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正式入伏 长达40天的“桑拿天”来了

中医分享三伏天养生要点

版次:012    2024年07月15日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7月15日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又是“超长待机”的40天。从2015年至今年,我国已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三伏天养生对人体特别的重要,是因为在三伏天进行温补祛湿祛寒是最佳的时期。如何正确养生?记者邀请全国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陈意教授给大家分享三伏天养生要点。

什么是“三伏”

所谓“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大约在每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正好处于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天气最为炎热。待到暑退出伏,早晚才渐有凉意。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一共10个;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一共12个。

天干和地支按顺序搭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可以不重复地记录60个,俗称“六十甲子”。当一轮结束后,再从头开始,进行的新一轮,如此循环不绝。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带有“庚”字的日子,称为“庚日”。

我国传统历法规定,从夏至日开始数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初伏。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则不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

为何中伏会有长有短

杨婧解释说,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以今年为例,6月21日夏至,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是6月25日(庚申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5日(庚午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5日(庚辰日),第四个庚日是7月25日(庚寅日),第五个庚日是8月4日(庚子日),8月7日立秋,所以今年在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中伏就为20天。而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8月14日(庚戌日)才进入末伏。

本世纪至今以来,仅有2004、2006、2008、2010、2012和2014这6个年份的“三伏”是30天,其他18个年份的“三伏”都是40天,其中,2015年至2024年,更是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三伏天要如何养生

三伏天养生对人体特别的重要,是因为在三伏天进行温补祛湿祛寒是最佳的时期。这段时期运用温补的食物或者是中药材,有最佳的祛湿祛寒的作用,有很好的冬病夏治的作用。对于支气管炎、哮喘和易感冒的人群以及亚健康的人群有很好的调理和治疗作用。那么,三伏天要如何养生呢?陈意教授有以下建议:

1.选择适宜养生茶饮

伏天,人体容易出汗导致脱水,适量补水是预防中暑的关键。然而,快速、大量饮水可能对心脏造成负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可能引发胸闷和气短等症状。因此,建议采取小口慢饮方式,每次摄入100~150毫升,以温水为宜,避免过冷,这样有助于身体更好吸收。同时,也可以选择喝点养生茶饮。

2.以健脾祛湿为养生之重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五行与人体脏腑相对应,木对应肝,土对应脾,土运过旺可能导致气候偏湿,影响脾胃,引发消化不良、身体沉重、疲倦乏力等症状。因此,三伏天可以多吃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冬瓜、荷叶等,预防和缓解因湿邪引起的不适。

3.适当晒背“以阳补阳”

夏天阳光充足,晒好太阳,可以防病治病。晒背可以作为日常保健养生活动之一,尤其适合阳虚、阳气不足的中老年人。需要提醒的是,晒背应适度,每天半小时为宜,选择紫外线较弱的9至10时或16至17时。穿着以透气为主,避免黑色衣物,以防过热。晒至微汗即可,避免过度出汗损伤阳气。若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晒后适量饮用温开水,避免冷饮,以防寒气侵袭。

据央视、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