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

版次:007    2024年06月29日

□唐代贤

春节期间,不幸染上了乙流,住院治疗一周多,未能回老家过年,心中甚是挂念。最近终于找到机会,我拨通二哥的电话,告诉他我要回去一趟。二哥听后十分高兴,并特别提醒我,最近老下雨,开车要慢一点,既要防路滑,又要注意陡坡。他还说,今天正好赶集,忙着开农用客车接送乡亲,二嫂会把午饭煮好的。

老家距县城71公里,沿着龙河峡谷及其支流石马河一路向东,途经三个乡镇,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不知不觉间,车就到了武平镇磨刀洞场。在城里,我们就计划着在此买点礼物。买什么好呢?还颇费了我们一番心思。侄辈们都在主城工作,老家只有二哥二嫂,他们今年又流转不少的土地种烤烟,农忙时需请劳力来做,于是我们决定买菜油和优质大米,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还剩7公里路了。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年半的工夫,通往老家的村道路不仅拓宽了,而且还铺上了沥青。村里变化真不小!5000多亩的坝子地,经高标准农田整治后,成块、平整、肥沃,机耕道、渠堰应有尽有,一些地块还安装了气象、喷灌设施。玉米苗、烤烟苗、香葱苗迎风摇曳,引进的高产马铃薯绿油油的一大片。房前屋后的杨槐树正开着花呢,一股浓香味扑入车窗,沁人心脾。山区的春天来得迟一些,我仿佛步入了今年第二个春天。

返回老家11点半,二哥二嫂和回来过节的侄辈们热情迎接。熄火前,我下意识地看了车上显示的车外温度——12℃,下车后感到丝丝凉意沿裤管、领口往身子里钻,赶忙进屋寻火,径直走到灶台前,往灶炉里添柴加火以取暖。大家都忙着帮厨,厨房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如同春节团聚那般祥和。

走出厨房,我上木楼看了看曾居住的房间,这里堆放着杂物,心里不免有一丝不快。陪着我的二哥说,老房子不住人了,新房子有8间寝室,亲人们回来住得下。是啊,二哥的确能干,不但供三个娃儿上大学,而且还修了一座“小洋楼”。

到房前屋后看了看,父亲生前栽下的金竹林还在扩展,破土而出的新竹笋散布在林间,正噌噌地往上拔节。看见当年的牛圈、猪圈堆着木柴和杂草,二哥说,现在兴机耕,也没精力养牛了;喂猪花时间,成本高,不如买划算。看见后山的植被恢复得不错,二哥说,现在没人偷木料了,在家的人少,加之又用电用气煮饭,烧柴火的量不大。看见小山堡鲜绿一片,原来的鸡窝地不见了,二哥说,那些石窖窖没啥收成,没人愿意种,自然成林了。

开午饭了。豆花、海带炖猪蹄、清炒四季豆、面海椒炒腊肉、新鲜菌子汤、蒜蓉小龙虾端上桌来,一家人吃着、说着、笑着,感觉如今的生活特别美好。

我问侄辈们过得怎么样?为何不外出旅游?他们说,工作压力大,但已适应了大城市的环境和节奏。父母在家劳作,不愿离开故土,他们十分牵挂,只有这样的小长假才可能回来陪伴。

我问二哥二嫂一年得花多少钱请劳力?他们说,种了50亩烤烟,做一天,管三顿饭、开100元工资,一年要花十几万。除去成本,利润有个十来万吧。比起外出打工,挣的钱少了点,可心里踏实。

在返城的路上,我觉得自己真幸运。故乡,我可以随时回去,因为那里有我二哥二嫂在坚守……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