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率部参加南昌起义,曾任警卫营长负责周恩来等人的安全
版次:009 2024年06月18日
李鸣珂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
1951年9月30日,毛主席接见李鸣珂烈士长子李正文(左一)。
罗瑞卿为李鸣珂烈士题词
□冉启蕾
青山蘶蘶,松柏常绿。
近日,笔者专程赶到四川南部县,在李鸣珂烈士塑像园内,釆访了李鸣珂的孙子、75岁的退休教师李德国,以及烈士39岁的曾孙李飞。
李德国激动地对我说:“我的父亲李正文是李鸣珂的长子,父亲经常向我讲起爷爷的故事,我为爷爷而自豪。爷爷在重庆壮烈牺牲,我的父亲李正文1951年9月30日在北京怀仁堂,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爷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从小立下报国志
1899年,李鸣珂出生在四川南部县河东镇嘉陵江畔一个贫困佃农家庭。一排老草房就建在龙王沱嘴,父母养育了李鸣珂三兄妹,李鸣珂是老二。7岁那年,李鸣珂被父亲送到姑父赵甫成办的私塾学习。
李鸣珂自幼聪明好学,练得一手好字,能背不少的古文,常回家把岳飞精忠报国、花木兰从军等故事讲给家人听。5年后,11岁的李鸣珂考入当地的初等小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按当地风俗,15岁的李鸣珂与当地同样受过教育的赵和鸣订了婚。18岁那年春天,李鸣珂以优异成绩考入县办乙种农业学校。两年后,李鸣珂立志以知识报国,考入四川省高等蚕业学校。在成都读书期间,他接受了不少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各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认识了导师吴玉章,并在吴玉章影响下,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学校的青年运动和校外的工人运动。1922年春,李鸣珂与相爱已久的恋人赵和鸣结为夫妻,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和哥哥以及妹妹也参加了革命。
1925年初,告别妻儿、满怀豪情的李鸣珂来到广东,进入熊克武的“建国联军干部学校”受训,不久转入黄埔军官学校第4期步兵科学习。在这里,他接触了更多的共产党人,特别是受到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的教育,认清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不久,经吴玉章介绍,李鸣珂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
1927年5月,李鸣珂参加了粉碎夏斗寅叛乱的作战,同年8月1日,南昌起义枪声打响后,他奉命率部接应朱德领导的教导团,完成任务后又主动支援友军战斗,在南昌起义中立下战功。不久,李鸣珂被调到中央前敌委员会任警卫营长,担负保卫周恩来、叶挺等领导人的安全,保护文件档案、押运缴获的武器和现金、协助政治保卫处惩治反革命分子等任务。
部队南下广东时,李鸣珂奉命率部在蜈蚣岭阻击敌人,激战三天三夜,敌人未能前进一步,保证了起义军安全转移到潮汕地区。事后,周恩来表扬李鸣珂“打仗骁勇,指挥有方”。
到重庆领导革命运动
1927年至1928年间,四川大小军阀相互勾结,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共四川省委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加强对四川革命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派李鸣珂回川,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兼军委书记,领导武装革命,负责全川的军事工作和保卫省委机关的安全。
1928年夏,李鸣珂秘密来到重庆后,冒着酷暑迅速组织建立起地下工作交通网。为全身心投入革命,李鸣珂将妻子和兄妹从南部县接到重庆,组成党的交通联络站。妻子驻站联络,保管文件,传递情报;妹妹李蜀俊被派往南岸区做工人和妇女工作;哥哥李祥如被安排在一家酱园厂,掩护设在那里的省委机关。李鸣珂则奔走各地发展党组织,在川军中搞兵运工作。他曾联络南部籍的共产党员李载浦等,建立起南部县的地下党组织。
李鸣珂在主持四川省军委工作期间,制定了升钟寺起义计划;策动瞿联丞旅两个团在万源县固军坝起义(即川东起义),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独立师第一旅;领导、协助邝继勋率全旅起义(即蓬溪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总指挥部。这一系列武装斗争,给了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
在涪陵组建四川第二路游击队
1929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决定在涪陵的国民党驻军郭汝栋的军中组织兵变,实施建立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计划,派李鸣珂到涪陵工作。
来到涪陵后,李鸣珂为实施起义计划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为加强领导,于当年12月初,在涪陵秘密成立中共涪陵特别行动委员会,由李鸣珂任书记。年底至次年春,李鸣珂在郭军防区的丰都、彭水配备得力的军运干部,健全军支组织生活,大力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启发和提高士兵觉悟。他化装成农民,亲自侦察和计划部队起义后的行军路线,并选定罗云坝为起义根据地,派员加强对那里的农民赤卫队进行训练。李鸣珂一面加紧建立士兵的群众组织,一面指导编印《红军日报》。《红军日报》是中共涪陵特别行动委员会于1930年3月中旬在涪陵创刊的军报,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涪陵罗云坝正式成立后,由二路红军游击队前敌委员会接着办报,至1930年7月停刊,该报是中国革命史上较早的红军报。
1930年初,为打击敌人嚣张气焰,为惨遭杀害的同志报仇,李鸣珂决定枪杀城防司令何治久。一天傍晚,李鸣珂头戴博士帽、身穿长衫,将手枪藏在衣袖里,隐藏在涪陵潘家巷上较场坝斜对面的一块石碑后面,等候何治久到来。等了许久,才有一乘轿影转出潘家巷口,李鸣珂立即开枪,可惜夜色已深,视线不清,连放几枪均未击中。
1930年3月17日晚,乘着夜色,李鸣珂命令潜伏在郭部的共产党员赵启民连,在驶出涪陵城的木船上宣布武装起义,51名起义士兵从清溪场附近上岸,连夜开赴罗云坝。20天后的4月7日,李鸣珂从彭水赶到涪陵罗云坝,联合当地农民赤卫队,建立了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李鸣珂任前委书记兼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总指挥。
李鸣珂在朝天门不幸被捕
1930年4月中旬,李鸣珂奉命到重庆向省委汇报工作。此时,曾任中共四川省委兵士运动委员的易觉先叛变了,被敌人委任为上校参谋、侦缉队队长。易觉先常带着一帮便衣特务,破坏党的组织,追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李鸣珂决定要为党除害。
这时,中共中央已任命李鸣珂为红6军军长,身边的同志劝他赶快离开重庆赴任,免遭易觉先的毒手,但李鸣珂坚决表示:“杀了易觉先再赴任!”李鸣珂带着特工队员邓文书、汪治国,在重庆的大街小巷四处寻找易觉先的踪迹。
真是冤家路窄!4月18日上午,李鸣珂一行与叛徒易觉先及其带领的特务在朝天门码头突然遭遇,双方都同时发现了对方,易觉先惊叫:“抓住李鸣珂!”话音未落,李鸣珂已抬腕连发两枪,将易觉先击毙。枪声惊动了敌人,大批军警齐出,全城戒严,搜捕李鸣珂等人。战斗中,邓文书牺牲,汪治国脱险,李鸣珂被捕。
在狱中,李鸣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无惧色,正气凛然。他把审讯室变成对敌人的审判室,把法庭当作宣传党的政策的讲坛,义正辞词地同反动派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李鸣珂给老上级周恩来写了一封遗书:“恩来同志:与你永别了……目前群众革命斗争日益发展与扩大,反动的统治阶级对于领导革命的本党是要尽量摧残的!望你珍重,祝革命早日成功!”(此信原件现保留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复印件保留在李鸣珂孙子李德国家中)。
就义前,李鸣珂还从容地给同志们和妻子留下遗书,鼓励他们将革命进行到底。他在遗书中要妻子“好好教育孩子,准备给我复仇……你今后唯有革命”;劝告同志们:“切莫为我空悲痛,愿对准我们的敌人猛攻!猛攻!”
4月19日,在朝天门沙嘴刑场,李鸣珂英勇就义。据当时的《国民公报》报道:“(李鸣珂)年约30岁,八字短胡,毫无惧色,沿途大呼‘共产党万岁’口号,如登讲演之台,闻系共产党著名首领李鸣珂。”可见其就义时英勇豪壮之情。
李鸣珂牺牲后,1946年3月,朱德总司令会见了李鸣珂已参军的次子李从珂,并题词:“父是英雄儿好汉,父子相继要使工农把身翻。”李鸣珂的妻子和兄妹回到南部县,继续参加革命斗争。1949年后,李鸣珂长子李正文被选为烈属代表赴北京,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1951年9月30日,李正文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采访中,李鸣珂的曾孙李飞自豪地说:“我们现在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北京工作的有十几个人,在南部县的也有四十多个人,每年吃完团年饭,我们一大家人都会来到祖祖李鸣珂的塑像园内,缅怀他老人家的英勇事迹,我们县上还将他的革命事迹纳入到了党史学习教育中……”
嘉陵江水静静流淌,无言地诉说着李鸣珂当年血洒朝天门的悲壮故事……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委党史研究室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