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7 2024年06月10日
□周鹊虹
时近端午,让我倍加思念家乡外婆用红泥做的咸鸭蛋。
家乡在长沙宁乡,起伏的小山丘,翠绿的林木下覆盖着红色土壤。山下,河网密布,水田交织,那是一片非常适合养鸭子的地方。养鸭人用竹子搭建一个可扛着走的移动鸭棚,可遮风挡雨,视野很好,也可随时观察鸭群去向。鸭棚里可睡一两个人,有基本生活用品。随着鸭群的移动、天气变化和河水涨落,鸭棚可随时调整方向和移动位置。
老家附近靠近灰汤温泉,在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水分滋养下,鸭子的肉质非常好,清朝时曾是朝廷的贡鸭。鸭子在河里或收完稻谷的田间,吃着丰富的小鱼小虾和草籽果实,因此鸭蛋品质也非常好,个头大、蛋黄紧实,有诱人的橙黄色。
小时候去河边玩耍,遇到成群的鸭子,会调皮地跟在后面追赶。鸭子奔跑着急时,肚子里的鸭蛋夹不住就会滚落下来。有的蛋壳还没有硬化,捡到后,撕开一道口子,吸溜一声就吞下肚去。当然,也常会因此被养鸭人追打。
新鲜鸭蛋有一股特殊的腥味,乡人一般拿来做咸蛋。外婆做的咸蛋总让我念念不忘。她用的是最传统的古法制作,往往需要两个月时间。每年三四月,是鸭子下蛋的黄金时期,她把一个个天青色蛋壳的鸭蛋仔细清洗,放置晾干。然后让我和弟弟到山上去挖干净的红土。湖南丘陵山地,是红艳艳的红壤。我们扛着锄头,背着簸箕,蹚过小河,翻过田埂,到人迹罕至的山窝窝找寻鲜红色的红土。
红壤背回家后,外婆将红土敲碎,拌上研磨好的井盐,加水混合成稀泥状。只有合适的盐分比例和适当的水分,才能让红泥里的盐分缓慢并充分渗透到鸭蛋里去。把鸭蛋一层层摆放在土陶坛内,将混合着井盐的泥浆倒入,洁白如玉的鸭蛋便慢慢被淹没了。之后,外婆会把土陶坛小心翼翼放到阴凉的床下。
时间像一条文静的河流,缓缓从身边流过。陶罐里的鸭蛋在盐水和红泥的怀抱里,静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仿佛遗忘了,又仿佛时刻惦记着,于是到端午了,到吃咸鸭蛋最好的时节了。
外婆小心地从床下把土陶坛搬出来,在泥浆里摸索着一个个咸鸭蛋,清洗干净后,放在锅里煮熟。再将鸭蛋切成八块,一片片的环形摆放在白色瓷盘里。切出来的鸭蛋,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艳花朵。蛋黄晶莹透亮,翻着橙红色的细砂,流淌着诱人的油脂。此时若对着阳光,可看到半透明从蛋黄中流出来的红油,流淌在洁白细腻的蛋白上,更加释放出让人难以抵抗的舌尖诱惑。
拿起一片,先细细品尝中间的蛋黄,有一股独特的特别诱人的香气。再把蛋黄、蛋白一起混合在口中,蛋黄的沙软、蛋白的Q弹,混合着独特的香气,在嘴里产生了奇妙的反应:这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美食诱惑。
每年端午,我都怀念那些静静放置在床下土陶坛里,被红泥拥抱着的咸鸭蛋;怀念和弟弟一起赶鸭子,翻山越岭背红土的童年;怀念那个忙忙碌碌、会做各种奇妙美食的外婆;怀念那山水纵横、稻花飘香的故乡。如今,外婆早已作隔世之别,这份浓浓的思念也像咸鸭蛋一样,成了遥不可及的感伤。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