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新范例

版次:002    2024年07月11日

宜居渝北

GDP突破2400亿元、连续16年全市第一,科技竞争力保持全市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1/7,重庆每下线3台汽车就有一台“渝北造”、全球每生产20台手机也有一台“渝北造”……

7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渝北区委书记杨晓云围绕“聚焦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作出渝北贡献”作主题发布,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当前,渝北区正凭借内陆开放通道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探索“成渝双城”跨省域合作新路子,塑造临空都市新风貌,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新范例。

7月8日,“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记者采访团一行,来到临空前沿科技城的北斗智联生产车间,这里对洁净度的要求是“百级洁净”,这与脑外科手术室的要求一致,被称为“脑外科手术级”的生产车间。汽车智能座舱中的主控显示屏将在这个车间里完成完美贴合,贴合的精度达到了正负0.1毫米,每月产量约为13万片。

临空前沿科技城是渝北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建设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园区之一,也是渝北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千亿级产业布局主阵地。

杨晓云介绍,“我们对照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渝北‘产业地图’,主攻汽车和电子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智能装备、先进材料、集成电路等一批500亿级支柱产业、300亿级特色产业。”

在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方面,渝北出台加快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十条举措”,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前端,依托仙桃数据谷,建成华为软开云等十大公共服务平台和一批国家级研发中心,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全区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近6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26%。后端,以临空前沿科技城等园区为产业承载,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设置亩均税收50万元、产值1500万元标准线,提升园区科技含量和亩均效益。

杨晓云透露,到2027年,渝北区工业总产值将突破7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渝北工业。

如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随着南北大道通车、川渝高竹新区成立,在渝北区和四川广安跨省域合作的双城“试验田”里结出硕果。

7月8日下午,记者一行又驱车来到渝北区和四川省邻水县交界处的川渝高竹新区。在这片川渝“双城记”“试验田”中,渝北区正加速推动渝北空港工业园区与高竹新区共建双城产业合作示范园,力求将新区产业全面嵌入重庆主城都市区产业发展链条。

目前,川渝高竹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案例已成功入选双城经济圈建设典型案例。下一步,渝北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继续奋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近年来,渝北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10平方公里、已突破3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过300万人,市场主体活跃,资源要素集聚,客观上增加了城市治理难度。

如何聚焦民生需求,立足大都市,找准小切口,更好服务辖区市民,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渝北区深化数字重庆渝北实践,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程网办率、群众满意率双提升。千名专职网格员、千名社区工作者包干网格2500个,办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群众点赞“服务在网格、幸福来敲门”。

如今,作为全市国际消费中心区试点区,渝北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加快迸发、集聚发展,2023年全区社零总额1153.3亿元,增长10.6%,增速全市第一。渝北将持续提升重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客厅消费品质,努力建成富有渝北辨识度、彰显中国风范、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图片由渝北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