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3 2024年07月22日
今夏,冰杯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消暑神器”。 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今夏的消暑市场谁最火,冰杯肯定榜上有名。冰杯,就是一次性带盖密封塑料杯,里面装满可食用冰块或冰球,撕开密封即可使用。据《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过40%的消费者希望酒水、饮料、乳制品能在冰镇状态下食用。消费习惯的改变令“冰”的消费呈现不可逆的三大特点:随时随地、零食化、必需品化。
因此,看似简单的“冰块+塑料杯+饮料”的组合,受到了众多年轻人追捧。看似平平无奇的冰杯凭什么吸引这么多年轻人来种草?冰杯到底值不值得购买,是不是智商税呢?
便捷卫生、可塑性强让冰杯受追捧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售卖冰杯的既有711、罗森这样的便利店,也有盒马等商超,最近蜜雪冰城也加入冰杯售卖大军。市面上的冰杯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纯净水冰杯,即配料表里只有水;另一种是带味冰杯,包括咖啡冰杯、水果冰杯等。通常,纯净水冰杯价格在3元上下不等,带味冰杯的价格会高一些,有的冰杯还通过搭配售卖的方式进行产品溢价。对此,部分消费者也质疑,一瓶矿泉水才1~2元,而一个冰杯就要3元。
冰杯凭啥卖这么贵?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对方表示,冰杯越来越受到欢迎主要来自3个方面:首先是因为便捷,相比自己冻冰一整套繁琐的清洁、等待流程,冰杯开盖即食,能快速满足大家防暑、解渴的需要;其次,可塑性强,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可塑性强的冰杯商品。例如,相比咸柠冰杯只能搭配汽水,咖啡冰杯就可以配各种口味的牛奶、果汁,甚至还可以搭配茶、冰淇淋、椰子水等等。而果汁冰杯则还可以用来配酒,消费者可以很轻松地给自己做一杯夏日特调,这也是口味冰杯近两年备受消费者欢迎的原因;最后是卫生。因为冰块的吸附力很强,所以很多消费者会发现自己用冰格冻出来的冰块容易“串味”。也正因如此,食用冰类产品其实对于水质、制冰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促使消费者在外购买食用冰的原因之一。
家里冻的冰块和冰杯有何不同
2021年就上线冰杯商品的盒马,在这条赛道上起步很早,除了纯冰杯之外,还陆续推出柠檬冰杯、口味冰杯等。“今年6月,盒马冰杯系列商品同比增长30%,其中咖啡冰杯同比增长60%。”盒马采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冰杯看似简单,但和家用冰箱冻的冰,还是有所不同。
据了解,虽然原材料同样是水,但是因为冻冰的工艺、原理不同,冰块之间的差异也很大。目前消费者最常接触到的食用冰主要分为三类:家用冰箱冻的冰;茶饮、餐饮店制冰机冻的冰;制冰工厂生产的冰杯、食用冰。
普通的冰箱冻冰——是从外向内冷冻,这种冷冻方式无法排出冰块内部的空气,因此冻出来的冰块多呈白色,并且很容易融化,对饮品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容易吸附到冰箱内其他食材的味道。
制冰机冻的冰——主要是一些饮品店、餐饮门店、家用制冰机制的冰。这类制冰机的特点是制冰快,冰块很难冻实,冰块大多都是中空的,这类冰也比较容易融化,并且由于会与空气接触,保质期也相对较短。
冰工厂制作的食用冰——目前国内的冰工厂数量相比日韩还有一定差距,但正在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快速增长。这类工厂在生产食用冰前,先要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比如类似盒马商超等售卖的冰杯,所用的水要经过石英砂、活性炭,软水树脂,RO膜逆渗透后,提取出纯净水。再通过流水缓冻工艺进行制冰,这种制冰方式通过高压水枪一层一层将水喷到冰板上冻制而成,这样冻制成的冰块中间没有气泡,冰块密度比较高,整体呈透明色,且融化较慢,保质期可长达12个月。
据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未来冰杯的花样、款式会更多,口味会更加丰富多元,但整个价格还是偏高。随着整个冰杯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入局的企业越来越多,预计在2028年之后冰杯的价格会下降。
新重庆-华龙网记者 董进
未来几天
重庆最高气温40℃
据市气象台预计,未来几日重庆大部地区以晴热为主,最高气温40℃,局地有阵雨或雷雨。未来24小时,我市大部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
天气预报
22日白天:各地多云到晴,午后到傍晚局地有阵雨或雷雨,23~40℃;中心城区:晴间多云,31~39℃。
22日夜间到23日白天:各地多云到晴,午后到傍晚局地有阵雨或雷雨,24~40℃;中心城区:晴间多云,31~40℃。
23日夜间到24日白天:偏西地区多云转分散阵雨或雷雨,其余地区多云到晴,24~40℃;中心城区:多云转分散阵雨,气温32~37℃。
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何艳
相关新闻
大暑正伏天 养生重在防暑养心健脾
7月22日将迎来大暑节气。中医专家提示,这一时节正值“中伏”前后,通常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养生尤需注重防暑和养心健脾。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副院长李圣耀说,高温暑湿环境下人体易发疾病,老人及体虚者应格外注意防范中暑。当出现全身乏力、头晕胸闷、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宜及时去医院就诊。“暑湿天气还易伤心脾。”李圣耀介绍,若心火旺盛,人容易出现心烦、失眠、口渴、便秘、尿黄、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而脾虚湿阻,会使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若还贪食寒凉,则易导致感冒、腹痛、腹泻等。
大暑伏天里,人们可以从饮食、运动、起居、情绪等多方面调养身心,预防疾病。
李圣耀介绍,这一时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重在补气健脾、消暑生津,多食粥、汤等含水量高的食物,可选用绿豆、黄瓜、苦瓜、鲜藕、西瓜、薏米等食材;足量饮水,可适量饮用酸梅汤、柠檬水、绿茶等,但饮品不宜太凉,以免脾胃受损,也不宜太甜,以免内生痰湿。此外,可于早晨或傍晚选择散步、太极拳、广播体操等运动锻炼身体,每周5天、每次半小时,微微出汗即可;坚持夜卧早起、午睡半小时,睡觉时避免凉风直吹,空调温度不低于26℃。
天气酷热,人们还易出现心烦易怒、无精打采、心神俱疲等情形,即“精神中暑”。专家介绍,此时宜保持心境平和,切忌大喜大怒;听音乐、冥想、读书等活动有助于调和情绪,饮用玫瑰花、佛手、茯苓、淡竹叶、莲子心组成的代茶饮亦有帮助。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