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调皮虫”上阵捉害虫

版次:011    2024年07月16日

□冯浪涛

小时候,家居林场,大山峰巅。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深山密林中的林场,山高路远,道路崎岖,生活单调乏味,想吃新鲜食物就是一种奢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兄弟饭量长得更快,加之油水少,供应的口粮逐渐捉襟见肘。勤劳的父亲为了让我们能吃饱、吃丰富些,利用工余时间开垦出来一块土地做菜园,分季节种上适应高海拔地带生长的蔬菜,土豆、四季豆、海椒、包心菜,轮流在菜园里生长。

父亲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他种的蔬菜产量高、品质好。家里餐桌上,新鲜蔬菜虽品种单一但管够,丰富了我们的嘴巴,饱了肚子。

包心菜生长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叶子长成向内卷包心的时候,最怕菜青虫祸害。这当口,我和弟弟从学校放寒假回到了家里。

“大虫一角,小虫五分,每天验收,奖金兑现。”不知父亲出于何种考虑,总之是设置奖项,打响蔬菜“保卫战”。

冬季大山里天寒地冻,原本我两兄弟除了屙屎撒尿,是赖在火坑旁绝少出门的,这重奖之下主动性能动性都被调动起来。每天天刚亮到天黑,不顾刺骨寒风,两兄弟争先恐后到菜园去,甚至还会为谁先发现目标争得面红耳赤。一直以来,小我四岁的弟弟都是跟屁虫,捉害虫后,居然不再顺从于我了。

活捉到一条条青绿色的菜青虫,让我们像寻到宝一样开心。虽然我们爱菜青虫远远超过了爱自家的包心菜,但经过两兄弟的火眼金睛,菜青虫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连眼屎大的幼虫也难觅踪影。包心菜碧绿生青,一派盎然生机,长势喜人。

没虫捉的日子,兄弟俩感到十分失落,痛定思痛,从各自为战的竞争对手,转换为协作伙伴。躲到墙角一番商量,统一了思想,达成三点共识:资源共享,奖金平分,合作共赢;我们脑洞大开,改“歼灭战”,为放水养鱼;甚至把幼虫养大喂肥,够一角钱标准了再下手。

于是,兄弟俩摒弃前嫌,手拉着手去菜园。

水灵灵的包心菜正欢快卷心。一只野鸡“扑棱棱”从旁边的草丛中惊飞。

踏破铁鞋般搜寻到菜叶隐秘处粒状虫卵时,我俩喜出望外,弟弟一张脸高兴得像熟透的红苹果,赶紧进行隐藏保护处理。每天轮流去察看,小心翼翼呵护,生怕虫卵受伤害,这可是我们的“收入”啊。

时间变得漫长起来,熬到菜园里的虫卵生长成幼虫后,在我们眼里好可爱,心中一阵窃喜。

幼虫简直是饿痨鬼,食量大,吃饱了也不下席,边吃边屙,每天要啃食大量菜叶,发疯似快长。我们兄弟发现,驻有幼虫的包心菜,一夜间,被虫吃得千疮百孔。

这期间,两兄弟去得更勤,听“虫饭桶”悦耳的刷刷食叶声,看长大了没有,看着它们吃得肥滚滚的通体透亮,我们就感到很享受,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喜悦和期望……

如今,每每想起小时候为了父亲的“重赏”干的这些荒唐事,还有些好笑。不知道父亲在给我们“赏金”的同时,是否还在纳闷:捉了那么多害虫,怎么包心菜仍然千疮百孔呢?可能他老人家怎么也没想到,一切都因为家里还有两条“调皮虫”。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