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版次:010    2024年07月08日

□冯浪涛

我热爱旅游,每游一地,必去红色景区参观,缅怀革命先烈,珍惜美好生活,传承红色记忆。

龙年端午,自驾游四川。我和家人专程前往雒城房湖公园,参拜“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重温历史,追思先烈,表达对民族英雄的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在环境幽雅古朴的公园里,纪念碑高耸入云,如一把利剑直指苍穹,更显庄严肃穆。1941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暨“七七事变”四周年纪念日,当地举行隆重公祭后,建造了这座纪念碑,以纪念在抗战中阵亡的当地将士。

在心情沉重的参拜中,我发现数据记载不一致:石刻《说明》一文中有“确知阵亡将士259人”的记述,石刻当地抗战阵亡将士名录亦为259人,石刻《维修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记》文载“确知阵亡者凡五百五十九人”。

记载中为什么会出现“259”“559”两个不同的数据?旅游结束后,我将发现的情况向有关单位作了反馈。

6月25日,当地文旅局来电回复,针对我反馈的情况,他们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迅即联合行动,查县志、地方志、军史志等资料,进行反复核实,确定为259人,已经对存在谬误的碑刻原文进行了修改。来电诚恳表达了歉意和对我的谢意。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尊重历史就是对先烈的尊重。

在参拜中,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饱受日本法西斯战火蹂躏,处于倒悬之危。当此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救亡图存的呐喊声如山呼海啸般激荡在华夏大地,全国抗日潮流汹涌澎湃,“打倒日本鬼子”的请缨杀敌声响彻巴山蜀水。

“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巴蜀儿女满怀激情地投身到全民抗战的洪流之中,呐喊着、呼啸着冲出夔门,纷纷扛枪上前线打击日本鬼子,当地先后有15000余人应征出川参加抗战。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抗战期间,整个巴山蜀水激情空前高涨,共有350余万川渝将士,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他们高扛“死字旗”,舍生忘死英勇抗战,前赴后继浴血沙场,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有了无川不成军之说,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气势。

心潮澎湃的思绪漫游到我的家乡,距此500公里的重庆万州(原万县),不到10人中就有1人出川抗日,20万南浦儿女应征开赴前线杀鬼子,涌现出成千上万的杀敌英烈。

抗战之初,在被史书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川东门户万县港作为人员、物资的主要中转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载,当时民生公司大部分船只都在万县卸货,然后返回宜昌抢运货物和人员。一时间,大江之上千帆竞发,万县杨家街口码头万人云集,人嘶马喧,岸线河滩上货物堆积如山。没有起重机,没有装卸设备,甚至连机动车也没有,数万民工光着膀子、打着赤脚,顶着冽冽寒风,全凭血肉之躯手推肩挑背扛绳拉,昼夜不停装卸托运如山般来去的各种军需货物,争分夺秒抢运大如房屋、小如细碗的各种机器设备。滔滔江水见证了当时超乎寻常的无比艰辛,战天斗地可歌可泣的壮举实非笔墨所能记述。

抗战期间,万县港成为川军出川作战的重要集结地,是连接前线战区与后方基地的重要地区。350余万川渝将士出川抗战,大部分都是到万县港集结,乘坐民生公司轮船,耳听雄壮有力的川江船工号子,高唱悠扬高亢的三峡民歌,冒着漫天炮火开赴硝烟弥漫的战场。

收回游历在巴山渝水间热血沸腾的思绪,深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幸福当下,日子过得越来越美好,更当警醒自强。“8·15”胜利日、“9·3”胜利纪念日,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必须铭记的日子。通过纪念日这样的重要载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后人牢记历史,永远自强不息,永远牢记那些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在抗战中牺牲的先烈们,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和家人怀着沉重的心情参拜完毕后,都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民族英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哪来今天的岁月静好,更别奢谈畅游祖国大好河山了。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