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4年07月03日
波尔图 圣本笃 火车站
□朱一平
到葡萄牙旅游,最让我意外的是,在遥远的波尔图,看到了铺天盖地的青花瓷,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大阵仗的青花瓷,以至于我一时有些恍惚。
耸立在波尔图老城区的圣灵教堂,外墙被蓝白相间的青花瓷覆盖,直逼双眼,虽说没惊掉下巴,也是张大了嘴巴,鼓圆了双眼,傻傻地仰望:由几十块、几百块、几万块……小方形青花瓷组合的墙面,呈现出一幅幅巨大的画面,描绘的都是圣经故事,圣人、圣母、圣子、小天使、圣徒、天上飞的、凡间走的……如真人般大小,栩栩如生,仿佛可以从画壁上翩然而下,仿佛可以与我们跨越时空互动。这么庞大的拼图工程,不得不佩服,甚至冒出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词句。立马打住并责备了自己。不过,用这么小块小块的青花瓷,拼接组合成如此规模的大型壁画,真的是很考验绘画水平,更考验分解技术,然后是烧制,最后是组合上墙。
步入教堂,走廊照壁露台墙壁也全被青花瓷覆盖,明媚的太阳透过廊柱拱顶、圆窗,使青花瓷图案明明暗暗,越发显现出神秘的东方神韵,让人心生自豪与欢喜。教堂中心神位顶上,也镶嵌着青花瓷。
老城区的卡尔莫教堂、圣伊尔德丰索教堂、会众教堂等,也是用青花瓷大面积装饰,座座清爽典雅,百看不厌,彰显出青花瓷的独特魅力。
葡萄牙人对青花瓷的喜爱,可以上升到“盘”和“把玩”的境界,不仅教堂如此,连公共设施都不放过。一走进波尔图的圣本笃火车站,以为走错了地方,整个站内从下及顶,三壁都是青花瓷拼接的大型壁画,如果不是闪耀着火车时刻表的显示屏,透过拱门肉眼可见的火车轨道、进出站火车、上下车旅客,真的会让人感觉进入了艺术宫殿。
这里,原本是座废弃的16世纪古老教堂,19世纪末重新启用,整修为火车站。大厅装饰,请的是该国瓷砖画大师豪尔赫·科拉索。火车站青花瓷壁画描摹的是凡间故事。进门左侧墙上部是11世纪著名的华迪维斯之战,是葡萄牙为独立而战的英勇激烈场景;右侧墙上部描绘的是,13世纪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在波尔图迎娶英格兰公爵女儿的喜庆场面,这次政治联姻,获得了两国长时间的和平。
进入站台那面墙,因拱门被分成四部分,讲述了信徒去圣地朝圣和朝圣者营地,还有牲畜集市等。中间拱门四周瓷砖画,一看就明白,描摹的是葡萄牙乡村田园故事。右侧上方有农人在收割,有牛车在运输,下方是水源丰沛的河流,有水车正在撩水转动;左侧上方农妇们在摘葡萄、选葡萄、运葡萄;下方是村民们在湛蓝的杜罗河上,划着两头翘的帆船,将酿制好的葡萄酒运向山外。
据说,整修装饰这座火车站花费了11年光阴,烧制了2万多块青花瓷,慢工出细活,100多年过去了,画面依然光鲜如昨,散发出蓝莹莹的光泽,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人前来打卡。
拜谒了青花瓷教堂,进入了青花瓷火车站,走过了青花瓷街道,观赏了鹅卵石上的青花瓷图案,游览了青花瓷住宅……才知道葡萄牙人对青花瓷的痴迷是全方位的!在众多的外来艺术中,为什么独宠青花瓷?是宽阔靛蓝的杜罗河和天空白云沉淀了他们审美的底色?还是觉得青花瓷与波尔图黑白石头的地面、红色的屋顶很般配?
不管葡萄牙人怎样把青花瓷发展成葡萄牙蓝,但发源地还是在我们中国景德镇。15世纪前期,随着海上新航线的开辟,葡萄牙商人在澳门设立贸易站,把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各国,其中的青花瓷受到王公贵族的超级喜爱,供不应求。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欧洲各国相继建立瓷器厂,对我国瓷器进行仿制,但技术图案品相相去甚远。直到18世纪中后期,欧洲瓷器技术得以进步,图案开始融入本土审美元素。葡萄牙工匠擅长兼收并蓄,不仅从中国,还从荷兰、西班牙、阿拉伯人那里学习瓷砖烧制技法,形成了锡釉陶器,被美国和荷兰考古学家定义为“万历设计”“青花设计”。显然受了中国青花瓷的影响。葡萄牙人选择这种高古清雅的艺术,将国家历史绘制其上,这些由蓝白两色组合的青花瓷壁画,是一卷卷经久耐看的坚实绘本。
中国青花瓷,葡萄牙蓝,这就是艺术感染力之传承与融合。(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