肉丁盖顶的奶昔后,闻到盒子中过了效期的椰肉丁有异味。“馊了,你闻。”
“那不是闻着馊了,它就是坏了。”另一名店员说。
随后,制作奶昔的店员快步走去前台,将已经封盖正在等待外卖员取餐的两杯奶昔收回,挖去馊了的椰肉丁,盖上一勺刚拆封的新椰肉丁,重新封盖售出。
专家说法
使用过期原料是违法行为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告诉记者,门店使用过期原料、不新鲜的水果等问题,会直接损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等。
茉酸奶联合创始人兼CEO顾豪曾表示:“茉酸奶直营门店数量仅剩下两家,加盟才是未来。”茉酸奶加盟客服表示,品牌对加盟商没有学历的要求,也没有餐饮经验要求,店铺面向年轻人。
陈音江介绍,一般品牌采用加盟模式时,会有一套流程范式,从经营的角度来说,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提高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准。但客观来说,这种加盟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总部可能会重规模、轻管理。
“公司如果没有在盈利和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点,只顾扩大规模,就会放低门槛,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陈音江说,从加盟店的角度来说,已经交了加盟费,就要争取更多利润。因此,加盟商容易受到利益驱使,放松食品安全的标准。
陈音江还建议,相关部门也要对这类加盟店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门店违法违规或者出现有损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对其查处,并公开曝光。如果某品牌一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或其他性质比较恶劣的问题,还应将店铺列入信用黑名单,发挥信用监管的威慑力。
综合九派新闻、中新经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