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坪110号老旧小区改造 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江北答卷

版次:004    2024年06月25日

塔坪110号

老居民楼底楼变成了特色店铺

北仓青年夜校

洋炮局生态湾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永恒主题,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这是5月份举行的重庆市江北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的郑重承诺。

6月24日,“扛起新使命·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江北区专场,江北区委书记滕宏伟告诉记者:“教育和医疗是最关切民生的两件事,教育和医疗这几年我们财政投入最多,投入力度最大。我们区委和区政府达成了共识,只要财政有点钱,就往教育和医疗投,不会有错!”

行胜于言。2023年以来,江北区启动的234个重点项目中,七成与民生直接相关。在江北,从老旧小区到江北新城,从“两江四岸”到森林图书馆,从学童稚子到垂髫老者,都能窥见高品质生活的具象。

居民配合改造 塔坪小区焕然一新

塔坪110号,一栋20世纪80年代的7层老居民楼,这里属于北仓文创街区的延伸部分——北仓里。近日,记者在塔坪小区看到,这栋楼被刷成素净的乳白色,统一安装了弧形铝合金雨棚,楼下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干净整洁。

这里距著名的北仓文创街区仅有几步台阶,台阶处曾经是一堵围墙,将居民老楼和北仓隔开。围墙这边是各种特色店铺,色彩靓丽,全国各地游客来这里打卡。围墙那边是以塔坪110号为代表的44栋破旧的居民楼,墙体斑驳,电线乱飞,污水四溢,各种违章搭建,各种脏差混乱。围墙两边犹如两个世界,这里的居民只有一个想法——逃离。

观音桥街道副主任郑祖全说,2021年塔坪片区启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但居民们并不接受,只希望拆迁离开这里。他们担忧所谓改造就是简单的“穿衣戴帽”面子工程,外墙弄得很漂亮,但房屋结构老化、屋顶漏水、楼道脏乱、下水系统堵塞、雨污混流,种种背后的隐患无法解决。

“我们通过居民院坝会、入户上门、‘菜单式’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一系列方式广泛收集民需、倾听民意,共同协商确定改造内容,并付诸实施,逐渐改变了居民的抵触心理。居民开始积极配合改造工作,塔坪小区面貌迅速焕然一新——例如飞线全部下地,下水管全部更换;化粪池进行了整治维修,楼道杂物全部清理;安装了实用美观的雨棚,解决了下雨天居民家里和楼道飘雨的问题;墙面全面粉刷,每个单元还安装了门禁系统……”郑祖全说。

“烟火气”浓郁

搬走的居民又回来了

楼房改造后,“面子”漂亮了,如何改出惠民利民的“里子”,这是涉及1487户居民的重要问题。“江北老旧小区改造,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实施‘产业导入’,推动老旧小区放大价值,在‘改’出新生活的同时,还‘造’出了新价值。”江北区住建委副主任范从才说。

记者看到,老居民楼全面拆掉围墙,与北仓文创街区融为一体,居民楼底楼开出了各种特色店铺,观音桥商圈的繁华喧嚣与居民区的市井烟火味在这里从容过渡。在塔坪110号底楼,“梯坎儿小酒馆”里坐着三五个客人,重庆船厂的退休工人何先生正帮着儿子招呼客人。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去年趁着北仓里“全新亮相”,和朋友一起开了这个小酒馆,生意很不错。“今天是星期二,顾客没有周末多,周末和节假日,顾客有时还得取号排队。”老何说,得益于城市更新和北仓这一带年轻人多的优势,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在北仓旁的居民楼居住了50年的原重庆市江北纺织仓库退休职工陆迪见证了北仓的“衰”与“兴”。她说,现在环境好了,过去不少搬走的老住户又搬了回来,加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就业,这里老房子的房价和租金涨了不少。记者了解到,以塔坪110号楼为例,一楼二楼的房子租金从去年来跳涨,从改造前的六七百元,涨到如今三千到五千元不等。二楼以上楼层也开始陆续有人来租,开设各种工作室。

在现场,记者最直观的感受是,改造后的塔坪小区虽然多了一些特色店铺,但“烟火气”仍然浓郁。没有大幅招牌,没有豪华门头,只是将原来的住家外墙重新粉刷,门窗改大,连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马赛克镶嵌外墙都依然保留。像“梯坎儿小酒馆”这样的餐饮项目,也都是轻油轻餐型,与老居民家中做饭并无多大差别。“从来没想过我们的旧房子能变成这样,以前担心的问题全都解决了,在这里几十年早就住习惯了,谁愿意搬走嘛。”担任护院工作的居民吴玉歧说。

江岸起风景

在听风江滩打卡“重庆之眼”

沿着忠恕沱码头台阶往下走,便进入北滨路洋炮局生态湾。记者看到,绿草萋萋中,一棵黄葛树矗立在江滩上,历经几十年水淹水退,顽强地开枝散叶。这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听风江滩。远观山水,近听风至。

站在黄葛树下,可远眺渝中半岛的山地城市之美,也可近观江边随风舞动的蒲苇,身后的北滨路高架桥下,是塑胶铺就的红蓝色滨江步道,宽阔处还设置了儿童活动区与市民健身区域,人、水、植物相生相谐。一群跑步爱好者沿着塑胶步道在慢跑,长达18公里的步道从高家花园大桥延伸到溉澜溪塔子山,一路风景如画。

很难想象,2022年之前,这里堆满了修建高架桥废弃的渣石,处处陡坡峭壁,就像是嘉陵江岸线的一块疮疤。“我们通过消落带植被修复、滨江硬质码头复绿、桥下空间提升等策略,重构生态自然的滨江环境。”江北区住建委副主任范从才说,这段岸线的改造提升着力打破屏障,有效连通江与城,为市民亲水玩乐打通了通道。例如今年3月,北滨路洋炮局生态湾建成开放,该段全长5.2公里,项目以生态涵养与修复为主,这里可是打卡红岩村大桥“重庆之眼”的绝妙之地。

近年来,江北区扎实推进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更新提升,一个由盘溪河滨江公园、相国寺滨江公园、江北嘴江滩公园三大公共空间和洋炮局文创生态湾、嘉陵江星悦活力湾五个项目组成的江岸画卷徐徐展开。

夜校火出圈

年轻人下班后组个“学习局”

“一些奇奇怪怪的技能又增加了。”张听松是一位00后,每周五晚上他都要到观音桥夜校,学习一门古老的手艺——剪纸。非遗传承人徐雪玲教学员们如何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剪出一个个图案。60分钟课程结束后,他又赶往下一个夜校课程:非洲鼓。在这之前,他在夜校里学会了尤克里里,“技多不压身,想继续提升一下自己”。

记者在观音桥夜校公众号上看到,6月第二周课程排得很满,有楷书书法、育儿讲座、古琴、舞蹈、集邮、性健康讲座等,分布在北仓文创夜校、天原家园夜校等6个地方。自2023年8月开班以来,江北区观音桥青年夜校通过开发“潮音乐、潮非遗、潮手工”等形式多样的夜校课程,吸引了许多青年前来学习。下班后组个“学习局”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的新式夜生活。

有的人在夜校中“卷自己”,也有人在夜校中“求偶遇”。年轻小伙凯文是民谣课程班的学员。他说,夜校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前生活主要围绕工作和家庭,来夜校上课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还能认识很多兴趣爱好相投的新朋友”。刚大学毕业的金小曼说自己重返课堂的原因是怀念上学的氛围感。“在硬笔书法课上,大家都安静地听老师讲课,没有人玩手机,自己一笔一画书写,很治愈。”

在组织了几十场夜校课程以后,重庆观音桥街道工作人员张宇思说:“现在的年轻人有自我提升、解压、社交等成长需求,我们的课程也必须更新颖、更潮才能吸引到他们。”

扎实推进民生

“惠民有感”取实效

近年来,江北区坚持“两眼向下”服务群众,扎实推进民生事业,“惠民有感”取得实效。

为了让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江北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稳步推进,一大批新学校、新项目有序建设。仅今年,重庆市江北区溉澜溪实验学校、江北区华新鹿鸣实验学校等4所学校陆续建成,预计今年新增学位720个。

为了让养老服务更加便捷,截至5月,今年全区已完工投用7个社区食堂,例如桥北社区食堂明亮大气,菜品丰富,价格合理,居民们可以边吃饭边话家常。

为了让医疗卫生更加安心,江北区人民医院新建工程、重庆市江北区康复中心建设工程、重庆市江北区医疗综合服务中心新建工程等紧锣密鼓,一大批“家门口”医院将拔地而起,惠及千万家庭。

为了让食品卫生更加安全,江北区大力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3000余家餐饮单位后厨实现“高清直播”,总数列重庆市第一。同时,江北区建立食品安全数字监管平台,实现6大类29个高风险指标智能监测。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