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石和夫归石的千古未解之谜

有大禹的爱情故事? 有夏启的出生传奇? 有华夏第一首情诗?

版次:009    2024年07月10日

两江汇合处的夫归石

弹子石老街

□林克于

打从1972年上船工作,到1994年“弃水登陆”,在长江上跑了22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沿江尤其是川江上一个个充满传奇故事的景点,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底。

现在每有闲暇回想起来,它们鲜活了我的记忆,于是记录下来,与朋友分享。

1弹子石 只见街道不见“石”

美丽的传说,总是令人遐想翩翩。有关弹子石和夫归石的传说,又在脑海中浮现。我知道这里不但有大禹和涂山氏的美丽爱情,还有夏启的出生传说!这一切赋予了弹子石和夫归石浓厚的传奇色彩,而且被人们一代一代传唱不息。有关它的故事,今天的人们还在继续演绎。

我当过二十多年船员,对弹子石和夫归石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那时每到枯水期(冬季),我所在的拖轮都停泊在弹子石码头,可见我与它的感情非同一般。记得刚上船时,一位老船员给我讲弹子石的故事说:“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认为弹子石是因为一块奇石、巨石、怪石的存在而得名的,其实不然,当人们来到弹子石,你根本见不到‘弹子石’的影子,只有繁华的街道和热闹的人群。”师傅讲到这里,卖起关子来,戛然而止。我充满好奇,追问道:“那弹子石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师傅见我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便轻轻点燃一支香烟,慢慢吸了口,沉思一会儿,继续说道:“关于‘弹子石’地名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没有确切的答案,也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弹子石只是一个地名而已。不过据传说,治水英雄大禹治理洪水,到了江州(即现在的重庆),与涂山氏(名女娇)结婚。婚后三天,大禹就远离家乡,治水数年未归,涂山氏每天来到江边的一堆状如小山丘的礁石上,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从日出望到日落,从日落望到日出,也没望到丈夫归来的那一天。最后在失望的等待中,涂山氏把自己的身体融入了这堆礁石中。大禹治水归来,慈母病逝,贤妻化石。痛悼之余,复至呼归石上,声声呼唤涂山氏。情呼恸天地,与这里不远处的一块巨石(弹子石)应声而开,石开子出,子遂名‘启’。是为夏启。俚间传述,乃以‘诞子石’名是也,几经讹变,‘诞子石’始成今之‘弹子石’。”

2夫归石 不是一块普通的礁石

师傅讲到这儿,停了片刻,想了想又说:“据我所知,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从大禹的儿子夏启改变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登上王位开始的,所以史学家又称夏启为我国第一位国君。有人曾问夏启的出生地在什么地方?有趣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与‘弹子石’地名的由来联系在一起的。”

后来我在一些史料中看到,“启,在大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这与师傅的讲述基本吻合。重庆渝中半岛隔江相望的南山,原名就叫涂山,涂山氏就是那里的人。为了纪念大禹和他的妻子涂山氏,至今还有以涂山为名的涂山公园和“涂山寺”。

位于弹子石下首约五千米处的江边有一块礁石——夫归石(又叫呼归石),正对朝天门嘉陵江出口。它原本是一块普通的礁石,却被人们赋予了传奇色彩,以致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地讲述着它的故事,感动着许多盼夫归来的船员妻子。一天,我问一个老船员:“师傅!我不理解,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把一块普通的礁石取名‘夫归石’?”师傅想了想,随后给我娓娓道来:“千百年来,由于大禹和他妻子的故事凄美动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男男女女,后人为了纪念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和妻子涂山氏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盼君早日归来的心情,便给这块礁石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夫归石。从此夫归石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礁石,而是一个被赋予了美好爱情、充满无数悬念且具无限活力的化身,令人景仰。”

听了师傅的讲述,从此夫归石的故事便烙印在我的心里。

3船员妻子 书写着新的爱情传奇

后来我又听说,夫归石还与中国第一首诗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些书籍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原来涂山氏女娇在呼归石守候大禹时,常常寂寞孤独,为排解心中的郁闷,就自然而然地自编自唱了一首歌,歌词只有四个字‘候人兮猗’。‘候’是等待的意思,‘人’是指大禹,‘兮’和‘猗’均为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哟’,翻译成现代文就是:‘等待着你呀,我的夫君哟!’每当女娇唱起这首歌时,就感到心情舒畅,就有了希望。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连《吕氏春秋·言初篇》也有记载。后人评价说,这是古老华夏民族的第一首爱情诗,也是中国的第一首民歌,连大名鼎鼎的闻一多先生也称它为‘中国音乐的萌芽,孕而未化的语言’。”

美丽的传说总是代代相传,那些忠贞的男女,用他们的行动,在这里书写着新的爱情传奇。我在船上工作时,每到冬天(枯水期)的时候,夫归石完全裸露在外,总会看到船员妻子在这里盼夫归来的动人场景。她们把目光远远地投在波光荡漾的长江上,期待着一艘艘远航归来的船舶,那一份焦急的期待只有当过船员的人才会理解。我结婚后,每次远航归来,妻子也都要来这里接我,于是在我的心灵深处,增添了对夫归石的情感。毕竟船停在弹子石码头,与夫归石相距一两千米。

2008年2月,当三峡大坝即将蓄水175米时,有关部门根据总体规划,为了重庆长江和嘉陵江水位提升后船舶航行的安全,决定对夫归石实施爆破清除,从此它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外。但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在夫归石上修建的南滨大禹广场,重塑的“夫归石”雕塑,传承了“夫归石”的历史文脉。如今南滨路上的大禹广场与江北嘴大剧院、朝天门广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更是令人向往。

虽然,今天我们再也见不到夫归石的身影了,但它留给我们的美丽传说,相信定会一代又一代地传唱下去,因为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永远都有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夫归”便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家庭团圆无论哪朝哪代都是全家人的共同期盼。(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