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2 2024年07月25日
近期,天气高温湿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粿条、河粉、凉皮、肠粉(卷粉)、陈村粉、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以及长时间泡发的木耳、银耳,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发中毒。
米酵菌酸是什么
米酵菌酸由发酵的谷物、椰子及食用菌等受污染后产生,毒性强烈,无色无味,耐热性极强,正常的家庭烹饪方法难以消除,进食后即可引发中毒。米酵菌酸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目前,米酵菌酸中毒尚无明确的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超过50%。
哪些食物易被“盯”上
专家表示,经长时间发酵或浸发的食品,放置在高温潮湿环境下最易滋生米酵菌酸,包括:
谷类发酵制品:发酵玉米面、糍粑、醋凉粉、粿条、米粉、凉皮等;
变质食用菌:过久泡发的银耳、黑木耳等;
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针对米酵酸菌中毒要做到“发现在早”“预防在先”。医生表示,一般要从3个方面进行预防:
1.自制的谷类发酵食品。不要使用发霉的玉米等原料;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食用前闻一下有无异味。研磨的各种谷物贮藏时要通风防潮,保持卫生以防污染;
2.木耳或银耳。要先清洗干净后再用干净的水和容器泡发或烹饪,一次量不要太大,泡发后及时食用。如果选择凉拌一定要先用开水漂烫,再适当添加大蒜、醋等。不要食用自己采摘的新鲜银耳或木耳,特别是已经变质的银耳或木耳;
3.谷类发酵的制品。谷类发酵的制品储存不当或时间太长都容易产生此毒素,加热后食用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一般购买当天食用完。
食物中毒后如何紧急处理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一旦怀疑自身或家人发生米酵菌酸中毒,可第一时间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将刚吃进去的食物呕出,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专家建议,剩余食物保存好,以便就医时送检。明确诊断后,可结合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病情轻重对症治疗。如发现生产销售问题湿米粉有关线索,请及时拨打12345或12315举报。
别吃!这4类食物变质也很危险
■发芽的土豆
龙葵素是一种有毒的糖苷生物碱。土豆发芽后,龙葵素含量会大大提高,一次摄入200毫克龙葵素就可使人中毒,严重还会致命。
■有霉点的水果
苹果、梨、桃子等水果腐败变质后,会产生并积累很多真菌毒素,如展青霉素。展青霉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可导致食用者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且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
■有黑斑的红薯
红薯表面出现黑斑,是红薯黑斑病的典型症状。黑斑病菌不易被高温杀死,主要损伤人体的肝脏,导致患者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引发出血、休克。
■发霉的生姜
生姜一旦发霉、腐烂,其含有的黄樟素会急剧增加,黄樟素属于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
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