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农夫”十年筑梦 探出山区农业发展新出路

版次:006    2024年08月01日

李峦松与村民在地里

有这样一个人,他西装革履时,是商界学界的精英;他戴上草帽踏入田野,便是那最懂土地的智者。李峦松,这位手握博士学位的学者,在过去的十年间,跨界成为一名深耕山区的“农夫”。在重庆忠县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李峦松用自己的行动探出了一条山区农业发展的新出路。

缘起凉山:埋下希望的种子

李峦松今年54岁了,2018年他与好友一起成立了重庆尊然果业有限公司,“我父母都是四川农业大学的教师,从小耳濡目染了很多农业知识,但真正想从事农业还是因为青年时期在大凉山的一次经历。”李峦松回忆道。

上世纪90年代,刚上大学的李峦松作为志愿者,陪同媒体一起到四川凉山州去进行“希望工程”项目的宣传推广,在那里他目睹了当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与不易,也见证了山区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与未被充分挖掘的遗憾。李峦松回忆,印象最深的是走访的一家农户,“三块大石架起的一口铁锅是那个家里唯一的值钱件。”时隔多年,他仍是满含辛酸。

从大凉山返校之后,李峦松久久不能忘怀:要是有更先进的农业技术,他们的生活条件会不会好一点?从此,这位看似与农田无缘的学者,心中便种下了一颗改变山区农业面貌、助力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种。这一埋,便是二十年。

一朝筑梦:投资千万造果园

时光荏苒,转眼间,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也步入了稳健的中年时期,但他心中那份农业情怀却愈发浓烈。2014年,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放弃城市中的舒适生活与学术成就,毅然决然地跨界成为一名“农夫”。他带着对农业的热爱与对现代化的追求,来到了重庆忠县,这片海拔600米、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宝地,成为他实现农业梦想的舞台。

十年间,李峦松和同样爱好农业的朋友们先后建立了春吉果业、巴云农业、尊然果业。

其中,尊然果业是李峦松和合伙人在2018年12月成立,公司的万顺优质桃李基地位于忠县涂井乡最高峰牛头山下,近几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资1000万余元,建成忠县最早进行宜机化改造的果园,基地道路、作业观光便道、打药管网、灌溉系统、物理杀虫、远程监控等设施全部完善。

尊然果业的发展也带动全村果农及周边群众的增收,特别是解决贫困户增收问题,是万顺村脱贫的主要途径。“你们来的这几年,村里的垃圾都不一样了。”李峦松说:“这是一位负责清道倒垃圾的村民对我说的话,基地的建立,逐步把务工的农民培养为一个个合格的农业产业工人,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村子。”

十年耕耘:打造农业示范地

“农业现在仍是弱势产业,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仅仅依靠农民是一定不够的。”在李峦松看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能仅靠农民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科技、人才与管理的全面介入。李峦松表示,适应未来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可以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峦松说,十年来,他一直在实践中思考,中国山区农业这条路究竟要如何走。他认为,农业复杂,山区农业更复杂,像传统农业那样自给自足是很难发展的。山区农业发展需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再配以适应未来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规模经营。

十年的辛勤耕耘,李峦松深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与创新。在万顺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不断探索适合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径,致力于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品质、高效、生态于一体的山区农业示范基地。

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万顺村将成为忠县乃至整个三峡库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之美,感受农业之魅。而他本人,也将继续以一名“农夫”的身份,默默耕耘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为山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张玢 陈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