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5 2024年07月19日
为让博物馆服务既有“热度”,更有“温度”,近日,重庆市文旅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就博物馆开放服务,打出“取消预约、丰富供给、延长时间”等组合拳,全面促进全市博物馆提升服务品质,更好发挥博物馆“大学校”功能。昨天是推行免预约开放的第一天,早上9点,重庆自然博物馆门口,原本的预约码展示牌已经“退休”,原本大门处查看预约信息的工作台也被撤离,观众们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畅通无阻地进入博物馆观展。
观众凭身份证现场入馆参观
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4年7月18日起,除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大轰炸遗址陈列馆和重庆科技馆4家博物馆外,全市其余117家免费开放博物馆一律取消预约,观众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可现场入馆参观。
取消预约这一举措,看似简单,背后却是多次对参观人数的测试。
“‘五一’节时,我们就测试过人流量,当时最多的一天一共接待近3万人次。”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相关负责人说,当时安排了人员疏导、提前预告实时参观人数、展厅人流控制等举措,现场秩序井然。对此,取消预约并不是博物馆一时兴起,而是周密调研决定的。
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正式实行免预约外,我市各个博物馆还将根据自身情况延长开放时间,并推出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我市的文化供给。
比如,本次通知还要求提高入馆便捷化,增加入馆通道,优化安检流程,缩短观众的排队时间。保留预约的博物馆,优化预约制度,尽可能为观众参观提供便利服务。收费类博物馆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方便观众及时购票入馆。
增加体验感,配避暑降温设施
《通知》还明确要求,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要优化场馆参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设备,确保导览系统、标识标志清晰,遮阳防暑、饮用水、休息、救助、物品存放、卫生间等基本服务项目及设施齐备完好、使用方便,配备无障碍通道等特殊群体服务设施设备,为观众提供更加舒适、安全、便捷的参观环境。
同时,保留预约的博物馆,要优化预约制度,在大力推广线上预约的同时,保留人工窗口、电话预约等方式,为中小学生、老年人、残疾人以及运用智能设备困难人群提供便利服务。要配置相应设备,提升外籍人员参观便利化水平。
随着酷暑来临,为增加游客体验感,避免日晒,重庆部分博物馆不仅延长时间,还专门安排了避暑降温设施。比如,重庆自然博物馆大门处设置了遮阳棚、放置了解暑药品,目前还在积极采购室外制冷设备和等候专用座椅,为观众们营造舒适便利的博物馆之行。长寿区博物馆也提供了免费存包、借雨伞、残障设施(轮椅)、针线、简易药品等配套服务,还专门为未成年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信息无障碍志愿服务。
江津博物馆、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冯玉祥纪念馆、张治中纪念馆、郭沫若纪念馆等在内的博物馆已经开始延时开放,将原本的闭馆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
“暑期到来,许多家长专程在这两个月带着放暑假的孩子前往博物馆游览,为了能为观众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决定延长博物馆和纪念馆的开放时间,让观众们即便是下午4点赶到博物馆、纪念馆,也能看得过瘾。”沙坪坝区文管所所长张瑜笑言,希望通过延长开放时间的举措,邀请更多的观众来博物馆文化消夏。
整合博物馆资源打造“研学季”
此前,市文旅委就动员全市博物馆,整合博物馆优势资源,集中打造“暑期研学季”,策划推出45项活动,丰富学生暑期文化生活。这次,《通知》要求博物馆要树立以展览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或以联合办展、借展等方式,策划推出高质量的原创性展览。要着力推动博物馆从实体馆向数字馆转型,加快“重庆云上博物馆”建设,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平台,拓展博物馆传播渠道。
同时,通过舞台表演、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等文物活化新方式,增强观众体验感。要精心组织策划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假日博物馆活动。加强文物创意产品开发,推出更多具有巴渝文化辨识度的文创产品。
对此,重庆自然博物馆开展了品牌活动“暑期周周乐”。“每周固定一个科普主题,计划共开展14场。”重庆自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场活动将招募35组亲子家庭(儿童年龄6~12岁),活动流程包括展厅讲解、科普课程和手工体验等。活动7个主题分别为《重返侏罗纪》《破茧成蝶》《狂野非洲》《小扇流萤》《叩问苍穹》《寻龙笔记》和《植物低语》,为广大亲子家庭提供有趣、有温度、有意义的科学课堂。此外,“点石成金”矿物探究课程,将引导孩子探索黄金从矿石到首饰的转变过程,了解古老的炼金技术和现代的加工工艺。
历史文化及非遗传承类活动中,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巴蜀七十二行之纤夫号子”、大渡口区博物馆开展“木韵传承”、北碚区博物馆“缙云山上的守护者联盟”等活动,通过课堂上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演练,深入讲解戏剧的历史、流派和技巧,让孩子们在富有创造力的舞台上尽情绽放。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王尊
新闻多一点》
预约方式究竟便利了吗?
7月18日,记者来到仍需预约入馆的重庆大轰炸遗址陈列馆,看到除了线上预约之外,陈列馆在入口处专门设置了观众登记册,并配备专门工作人员,为无法进行线上预约的观众提供便捷入馆服务。
“不会预约的观众可以直接在登记册上留下信息后入馆参观,对不会写字的老年群体,我们也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进行登记进馆。同时为了方便前来参观的外籍游客,我们的登记册专门采用了中英双文的方式。”重庆大轰炸遗址陈列馆现场负责人李泥岑说。
针对观众到馆时提出的为何不免预约的问题,李泥岑说,这是因为大轰炸遗址陈列馆特殊的地理原因决定的。“为了让观众们更好地感受那段历史,我们利用六·五大轰炸惨案遗址进行了陈列馆的布展工作,这就让陈列馆的绝大部分都位于地下防空洞之中。”李泥岑说,为了确保观众在观展过程中的安全,陈列馆最终决定保留预约模式。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