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只皮鞋

版次:011    2024年06月26日

□黄应森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县城,皮鞋可是一种奢侈品,要有身份有地位或者家境特别好的才穿得起。那时,大都穿布鞋和解放鞋。冬春秋下雨时,穿长筒雨靴。那鞋不好穿,穿久了,脚上好大一股味。夏天下雨,自然是穿凉鞋。岁数大的,穿硬底凉鞋,便宜,年轻人穿软底凉鞋。

我小时候生活的宁厂古镇,因盐而兴,汇聚了八方来客,在好长一段时间,经济一直不错,是和县城最先通电的。在经济比较单一的年代,比县城还要繁华。老百姓的观念也比较开明,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人开始穿皮鞋了。但比较少见,到了80年代,家境稍好的,也有年轻人穿皮鞋了。那时穿皮鞋,都喜欢钉掌,一般前后各一个。走起路来,叮当叮当响,特有范儿。别人也老远就知道谁来了。钉掌一是为了保护皮鞋少受磨损,二是为了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双皮鞋。

很快,住一个院子的也有人穿皮鞋了,这让我十分羡慕。什么时候,我也有一双皮鞋就好了。但我家家境不太好,父亲一个人挣钱,除了要养活我、姐姐和母亲外,还要养活奶奶。实在没有多的钱去买皮鞋。那时穿的鞋,大部分是布鞋。因有些工序自己做不太好,就花钱请别人做。我们附近几个院子的大都请七奶奶做。她做的活细,人也比较健谈。但请人做鞋,不但要付工钱,还要管伙食。家中房屋较宽的,还得提供住宿。算经济账,比买皮鞋便宜不了多少。不过,似乎没多少人去算这账。

当我看见同班同学穿上皮鞋的时候,再也忍不住,向奶奶提出我也要买双。那时,我家是奶奶当家。她喜欢把五元十元的裹成卷儿再藏在布角角里,也就是那些做衣裤剩下的布料,舍不得扔,这玩艺可以做布壳(做布鞋所需的一种材料)。然后再放到箱子的一角。奶奶犹豫了半天,哆哆嗦嗦地从布角里取出二十元,让我母亲和我一起去买。

拿了钱后,我和母亲来到古镇的中心衡家涧。这里是古镇的行政和经济中心,商铺林立。在供销社,我看中了一双翻毛皮鞋,十五元。母亲看上去有些心疼,但还是咬牙给我买了。

买了皮鞋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供销社旁边不远的地方钉掌。钉掌的师傅是湖北人,很早就到古镇谋生来了。他问我钉两个还是四个,我说钉四个。他说钉四个可能有些不大好走路。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坚持要钉四个,我认为这样更能保护好皮鞋,走路时的声音更响亮,穿的时间更久些。很快,师傅钉好了掌,前后各一个,两边再各一个,一双鞋,总共钉了八个掌。钉掌又花了四元,二十元只剩一元了。母亲又用剩下的一元买了些蔬菜,我们就回家了。

买鞋的第二天,我就穿上了。听着自己叮当叮当的脚步声,感觉特有精神。很快,院子里的邻居和小伙伴都知道我有皮鞋了,这让我十分神气。我们住的那个院子,有一坡十几步的石梯,年代久了,石梯表面越来越光滑,一不留神,就可能摔倒。走完石梯,再有两步,就是河沟,有十几米高。河沟里平时水不大,但遇下雨的时候,水也有一两米深。好几次,我都差点摔倒,但我不敢吱声,生怕家里人知道了,不让我穿。

让我至今心有余悸的事发生在买鞋后的第三个月。当时正值春天,雨淅淅沥沥下了好几天,路面十分湿滑,那天听说河里冲下来不少东西,有木柴还有野核桃,便想去看看热闹。结果下石梯时,头上的斗笠遮住了视线,脚下一滑,背贴着石梯往下滑去。当时魂飞魄散,心想这下完了。幸运的是,在还剩最后两步石梯时稳住了身躯,我挣扎着站起身,突然发现脚上只剩一只皮鞋了,下意识地往前望去,另一只皮鞋滚下石梯后直接落到了沟里。我踉跄着赶紧走下去探头看,哪还有皮鞋的影子?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家里人知道这事后,把我狠狠骂了一顿。要不是奶奶拦着,很可能挨打。没多久,发生的另外一件事,让我好几年对皮鞋敬而远之。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位女孩穿着钉了掌的高跟皮鞋去男朋友家玩的时候,在上楼梯时一不留神摔倒丢了性命。我听说这事后做了好几天噩梦,那天我要是在石梯上没稳住……我不敢再往下想。

现在的皮鞋,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物,坏了再买,也没人再去钉掌,讲究的是一个舒适。但不知为什么,我老是想起那一只翻毛皮鞋,想起那些陈年往事。

(作者系重庆市巫溪县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