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鉴定“专家”硬说很值钱 我用一截塑料水管揭穿他
版次:010 2024年07月16日
□林必忠
我爸爸兄弟姊妹六个,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我们三兄弟就喊爸爸这个妹妹叫小孃孃。小孃孃远嫁到合川农村,也长期生活在那里。表兄妹们早已去珠三角打拼发展,偌大的院子里只住着小孃孃和小姑爹两人。每次看到我们,小孃孃总是很热情。
唯一让我头疼的是,小孃孃这两年受到所谓“收藏大咖”的蛊惑,居然一门心思开始搞起了收藏。
入局 小孃孃做起收藏发财梦
一个对古玩和收藏毫无基础、毫不了解的人,突然要去钻研收藏,这让我感到担忧。在我看来,一旦起了这个心思,“打眼”(古玩行业常用术语,意思是“上当受骗”)绝对是在所难免的,那一定会是一块送到别人嘴边的“肥肉”了。
所幸,小孃孃只是喜欢看,偶尔才买一些很便宜的器物,还总爱拿给我这位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的侄子“掌眼”(古玩行业常用术语,意思是“鉴别真伪”)。我发现,小孃孃费尽心思搜罗来的那些器物,有的色彩红得发亮,有的带有耀眼的“火刺”,有的底款歪歪扭扭,有的工艺无比粗糙,马上就猜到这是别人从古玩市场便宜批发来的,根本就不是古玩,没有收藏价值,更不会凭此发财暴富。
但是,我又不方便跟她直说,怕伤了她的自尊心,通常都是“隔靴搔痒”地告诉他:“小孃孃啊,你这个瓶啊,买得不错,拿回去放在桌台上作装饰,插上花卉,当当花瓶是极好的。”她应该也明白了我的意思,来找我“掌眼”几次后,就再也没来过了。
我心想,小孃孃大概已经放弃了收藏这条发财之路了。
受骗
高价买到假冒“唐三彩”
某年春节,我陪家里的老人“走人户”,再次来到了小孃孃家。小孃孃热情地招呼之后,悄悄对我说:“来来来,小孃孃最近淘到了不少货真价实的东西,不比以前啦!”我听得一头雾水,满脸疑惑,身旁的一众亲友则表情各异,或兴奋、或诧异……
不一会儿,几件高矮不一、色彩各异的器物便映入我眼帘。我甚至没来得及拿出“祖传”的那把放大镜,就被小孃孃连拉带拽到其中一件“宝贝”面前。
这是一个人物造型的陶俑,除了胎体白底之外,还有铅黄、绿、青三彩釉色。
“假冒的唐代三彩釉陶器!”我甚至不需要靠近,也不用放大镜,就能一眼看出真伪来。
“不要以为小孃孃老了就不能搞收藏了。你看看这东西,是难得的唐三彩吧?我花高价买来的。”小孃孃眉飞色舞道。
“这特征,确实是唐三彩的特征。”我说道,“只具有特征,也不能说明其他的呀。”
“大侄子,你放心吧,我早已请网上的权威专家鉴定过了,说我这是真品,值不少钱呢。咋了,你不信?我手机里还录有视频呢,你快来看看吧,免得又说小孃孃在这里‘冒皮皮打飞机’。”
我在小孃孃的手机视频里看到,一位自称文物鉴定专家的瘦削中年男子正襟危坐,努力地隔屏看着这“唐三彩”,嘴里不停地碎碎念。看了几分钟,瘦削专家突然大喊一声:“好东西,开门到代的唐三彩,你发财了……”稍停片刻,他又说道:“如果有需要,可以找我帮您开一份鉴定证书,您这东西可值不少钱……”
“在大街上随便抓一个人来坐着,就算专家吗?”看着他装模作样的样子,我实在忍不住了。
我单手拿起了这件“唐三彩”,小孃孃见状,赶忙叫我轻拿轻放,小心别磕着碰着。我上手仔细观看,发现釉面上的开片缝隙比较宽,明显是用氢氟酸或者醋酸等弱酸处理过,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发现,开片的中心是鼓起的,虽然乍看之下非常精美,但做旧痕迹太明显,用来骗小孃孃这样的“小白”再合适不过了。
智斗
当场揭穿假专家的骗术
我不知怎么向小孃孃开口,于是计上心头,决定给这位“专家”反使了一个收藏常用骗术“呵哄嘿诈”之“哄”计。我向小孃孃要来该“专家”的联系方式,首先以一个初入收藏之门毛头小子的身份,一阵肉痛般缴纳了一笔“巨额”鉴定费之后,这位“专家”开始粉墨登场了——与我视频连线,进行当场鉴定。
连线视频里,“专家”专注地看着我左手腕展示的藏品,不一会儿,他开始发话了:“你这件玉叫圆镯,品相真的好,拍卖价大概50万元,去年佳士得拍卖过一件类似的……”
“专家”笃定的话语令我啼笑皆非。因为,他所谓的价值50万元圆镯,其实是我绕在手腕上的一截浅白色塑料水管。
我懒得和他周旋,立马向他摊牌了:我将圆镯从左手腕取下,还向他比了比,然后露出轻蔑的笑容。他的脸当场就绿了,一脸尴尬,慌忙说了句“朋友,开不得这样的玩笑哟”,然后迫不及待地关掉了视频连线。
小孃孃的脸色也不太好了。我急忙上前,边安慰边严肃地说道:“小孃孃,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掉到地上,也是有陷阱的,馅饼的‘馅’和陷阱的‘陷’很相似耶!哪有这么好捡漏(古玩行业常用术语,意思是“捡便宜”)呢?您可以有收藏爱好,但不能想着靠它发财,弄不好反而可能败家,对不起小姑爹和表兄妹他们哟。”
经过我的劝导,小孃孃对收藏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狂热和执着。
后来,我再去小孃孃家时,发现那件“唐三彩”依旧摆在堂屋正中高桌上。小孃孃说,它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生活,远离捡漏。
(作者系重庆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三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