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乡电影人的42载“追光”人生

版次:010    2024年06月18日

□李晓

苍翠群山下,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秀美安宁。在两万多人口的龙驹镇,有一个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会堂,而今经升级改造,在岁月风尘中再度归来,成为万州区唯一一个乡镇惠民电影院。电影院每周放映两场居民自己挑选出来的电影,看电影成为镇上居民心心念念的文化生活。

电影院的主人叫邵荣华,在当地家喻户晓。这个扎根山乡的电影放映员,已“追光”42个春秋。

看坝坝电影是乡民的节日

今年62岁的邵荣华,是1979年毕业的高中生,在当时的农村算是个文化人。

邵荣华从小喜欢看电影,也是他对外面世界的想象与眺望。1982年,他所在的万州区文明乡(现已并入龙驹镇)招聘电影放映员,他被录取了。与邵荣华最初搭档放电影的,是而今已年过六旬的滕如恒。

当年,邵荣华与滕如恒轮流着放映电影。两人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跋山涉水,挑抬着300多斤重的放映机、银幕、发电机,到村里放映坝坝电影,这也是一个体力活。邵荣华感叹,40多年来,在放映路上经历的惊心动魄太多了。

一个夏天的下午,邵荣华赶往一个村子放电影,途中遭遇暴雨,跨越河流跳墩时被冲进滚滚激流,他怀抱着放映机在翻卷的河水中拼命挣扎。万幸的是,他被冲到了河流中央一个巨石边,才奋力爬上了岸边。那天雨后黄昏,彩虹横跨天宇,白色银幕如期竖在了村里坝坝上,全村赶来的男女老少,在欢呼声中看完了一场电影。

还有一次,邵荣华放完电影走夜路回家,途中一脚踏空掉下山崖,幸得山腰一棵松树挂住了他的衣服,最终得以死里逃生。

村里的坝坝电影,是一代人成长的记忆,也是中国乡村的经典记忆。那些年,龙驹镇村子里的人家办红白喜事,请邵荣华来放一场电影,成为了乡亲们的一种仪式。

乡亲们的文化生活,几乎就靠电影供养着,放一场坝坝电影,如过节般喜庆热闹。邵荣华说,那时满山遍野赶来看电影的人,打着火把,像一条条在山路上汇聚的火光长龙。

做一个幸福的电影追光人

1993年,邵荣华来到龙驹镇放映电影。镇上破旧的老会堂改造成电影院,电影院里平时灰尘积垢,雨天雨水横流,但这里仍旧是居民们热闹的聚集地。除了在镇上放电影,邵荣华还去村里放电影,一年要放200多场。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乡村电影市场开始萧条。为招揽观众,无奈之中的邵荣华也放映过以武打、枪战为主的录像片,但他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他的心思还是在电影上。

邵荣华也有过微微动摇。不少外出创业成功的老乡得知邵荣华一年放电影只能挣几千块钱,笑他“放电影放傻了”,纷纷劝他一起去做生意发财。一天晚上,邵荣华正在电影院里收拾放映器材,准备外出大干一场。镇上的老朱敲门进来,问第二天放啥电影,老朱在镇上开面馆,心里的盼头就是能看上一场喜欢的电影。邵荣华问:“老朱,假如我不放电影了,你习惯吗?”老朱急得跺脚大喊:“你不放电影去干啥啊?你一辈子就是放电影的命!”老朱的一句话,让邵荣华惊出一身汗来。他外出挣大钱的念头,也被老朱的一句狠话给彻底挡住了。

就这样,邵荣华把根扎在龙驹山乡,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30多年。

邵荣华说,几天看不见放电影的那束光,心里就发慌。作为一个电影放映员,邵荣华心里流淌着自己的幸福。

在网络时代,依然有一批被电影浇灌了灵魂的人,那是电影在他们心里长满了根须。2023年春节,一个企业家从北京回来,他是看着邵荣华放的电影长大的,看坝坝电影就是植根在他灵魂里的乡愁。回来的第一天晚上,他就看了一场邵荣华放映的坝坝电影。看完电影,他一把抱住邵荣华,哽咽着表示感谢。2024年春天的一个晚上,邵荣华放映了一场《灿烂的她》,这场电影满足了一位老奶奶的最后愿望。病重的老奶奶说,她想在村子里的坝坝上再看一次邵师傅放的电影。一个月后,老奶奶长眠于山冈。

在当地,邵荣华的知名度很高,大人小孩都认得他。“邵师傅,有啥好看的电影啊?”这成了大家与邵荣华的见面问候语。每逢这时,邵荣华感到心里有一股热乎乎的暖流涌动,被乡亲们认可,是他最开心的事。

他把家安在了电影院里

自从1993年来到龙驹镇后,邵荣华就把简陋的家安在了电影院里,30多平方米的家与电影院只有一帘之隔。在这里,夫妇俩养育了两个儿子,而今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在南川工作的儿子邵雁说,小时候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电影,是他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整个屋子里,都是电影散发出来的气味。”邵荣华的妻子曾玉梅说。曾玉梅20岁那年嫁给邵荣华后,就把命运托付给了这个电影人。现在,她是邵荣华的得力助手。

邵荣华和妻子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一日三餐非常简朴。邵荣华说,看到老乡们看电影时的欢喜模样,比吃什么都好。最初走村串院放一场电影,得到的报酬是3角钱,后来是5角、3元、5元,如今放一场电影120元。现在夫唱妇随,一年下来放映200多场电影,除去各种开支,可挣两万多元,夫妻俩很满足。

来龙驹镇看电影的铁杆观众,也一直追了邵荣华几十年。现在放映的电影,可以在电影网上自己挑选。平时,邵荣华会拿一个小本子,在镇上做调查,征询观众们喜欢看啥电影。他还会引进一些比如防止网络诈骗、促进家庭和谐的电影来放映,潜移默化地感化着观众。

集龙驹镇电影院经理、放映员和宣传员于一身的邵荣华,每天都在电影院里醒来。晨昏之间,就是电影院里弥散开来的熟悉气息,这里就是他朝夕相处的家。现在,每周二和周四晚上,电影厅要放电影,邵荣华和曾玉梅搭档,他负责放映和设备调试,妻子则负责协助管理场地、打扫卫生。此外,夫妇俩还要去村子、社区和学校放电影,每年有200多场。

邵荣华家的柜子里,珍藏着一个个古董级别的胶片放映机。“从8.75毫米到16毫米,再到35毫米,各种胶片放映机我都用过。”邵荣华说,他会一直放电影,“直到最后一口气。”

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胶片放映机到数字放映机,从漏水的瓦房影院到设施齐全的放映厅,邵荣华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演绎着自己的电影故事,追逐着自己的电影之光。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