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花7.5万元找人代写论文

论文不达标将其告上法庭要求退钱,法院这样判

版次:006    2024年07月29日

学位论文是莘莘学子顺利毕业的必经之路,也是学者晋升职称的“敲门砖”。而“代写论文”不仅是一种论文造假、学术不端行为,还容易导致经济损失。

临近毕业季,高校博士生小李通过网店寻找了一个“代写论文”公司,前后支付了7.5万元希望写手帮忙完成其毕业论文。

最终,因论文质量差未通过导师审核,致使无法提交盲审。小李一怒之下将代写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退还全部费用。最终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的行为均违反了学术诚信和公序良俗原则,双方都有过错,故只退还一半费用。

博士生花7.5万 找网店代写毕业论文

临近毕业季,某高校博士生小李为了顺利毕业,在网上找到一家经营“论文修改”的店铺进行咨询,该店铺客服向小李表示可以提供“论文代写”服务。

小李表明自己已经写了初稿,需要找人将论文修改至提交盲审,并要求在2023年11月底完成。

双方经过交流后就服务费用、提交时间等事项达成一致。客服向小李发送《论文写作协议》,约定由该公司为小李修改一篇博士论文共计5.5万元,并安排写手老师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全文,修改次数不限,直到满意为止。

协议签订后,小李先向该公司支付3万元定金,之后,该公司将小李、写手拉进微信群进行“论文修改”交流。

随着论文不断修改,写手认为,原本约定的只是修改,现在却基本变成重写一篇论文,遂向小李提出加费用。于是小李又向写手支付2万元。2023年12月1日,小李向该公司支付剩余尾款2.5万元。

论文不达标 博士生通过法院索赔

2023年12月27日,该公司向小李发送最后一版修改论文。随后,小李主张该论文因质量差未通过导师审核,致使无法提交盲审,故向该公司主张要求退还所有费用。

小李将该公司告上法庭。青羊法院审理后认为,博士研究生应当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而学位论文系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学位申请人应当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论文修改系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必备环节,论文修改能力也是学位申请人的必备能力之一,案涉论文的修改不限于语言表达、论文格式等形式修改,更涉及了论文结构、内容等实质性修改,原、被告的上述行为违反了学术诚信和公序良俗原则,扰乱了正常社会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故原、被告之间的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

关于原告要求被告全额退还费用的诉讼请求。原、被告对于合同无效均有过错,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依法予以调整,部分支持37500元。关于资金占用利息,由于案涉合同无效,原告主张资金占用利息于法无据,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认为,代写论文的行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属于无效法律行为。同时,代写论文被教育部明确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并严厉打击,对参与购买、代写论文的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已获得学历证书、学历证书的,依法予以撤销。

再次提醒广大从业者和高校学生,应时刻谨记学术诚信、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将更多精力和金钱用于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而非通过不正当途径来获取利益,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花了大价钱 为何论文过不了关

小李上法庭控告对方,意味着自己学术不诚信的行为被曝光。但小李的愤怒行为可以理解,毕竟,花了7.5万元的论文没通过,学位没拿到,不排除其怀有“哪怕自己被曝光也不放过代写公司”的决心,而非有人认为的“智商”问题。

代写的论文没过导师这一关,更不谈盲审,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篇劣质论文。为什么代写公司一再要求加钱,却拿出如此差的论文交差呢?根据以往的一些案例,是可以解释通的。

其一,论文并非写手原创,而是把其他论文相关内容七拼八凑放在一起,没什么质量;二是,相关费用代写公司拿了绝大部分,只有小部分到写手头上,写手不可能真正用心;其三,很多代写公司就是连蒙带骗的,拿准了学生不敢报警、不敢上法庭的心理。

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不少网友发帖讲述了自己被论文中介和写手坑骗的经历。有网友表示,“写的东西完全是生搬硬套,和题目相差甚远。”还有网友甚至被对方威胁,“他说退钱了就要发文件给学校举报我。”

一些人表示,博士生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写手还赚了一大笔钱,感觉没有彰显正义。但我们要注意到,这是民事诉讼,只谈退款的问题——能不能退,应该退多少。

在新闻中,法官认为,代写论文被教育部明确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并严厉打击,对参与购买、代写论文的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已获得学历证书,依法予以撤销。那么,不排除法院会向有关学校通报相关情况,让他们依法依规对相关学生进行处理。

锐评

如何治理学术不端?

花7.5万元找人“代写论文”,结果还没过审,冤吗?乍一看,这名博士生挺冤的,7.5万元并不是小数目。可是钱花了,论文却没写成,还惹上了官司。但仔细想想,这真是花了冤枉钱的事儿吗?找人“代写论文”本就不诚信,还有理打官司?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代写论文”在网络各大平台屡禁不止,尤其临近毕业季更是“生意火爆”,但类似自吞苦果的案例也并不少见。据媒体此前调查报道,多名大学生被论文代写服务“坑”过,少则被骗数百元,多则被骗数千元甚至几万元。“基本上要不回来钱,还被威胁称要找学校和网络曝光”。论文代写并不合规,骗子也正是利用这一点钻了空子,知道学生敢怒不敢言。而学生们以为是走了捷径,殊不知是落入了骗子的陷阱,不仅蒙受经济损失,还落得个学术不端的下场,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毫无疑问,论文代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2018年7月,教育部部署严厉打击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对参与购买、代写学位论文的学生要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已获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要依法予以撤销和注销。因此,法院完全可以把相关线索依次反馈到学校、“枪手”所在单位或其店铺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于这样“未遂”的学术不端行为,高校也应有一定的惩戒与警示,不能听之任之,而“枪手”以及背后公司也应该受到相应处罚。

毕业论文岂能“想买就买”?可在新闻评论区,我们却不难发现,这样的论文代写灰产并不稀奇,甚至还有网友替“枪手”辩解。这样的乱象,不仅严重挑战了学术道德底线,破坏了正常的学术风气,更违背了基本的公序良俗。对于造假双方来说,都丢失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原则。

治理这类乱象,必须得从供需两端着手。首先,高校应加强对论文撰写的过程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点。一方面,对学术不端行为要严厉打击,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另一方面,打造良好的学术风气,高校还需摒弃“唯论文论”的考核机制,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真正从机械的考核中解放出来,才能破除“造假”的土壤。

此外,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枪手”以及背后中介机构的惩戒力度。“东窗事发”后,“枪手”以及相关机构不能置身事外,应受到相应惩处,这样才能双管齐下,让供需双方都收住手。综合红星新闻、上游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