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祛湿”最佳时间 3个细节判断是否有湿气

版次:012    2024年07月31日

湿邪四季均可发生,长夏居多,而三伏是一年之中最闷热的“暑湿季”,所以更要注重祛湿。此外,伏天人体气血及阳气相对较为旺盛,符合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治病原则,可借身体内的“旺火”赶走湿邪,可以说是祛湿的最佳时间。记者结合多位专家观点,教你科学排出身体湿气。

3个细节判断是否有湿气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兵表示,可以从以下方面判断身体是否有湿气。

■起床时的状态

早晨起床身体困重,感觉头有东西裹着,或觉得身上有东西包着。中医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小腿发酸、发沉,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大便状态

长期便溏,或大便成形、但大便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都是体内有湿的表现。如果大便不畅且不成形,说明湿气很重。

■舌苔状态

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湿;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不同部位的湿气,如何应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周涛表示,邪藏在不同部位时症状有所不同。

◆湿在脾胃

表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打嗝泛酸、大便不成形、身体困重、皮肤湿疹等。

建议:健脾和胃、化湿和中,适当食用山药、薏米、红豆、红枣、扁豆、冬瓜、山楂、鸡内金、豌豆芽等。避免过度进食辛辣油腻、生冷高糖的食物。

◆湿在肝胆

表现:失眠多梦、暴躁易怒、出汗增加、关节肿痛、易抽筋、口苦口臭、头发油腻等。

建议:疏肝利胆、清热化湿,适当食用玫瑰花、薄荷、酸枣仁、荠菜、黄花菜、绿豆等。避免过度饮酒和食用辛辣食物。

◆湿在肺

表现:咳嗽、痰多、胸闷等。

建议: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适当食用金桔、梨子、百合、杏仁等。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灰尘,适时佩戴口罩。

◆湿在肾

表现:小便混浊、尿频尿急、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夜尿多等。

建议:补肾利水、温阳化气,适当食用枸杞、豇豆、栗子、核桃、黑大豆、桑葚、覆盆子等。避免过度劳累和房事过度。

◆湿在心

表现:焦虑烦躁、嗜睡、健忘、记忆力差、头重脚轻、心慌心悸等。

建议:可采用中医传统疗法来祛湿安神,例如拔罐、艾灸、刮痧等。减少摄入高糖高油食物,多吃蔬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建议选择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身体排湿有十个表现

祛湿方法有很多,包括健脾渗湿、温阳化湿、清热燥湿、淡渗利湿、祛风胜湿等,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如果原因没找对,自行盲目调理不仅不能祛湿,反而对人体有害。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王世彪表示,身体有以下十个表现,说明方法有效,可坚持进行直至排净湿邪。

1.不困倦了

脾虚就会出现水湿不利,导致四肢乏力。如果水湿通利,脾胃恢复正常运化,人体气血生化有源,四肢肌肉得到了营养支持,身体就不疲倦了。

2.爱运动了

湿气重的人都不爱运动,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缺乏运动可引起脾气亏虚,水湿不化,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如果变得爱运动了,说明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比较好。

3.食欲好了

炎热的天气会使身体代谢速度变快,若脾胃运化不及,更容易湿邪聚积、湿气困脾,进而使脾失健运,加剧食欲不振,如果及时采用相应方法健脾和胃、消食利湿,食欲变好,也是湿气在排出。

4.舌苔薄了

现代人饮食不规律、不节制,加之压力大等,伤脾胃,导致湿气不运化,出现舌质胖大有齿痕,苔白腻、厚腻、黄腻等表现。这种情况可适当服用有健脾功效的中成药,当舌苔变薄、齿痕不见了,说明脾运化湿气的功能恢复了。

5.便成型了

水湿流注于肠中,就会大便稀溏。如果大便逐渐成形了,不黏马桶了,说明肠中的水湿在变少甚至消失。

6.睡眠好了

湿邪阻滞心脾,气机运行不畅,导致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于脑,脑得不到很好的滋养就会嗜睡。湿气排出后,身体会进入修复阶段,睡眠会变好。

7.头油少了

头皮或脸部出油多、脱发,多数与体内湿气太重有关。头发油腻只是表象,脾胃湿热才是罪魁。如果头皮出油比以前少了,或掉发变少,都是湿气排出的表现。

8.变苗条了

水湿通常爱堆积在腹部、腿部,它们和脂肪混在一起,让人看上去虚胖。相反,如果在控制饮食、规律作息一段时间后,体重下降、身材变苗条,可能提示身体正在排出湿气。

9.喝水少了

总觉得嘴唇干、口渴,喝水后却不能解渴,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的表现。此时,重要的不是补水,而是健脾。健脾后喝水变少了,说明湿气逐渐排出。

10.尿不黄了

肾气不足,水液代谢会出现失常,一部分水液停聚在体内,形成湿气。湿邪和热邪联手就形成了湿热,煎灼膀胱,导致尿液量少、发黄。当湿气排出后,尿会增多、变得清澈。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