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份录取通知书

版次:012    2024年07月01日

□马卫

高考一结束,莘莘学子最盼望的就是录取通知书了。我经历了3份录取通知书,它们关系着我一生的命运,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我收到第一份录取通知书,是1977年夏天。那年全国恢复了高考、中考,改变了几十万青少年的命运。这年,我小学毕业,升初中不考试,由班上的同学举手推荐。我们班共有50多位学生,不仅有本大队的,还有邻近四大队和大邑县陈家公社的几位同学。最后,只有大邑县陈家公社的一位女生没有被录取。

这份录取通知书,是用复写纸写的,作业本的1/3长宽。字是学校高才勋老师写的,标准的仿宋体。

我收到第二份录取通知书,是1979年9月2日。那年我初中毕业。当时,可以报中专(含中师)和高中。我的分数上了中专线,我的理想是报考我们县师范——就在我们怀远镇上,离我家约12里远,走路一个半钟头。还有就是成都水电校,离我家不到6里远。我在暑假拼命挣学费,可直到暑假结束,我也没等来中专的录取通知书。直到9月2日,高才勋老师才给我带回了崇庆县(今四川省崇州市)一中的高中录取通知书。还好,这是所重点高中。

后来才知道,那年我们公社5位上中专线的同学,只有我一人没有被录取。而我是唯一的男生。

高中的这份录取通知书,是钢板刻的字,油印的。虽然上了重点高中,但对于想马上“跳出农门”的我,无疑是个打击。

1981年,我高中毕业。那时的农村高中是两年制。高考预选,成绩相当不错,在文科班能排前五名。我非常高兴,心想一定能考所好大学。但正式高考时,我却在考场睡着了,等醒来时,作文已来不及写了。语文100分,作文占40分,我1分未得,基础60分得了54分。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考了347分,仅比大专线高出7分,志愿只能填专科。还好,那时可以兼报中专,我可以填报最好的中专。

结果出乎意料,一所我没有填的专科——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录取了我。这份录取通知书,是铅字打印机打的,上面不仅有录取的学校名、专业名、学费、杂费、报到时间、粮油关系证明等,居然还有一份报到的路线图。

我的第三份录取通知书,我保留了十几年,后来搬家弄丢了,非常可惜。

这第三份录取通知书,让我从一位农家学子成了有城市户口的大学生,实现了“跳龙门”“穿皮鞋”的理想。后来才知道,当年全国实际录取大学生为24万,比预计减少了3万人。

在那个大中专学生包分配的年代,录取通知书,看似一张纸,却沉重如山,因为它不仅是身份、学历、户口,还是一生的饭碗。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