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4年06月04日
□叶仁军
父亲去世时,母亲一直表现得很坚强,脸上甚至看不出明显的悲伤。只是偶尔会冒一句“还要喝酒?”那是一句经常埋怨的话。从得知父亲离世到整个葬礼办完,都没有发现母亲嚎啕大哭,或者眼泪直流。也许,她的眼泪早已在以前苦难的日子里流完了。由此,我认为母亲远比父亲坚强。
亲戚们还是好心地告诉我们子女,注意母亲,多陪陪她。怕她悲伤过度,无法承受父亲的离开。在父亲的有生之年,我们一直认为,父亲和母亲感情不好。从我读小学到大学毕业,常常是母亲一人在家,抚养三个孩子,种五个人的庄稼,甚是辛苦。父亲在青壮年那最美好的岁月都在外从事建筑行业,从小镇、县城到外省,从下苦力到技术工,再到管理承包,前后有二十年的时间。母亲的辛苦,我们做儿女的都尽收眼底,了然于胸。村里的人也清楚得很,都称母亲是有名的“老黄牛”。
父亲的“懒”在母亲和子女眼里也是印象深刻的。在地里干活,父亲的力气尚不如母亲,也没有母亲敬业认真,少不了被母亲埋怨。这时,父亲就会不高兴,认为母亲让他在子女面前失去了面子。父亲从不煮饭,也不会煮饭。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吃饭常常会成为一个问题。要么,他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到邻近的叔叔堂弟家蹭饭吃。要么,他就煮一锅稀饭,胡乱对付一下。当然,他也从来不会洗衣服。母亲常常暗自埋怨自己,一生都是个苦命的人,家里、地里都靠她。
倘若只是“懒”,母亲肯定能够忍受。父亲还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他的死,也与这两个缺点有关。一是父亲嗜酒如命,不管有钱无钱,他是要天天喝酒的。二是父亲脾气很差,特别是在母亲面前。母亲不止一次在我面前念过,如果不是看在三个孩子身上,她要与父亲离婚。我们子女赶紧好言相劝,然后把父亲狠狠地骂一通,当然是父亲不在的时候。
然而,母亲在很多时候又不得不依赖父亲。父亲在外打拼,走南闯北,见识很广,这是母亲赶不上的。所以,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父亲就一言九鼎了,母亲无力反驳。母亲的辛酸、劳累、委屈,常常是一人独自在家流泪,或向自己的几个妹妹倾诉。却又不得不擦干眼泪,继续劳动,继续养儿育女,继续生活。
父亲离世,我们想接母亲进城一起生活。母亲却无法割舍家里几块肥沃的土地,二三十只正在生蛋的土鸡,还有那只养了多年忠心耿耿的黑狗。我们只好周末回去陪伴探望,平日里,每天电话问候。
当母亲只身一人留在老家那简陋的房子里,我们才发现母亲是那么的伤心和无助。父亲的离去,对她的伤害是无形的。电话里,坚强的背后透着暗暗的悲伤,只有仔细听,才能从只言片语中发现,母亲对父亲的爱是深沉而无形的,所有的埋怨和倾诉都是一种生活的假象。昨天的电话里,母亲告诉我,她吃饭没有胃口。我叫她好好改善生活,她却说,一个人煮饭吃饭没有乐趣,就知道她在思念父亲。在交谈中,她冒出一句,这一辈子,他都没有陪我一起走路。我突然莫名地感动,这只有城市才有的生活方式何时进入了母亲的脑海,我不得而知。一起走路,成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和一种期盼的恩爱方式,终将成为一生的遗憾。
我为父母的恩爱而感动,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
(作者系重庆文学院创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