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4年07月24日
□何迎春
在重庆万州区武陵镇朝阳村,有道光秃秃的山梁,当地人都喊它朝阳寺。这山梁上从前有座寺庙,据记载兴建于南宋时期。据老人讲,从前朝阳寺山梁,古刹深深,晨钟暮鼓,香客络绎不绝。其庙门口有两个大鼓,还有棵粗大的歪麻柳树生长在旁边。
朝阳寺山梁,像条龙在晨曦暮霭中起伏。山梁的七谷子梁,有两个洞,当地人叫棒老二洞。朝阳寺山还有个地方叫狮子脑壳。据说清朝咸丰时期,朝廷名将马定国,兵败战死在红谷田,当地百姓在朝阳寺后殿塑了马定国像。
朝阳寺与山下的何家坝唇齿相依。传说从何家坝到朝阳寺是木质走廊相通。平时周围人们来这走廊交换物品,所以这里也叫赶场浜。据传说太平天国时,白莲教攻入这里,一把火把赶场浜烧毁了,迄今这条路还叫赶场浜。我家在何家坝,儿时记忆里,坝上有需四五人才能合围的黄葛树18棵,树下有祠堂、学校、戏台、碾谷子的石磨盘……
朝阳寺毁于上个世纪50年代,而今山梁只剩瓦砾和曾经的脚步磨光的台阶与坑洞。岁月变迁,每一个路过这地方的人都会感叹。而今站在朝阳寺山头,可以观看其八景。我把这八景编成了打油诗:
金顶观日万龟涌,九龙奉圣朝天跃。
松涛隐现宋时洞,七谷梁上狮望月。
云归四方雨不干,雾锁何家仙楼阙。
奈何桥与出米洞,遗址安在寺庙缺。
“金顶观日万龟涌”。在朝阳村,朝阳寺顶是观日出最佳地点。早晨,站在朝阳寺山顶,面向东方。太阳从远处黛青大山升起她的红脸蛋,霞光万道,从山巅泻下。朝阳寺与远处黛青色大山遥相呼应,雾气流动,山谷间那些小山丘只露出顶,像千万只金龟在涌动。
“九龙奉圣朝天跃”。站在朝阳寺山顶,细心的人会发现四周有九道山梁,向朝阳寺这涌来。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从前,有位皇帝路过此地,见此山水,爬至山顶四望。只见四周山梁如八条龙在云海中涌向这里。东边山下何家坝,在云海中现亭台楼阁,犹如仙境。皇帝要在这里建都城。据说建都城的风水,需要在此地找到九条涌向这里的山脉,俗称:九龙奉圣。皇帝怎么数就只有八条龙脉,便带着大臣们离开此地,去川西建了都,他常常想起朝阳寺这地方。一日,被风水先生点醒,风水先生告诉皇上,当时他脚下那条山脊是条龙,他没数。皇帝怕别人在此修城池,于是,派人在这山梁上修了一座道观,随着岁月的演变后变成了寺。
“松涛隐现宋时洞”。在朝阳寺偏东北山角,松涛阵阵。山鸟幽鸣。抬头会看见山岩上有山洞。当地人称:“棒老二洞”。进入山洞,会发现洞里有很多壁画,反映古代人民、赶猪、做饭、挖地等的生活场景,那服饰或是宋朝时期或更早期朝代。
“七谷梁上狮望月”在朝阳寺遗址的后殿前的绝壁,有一处,翘尖望出去的地方。当地人称“狮子头”细观察,狮子头处有凹窝,像“牛鼻孔”,是古人凿痕,或者是古寺庙曾经在此挂过铁铃铛等。传说古时候,在每当月出时,就到山下何家坝糟蹋庄稼。庙里主持就吩咐人们在何家坝犀牛去的田里,打造了头巨大的石头狮子,与朝阳寺山头狮子头相望。那犀牛就再也不敢来糟蹋粮食了。
“云归四方雨不干”。这是一道自然奇观,要靠缘分才能看得见。天气突变,尤其是春夏季节下雨,就会看见大片的乌云从朝阳寺山梁直往远处西南方的四方山(四方山是这一带最高的山),看见这景象,便知道雨还会下个不停。当地老百姓靠这看云识天气。当地谚语:“云往四方山,有雨落不干;云往河对门,有雨落不成。”
“雾锁何家仙楼阙”。清晨或者傍晚站在朝阳寺垭口或者朝阳寺任何一个角度向东山下。尤其是秋冬季节。山下的何家坝,被浓雾笼罩,何家坝那些树木房屋的顶全在云雾中,仿佛仙界里。
“奈何桥与出米洞”。奈何桥与出米洞在朝阳寺顶山,是两个坑洞。上了岁的人都能指出当年的景象。上朝阳寺山,除了能见瓦砾,更能被脚下那些砂石被岁月磨砺出的光滑与槽痕,想象得出这地方当年人来人往香火鼎盛场景。
“遗址安在寺庙缺”。那些古遗址风景都还在,当年红墙碧瓦的寺庙不见了。
(作者系四川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