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皮肤的“知心姐姐”真的存在吗?

起底网游诈骗中的“虚假姐妹情”

版次:008    2024年05月30日

安徽宣城宁国市警方侦破了一起诈骗案,有些特殊的是,犯罪团伙通过网络游戏社交平台专门锁定一些低龄玩家,以“组队打游戏”“免费送限量皮肤”等名义实施诈骗。警方发现本案中,被害人大多是年龄十来岁的小学生。

今年1月13日,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接到一起警情,报案人朵朵年仅10岁,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报案的。孩子称在网上玩游戏的时候被骗走了一万多元钱。

“大姐姐”玩家 主动向10岁女孩申请好友

朵朵是如何被骗的呢?通过她和家长的讲述,警方逐渐还原了整个案发经过。原来,朵朵用奶奶的手机号注册账号,玩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游戏,同时,她还经常在一款社交软件平台TT语音的蛋仔专区里和其他玩家互动。一天,一名自称“知心大姐姐”的游戏玩家,在TT语音里申请添加她为好友。

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反电诈中队指导员刘家杨介绍,朵朵在家写作业的时候,突然收到一个好友申请,说妹妹,你愿意跟我一起玩游戏吗?你跟我玩游戏的话,你会得到一款游戏皮肤。

这个陌生的“姐姐”和朵朵以“姐妹”相称,还说要帮忙申请游戏皮肤,这让朵朵感到很亲切。不过很快,对方突然发来消息称,因为朵朵的游戏账号出现“异常风险”,导致“姐姐”的游戏账号被官方封控了。虽然这个理由在成年人眼中漏洞百出,但对于年纪尚小的朵朵来说,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这名知心大姐姐就说,我的游戏账号上面充值了很多皮肤,如果你不帮助我解封的话,我就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刘家杨说。

谎称账号被封控

恐吓小孩子转账一万元

这个“姐姐”要求朵朵通过支付宝发送红包,声称可以用这种所谓“充流水”的办法让账号解封。起初朵朵并没有回应,然而对方却步步紧逼,让朵朵无从招架。

刘家杨说:“骗子在诱导小朋友转账的过程中也采用了一种恐吓的行为,比如骗子会说,如果你不帮助解封账号,我就会去找警察去抓你或者抓你的父母,让小朋友产生了一个很胆怯的心理。”

“当天晚上小孩子拿了她奶奶的手机,在另外一个房间从9点多一直弄到11点多钟。她奶奶白天工作比较忙,晚上人就比较累,也没管到她。”朵朵爸爸说。

在这个“姐姐”长达两个小时的诱导下,朵朵的心理防线渐渐崩溃。她按照对方的要求发送了多个现金红包,还说出了奶奶的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等信息。

犯罪嫌疑人用朵朵奶奶的手机号注册了某第三方支付软件并绑定了其银行卡,之后,通过让朵朵发送手机验证码信息,陆续转走了卡内一万多元钱。

朵朵爸爸说:“后来我就把孩子她奶奶手机拿来大致看了一下,一看支付宝里面的支出金额,我才知道。我说肯定是诈骗,然后就报警了。”

拿捏住孩子心理

行骗话术漏洞百出仍得逞

骗子的话术其实禁不住推敲,但是他们拿捏住了孩子“社会经验不足”“不想让家人知道”“担心给家长惹麻烦”等心理,一边威胁一边劝诱,一步步引导孩子发红包转账以及提供家长的身份信息等。

接到报案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两级公安部门组织刑侦、网安等多部门实施联动,以朵朵的遭遇为突破口,对类似案件进行了排查。警方调查发现,这个涉及六名犯罪嫌疑人的团伙先后作案十三起,涉及十个省市。这种骗局虽然简单,但这伙人专门找低龄玩家作为行骗的目标,十分狡猾。“据犯罪嫌疑人自己的供述,他说容易受骗的小孩一般在14周岁以下,未成年的小女孩比较多。他利用小女孩胆子比较小、比较胆怯的心理,好下手。”刘家杨说。

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通常使用虚拟身份,不会与被害人直接发生接触,这也给案件的侦破带来困难。为了锁定这个犯罪团伙,警方历经数月进行了周密的调查。

安徽省宁国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教导员余建军介绍,通过几百个账户里面梳理发现,有账户资金到嫌疑人亲朋的账户上面去,从而确定案犯嫌疑人身份。

办案民警最终确定,涉案的六名犯罪嫌疑人都出现在海南儋州。安徽宁国警方随即出动警力赶赴海南,并在当地公安的配合下展开抓捕行动。

如何挑选作案目标

套出关键信息

六名犯罪嫌疑人悉数归案,并且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这伙人如何挑选未成年人设下陷阱?又如何从被害人口中套出关键信息?警方揭露了他们的行骗手段。

在朵朵添加犯罪嫌疑人为好友的TT语音App里,有很多有关“蛋仔派对”的房间,每个房间一进去,就能看到谨防以“赠送皮肤”“陪玩代练”等索要钱财、验证码的提醒。

据本案的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平时就是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广撒网,以“一起玩游戏”“送游戏皮肤”等理由当诱饵,并通过“男扮女装”营造出亲切的“知心姐姐”人设,方便和低龄玩家套话,10—13岁左右的孩子就是他们的首选行骗目标。

“现在网络诈骗案件相对来讲都有相应的分工,比如说获取容易被骗目标的嫌疑人,我们叫拉手就是寻找对象的,然后还有专门的人进行诈骗。”余建军说。

记者:你在这个游戏当中的形象是一个男生的形象还是个女生?

犯罪嫌疑人李某:是个女生。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女生呢?

犯罪嫌疑人李某:因为一般像这种小孩子的话,都是骗小女孩。拿女生形象去跟她聊天,比较好接触,比较好聊天。

犯罪嫌疑人李某交代,即使被害人要求语音或者视频,他们也有办法“解围”。

犯罪嫌疑人李某:她跟我通话的话,在聊天之前我会说现在有点忙,然后让我的男朋友跟你说。我忙完了会跟你打视频什么的,然后她就同意了,同意的话我就以男生的形式,以男朋友的形式去聊天然后通话。

这个犯罪团伙的嫌疑人正是看准了很多孩子的游戏账号都是借用家长信息注册登录,因此一旦取得孩子的初步信任后,他们就会以“游戏账号异常被封”为由,让被害人发现金红包、提供家长手机号、银行卡,以配合所谓的“充流水”。

在整个行骗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还会不断地给孩子施压,一步步击溃他们的心理防线。在警方提取的电子物证中,就有这样一些聊天记录。

刘家杨介绍:这个就是骗子与小朋友的对话。当时犯罪嫌疑人就给小朋友发信息:你到底能不能配合解除?其实在说这句话之前,他已经告诉了小朋友严重的后果。小朋友因为很胆怯,就说能。然后骗子会继续施压,告诉小朋友这个事情很严重,没有在跟你开玩笑。

办案民警说,骗子的这一系列“话术”也是为了让受骗的未成年人一步步脱离家长的监管和保护。之后,利用从被害人口中套出的家长手机号、银行卡等信息,团伙成员就可以注册第三方支付软件并绑定相应银行卡,通过手机验证码信息转走卡内资金。

朵朵爸爸说:“她还是有一点点内向的,特别是像这种事情发生了,她比较害怕,比较恐惧。一方面担心爸爸妈妈要被抓起来了,另一方面担心她玩游戏,人家因为拉她进去导致损失了很多钱,她也害怕。各方面的原因才会导致最终的结果。”

警方提醒,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家长应多多关心他们的日常动态,尽量避免孩子在无监管的情况下在手机上玩游戏,更不能不负责任地直接把家长的手机和身份证号提供给孩子注册登录游戏。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APP自动续费的“坑” 为何总填不平?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一些APP自动续费屡遭质疑:从续费容易退订难,到默认或强制开通,再到自动续费悄然涨价、花的钱反而更多……

缘何问题反复出现、屡禁不止?

明“坑”易躲,暗“坑”难防

“当初同意自动续费,是为了消费更方便、更划算,没想到‘暗坑’这么多。”安徽合肥市民刘旭斌说。和刘旭斌一样,不少消费者感叹,APP自动续费容易退订难。

某知名投诉平台上,以“自动续费”为搜索条目的投诉件,已从2020年的3万多条增至如今超15万条。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手机APP自动续费套路越发多样,尽管相关部门三令五申,部分APP经营者仍在自动续费设定里埋下“暗坑”。

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在服务期间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并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

“在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我压根没收到提示信息。”安徽芜湖市民郑成说,自己前不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某音乐APP默认自动续费。“虽然续费金额不高,但心里还是不舒服。”郑成说。

一些APP将取消自动续费的选项隐藏在难以察觉的位置,或通过繁琐步骤为用户取消自动付费设置障碍,被消费者形象地称为“套娃退订”。还有一些APP“暗度陈仓”,不遵守原有低价合约悄悄涨价。

多次规范下为何屡禁不止?

套路陷阱困扰消费者久矣,有关部门多次出台政策法规加以约束,为何部分经营者依然我行我素?

——利益驱动大,监管难度高。消费者常用的手机APP如外卖软件、音乐软件等,涉及自动续费的金额通常在十余元至几十元间不等,单笔消费金额看似不高,但考虑到部分APP活跃用户在千万量级甚至破亿,自动续费带来的收益颇为可观。

此外,截至去年8月,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要对数量如此庞大的APP进行监管,对于相关部门来说颇有难度。

——违规成本低,打击力度弱。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APP自动续费乱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者违法违规成本很低。消费者察觉到自己“被坑”后,诉诸法律手段维权的情况并不多见。

记者调查发现,和用户不计其数的线上投诉相比,也鲜有对APP经营者采取实质性处罚的案例。

——商家有空钻,用户维权难。消保专家认为,尽管相关政策法规提出“自动续费需征得用户同意”“不得默认勾选捆绑开通”“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等要求,但是相关规定还比较模糊。究竟如何才算显著、如何才算违规尚不明确,这给部分经营者留下空子可钻。

全国政协委员、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说,此类纠纷涉及金额通常较小,消费者若想维权,花费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投诉、受理渠道不畅更加剧了维权困难。

多措并举维护消费者权益

刘旭斌表示,很多像他一样的消费者,常常苦于无处维权。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强化12315平台功能,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并督促相关APP经营者积极处理和回应消费者诉求,相关部门应对违法违规经营者严格调查处理。

此外,面对应用市场上海量的APP,全面监管难度较大,专家认为,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投诉、举报的信息,以此为监管方向和线索,积极监管、整治。

陈音江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明确处罚措施,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经营者违法违规成本。此外,相关政策规定应更为清晰,出台规范指引,避免部分经营者有漏洞可钻。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