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4年05月29日
□胡雁冰
43年前的今天,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与世长辞。今年,是宋庆龄诞辰131周年。抗战期间,宋庆龄曾两次来到重庆,与山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次到重庆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出生,15岁到美国读书,20岁回国,22岁(1915年)嫁给孙中山先生,成为孙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坚定追随者和忠实执行者。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在1927年4月12日发动反革命大屠杀,国共合作失败。1929年,宋庆龄公开宣布,决不参加政府的任何工作。从此,宋庆龄和蒋家接触越来越少。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宋庆龄并没有同往,而是去了上海。上海沦陷后,宋庆龄迁居香港,并迅速开展救亡事业。1938年6月14日,在廖承志等人支持下,她发起成立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呼吁世界人民支援中国抗战。
大姐宋霭龄得知宋庆龄去香港后,陪同宋美龄去香港治病,三姐妹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重拾了姐妹间的亲情。偏居一隅的宋庆龄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此时正在遭受日寇的疯狂侵略,时刻关注着时局的变化。
1939年12月,汪精卫叛逃事件发生后,日本宣传机器大肆渲染,说国民党内部不团结,国民党和共产党不合作等。日伪占领区的一些小报甚至拿宋氏三姐妹开刀,说将士在前线浴血,她们却逃往中立地区过和平舒适的生活。为粉碎谣言,也为了抵制投降,宋氏三姐妹团结一致抗战,于1940年3月31日,同乘飞机从香港来到重庆。
宋庆龄的到来,最高兴的莫过于蒋介石,他以为终于得到了宋庆龄的谅解。为此,他在黄山上专门为宋庆龄辟了寓所松籁阁。寓所为何设在黄山上呢?这是因日军对重庆进行无差别轰炸,山上相对安全,而且蒋介石一家也住在山上。不过,宋庆龄却拒绝入住。
到达重庆后,宋庆龄不顾疲劳和个人安危,在大姐的孔宅仅休息了一天,便立即开展了一系列活动。4月2日,她首先视察了被日机轰炸的重灾区,鼓励大家同仇敌忾,奋力抗日,坚决把敌人赶出中国去;4月3日,宋氏三姐妹去了歌乐山第一儿童保育院,把500多份礼物亲手送给孩子们(当时的儿童节是4月4日)。宋庆龄对孩子们说:“明天就是儿童节了,我们专程过来看你们,祝你们节日快乐!”
4月8日,三姐妹前往伤兵之友医院慰问伤员。同日,《新华日报》刊出宋庆龄为该报亲笔题词“抗战到底”;4月15日,宋庆龄发表《给国外朋友的一封信》,呼吁各国朋友继续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4月18日,她通过电台向美国发表广播讲话,宣传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5月1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的茶会上,她痛斥汉奸汪精卫的卖国行径……
1940年5月9日,宋庆龄回到香港,继续向海外介绍中国内地抗战的真实情况,争取国际援助。
第二次到重庆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发生,宋庆龄联合柳亚子等人致电蒋介石,谴责其破坏抗战和国共合作。1941年12月11日,她从香港再次来到重庆,监督和推动国民党坚持抗战。
到重庆后,宋庆龄重建了“保卫中国同盟”。为了工作方便,她把国民政府外交部在两路口租用的一栋私人花园洋房,辟为总部办事机构。同时,她也从宋霭龄的孔宅搬到这里居住,直到1945年12月离渝返沪。这儿,就是如今的“重庆宋庆龄旧居”。
在此期间,宋家姐妹、兄弟有过两次较亲密的接触。
第一次是1942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大姐宋霭龄“莫谈国事”的要求下,宋家六姐弟于黄山官邸举行了全家多年后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团聚;第二次是1944年夏,重庆天气炎热,在宋美龄反复邀请下,宋庆龄去“松籁阁”避了一个多月的暑。
在重庆期间,宋庆龄利用自己在国内外的崇高声望争取国际援助,组织募捐、筹集医药或医疗器材、支援国际和平医院、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还举办义赛、义演、义展等活动,赈灾济民,救助贫困作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