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籍起义者陈云庵回渝后组织武装暴动 临刑前坐在妻子送来的红毯上从容赴死
版次:009 2024年08月01日
陈云庵化装成算命先生开展侦察联络时的照片(忠县档案馆提供)
□郑劲松
这是石破天惊的一枪,经久不息地回荡在历史深处。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江西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划破黑暗寂寥的夜空。
这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正是这一枪,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波澜壮阔的序幕。这一声枪响,也把一个伟大而光荣的日子定格成了永恒的纪念。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建议,决定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党史资料记载,由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贺龙、叶挺等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总计2.3万余人参加。限于当时复杂的历史条件和起义之后部队艰苦卓绝的连续转战等原因,打响这“第一枪”的绝大部分英雄都没能留下姓名。南昌起义纪念馆工作人员和众多党史、军事专家一直在努力查考。据南昌起义纪念馆专家肖燕燕编著《南昌起义人物研究》记载,当时查实“有名有姓”的起义者仅1026人,2017年7月,南昌起义纪念馆修缮重新开馆时,增补到1046人,还包括4人只知其姓而不知其名。纪念馆专门设计了一面纪念墙,将已查考出姓名的英雄铭刻其上。资料显示,有名有姓而上墙的起义者中有19人来自重庆。其中一位是忠县人,也是笔者所在的西南大学最早的办学渊源——川东师范学校校友,他就是陈云庵。
97年前南昌城头第一声枪响后,奋不顾身冲向国民党反动派的队伍里,跃动着他的身影。南昌起义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他回到四川,先后在忠县、万县等地继续参加革命斗争,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这样的英雄值得铭记。
追随恽代英考入黄埔军校
参加南昌起义
陈云庵又名陈守谦,1902年2月12日出生在忠县广兴乡(今金声乡)新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忠县县立中学,1922年考入当时的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简称川东师范,下同)。
川东师范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19年5月底,即牵头组织当时的重庆联中、巴县中学等,发起响应北京五四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20世纪20年代初,张闻天、萧楚女、恽代英、杨闇公等早期共产党人都曾在川东师范任过短期教员或讲学,传播革命火种。党史专家、荣昌籍川东师范毕业生、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新曾撰文指出,川东师范是重庆新文化运动重要阵地。
陈云庵在川东师范读书期间,深受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人的影响,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参加了声援上海“五卅”惨案的重庆学生爱国斗争,上街演讲、贴标语、发传单,表现勇敢,被吸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即后来的共产主义青年团,作者注)。1925年,陈云庵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江北平民儿童院任教。1926年3月,经重庆地方党组织负责人杨闇公等推荐,陈云庵考入恽代英主持日常工作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1927年初,由恽代英介绍,陈云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在恽代英带领下,陈云庵奔赴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经党组织安排,陈云庵出任广东省肇庆县县长。上任后,陈云庵冒着风险将该县监狱里关押的2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释放,随后弃职出走。不久,党组织派他去苏联学习,陈云庵却请求组织让他回到四川继续搞武装斗争。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陈云庵的这一逆行抉择,让自己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辗转巴渝,多次筹备武装暴动
还化装成算命先生侦察联络
1928年春,陈云庵奉调回到四川,任中共射洪县太和镇特支书记,以“四海春”酒店为掩护,开展地下斗争。同年9月,由于老家忠县县委书记被捕牺牲,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陈云庵被派回忠县,以担任忠县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和忠县中学国文教员作掩护,重建党组织。1929年春,陈云庵秘密担任重建后的忠县县委书记,并通过组织安排,担任驻扎涪陵的国民党第20军军长郭汝栋(红色间谍郭汝瑰堂兄——作者注)的军政治部总务科长。这期间,忠县地下党员掌握了部分党、政、民团实权。一些土豪劣绅联名向四川省主席刘湘告密,称共产党“正欲组织红军,赤化忠县”。刘湘令驻军师长陈兰亭撤换了我党掌握的忠县后乡七个乡的团总。陈云庵召集党的主要负责人在花桥乡中共党员沈仲元(后叛变,见后文——作者注)家开会,决定组织后七乡民团武装暴动指挥部,陈云庵任总指挥。但由于走漏风声,陈兰亭派兵包围,暴动失败。陈云庵转移到梁山(今重庆梁平区)县中学教书。
1930年,陈云庵再次回到忠县兴隆场,与担任团总的青年团员范九龄接上关系,在场上开旅馆作掩护,开展党的活动,并通过中共党员刘代池在石柱县搞到枪支10余条,筹划武装暴动,不幸又因参加暴动的外围人员缺乏斗争经验,在一个偶然场合亮出武器而泄密,暴动再次失败,陈云庵被迫转移到忠县金声乡,与中共党员谈云程、谭远昭等开办民众义务学校作掩护,建立起党的联络点。
1931年2月28日,返乡“吃酒”的忠县督学罗文奎与侄儿罗光仪(金声乡乡长)摆谈时,罗光仪指着共产党员谭远昭的家门说:“那人是共产党。”罗文奎当即说“回县报告”,这话被在场的共产党员罗光坤听到,立即报告陈云庵。陈云庵派人在罗文奎返回县城途中将其杀掉。这样一来,刚刚建立不久的金声乡联络点也就此暴露,被迫转移到汝溪乡的刘氏宗祠。师范毕业的陈云庵,又办起了夜校和青年补习班,继续宣传和发动群众。
1932年1月,省委调派陈云庵担任中共万县县委书记。县委决定开展农民运动,组织武装力量。陈云庵化装成跑江湖的袍哥,改姓熊,人称“熊大爷”,以万县武陵镇一带为活动中心,积极筹款购买枪支弹药,酝酿发动武装斗争。
由于身份再次暴露,党组织改派陈云庵到邻近万县的湖北利川一带,从事地方武装“神兵”的改造工作。陈云庵不辞辛劳,穿行于丛山峻岭,先后找到“神兵”首领冉广兹、冉广寿等人,做深入细致的转化工作。通过大半年艰苦努力,组织起近千人的武装队伍。这年夏天,陈云庵在武陵镇一带组织起两个连的武装,准备于9月正式暴动。由于准备过程中被驻军察觉,反动军队加强防范,暴动未能如期举行,陈云庵紧急安排有关人员撤离。
1934年春,省委又派陈云庵返回万县,和隐蔽在重庆军阀王陵基部的县委负责人邓述民、朱斌等人一起,计划发动兵变,为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军团在川东会师创造条件。其间,陈云庵到万县涪滩青龙观住持刘名杨处,由其介绍到新田团总冉明樵家任家庭教师,以此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他协调忠县的共产党员范远伦、范昌智到万县的新田场上开餐馆,又建立起党的秘密联络点。
1934年8月,省委再次任命陈云庵为中共万县县委书记。党内有同志认为他曾在万县工作过,认识的人不少,容易暴露,劝他向省委反映改派到其他地方。陈云庵毫不动摇地回答:“坚决听从党的安排。”
这是陈云庵又一次偏向虎山行。他身着长衫,肩挂布囊,有时装扮成算命先生,有时装扮成江湖袍哥,在万县城走街串巷,侦察联络,筹集组织活动经费。经他多方努力,筹集银圆数百元,交给共产党员、忠县老乡沈仲元购买枪支弹药。不料,这年秋天,沈仲元被军阀王陵基收买,携款叛变投敌,并被任命为“万县清共委员会”主任,四处搜捕陈云庵。县委同志建议陈云庵赶紧离开万县避避风头,但陈云庵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继续坚持斗争。
盘腿坐上妻子送来的红毛毡
从容赴死
1934年10月的一天,陈云庵乔装扮成算命先生在万县城郊沙河子开展革命活动时,不幸被叛徒沈仲元碰见,就此被捕入狱。
在狱中,面对一次次严刑逼供,陈云庵大义凛然:“我就是共产党员,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要叫我叛党,那是妄想!”
被关押的近半年时间里,军警特务用尽酷刑、诱降、感化等种种手段,始终不能让陈云庵屈服,便以“陈云庵不服感化,死不投降”上报军阀刘湘。其间,陈云庵不仅不投降,反而在狱中给刘湘写“万言书”,揭露其反革命罪行,向其宣传革命真理。刘湘接到书信大怒,下令立即就地枪决。
1935年3月14日,在大批军警押解下,陈云庵拖着沉重的脚镣手铐,含笑走向刑场。途经环城路,街道两边站满默然围观的市民,陈云庵高唱《国际歌》,从容走过古城门下的层层石梯,来到万县南门口江边的沙滩刑场上。刽子手命令他下跪受刑,陈云庵断然拒绝,掷地有声地对军警特务和围观群众说:“共产党员,只能流血,决不下跪!”
他神态自若,昂首走上妻子送来的红毛毡,盘膝而坐,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3岁。
1983年10月,陈云庵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作者系西南大学档案馆副馆长)
相关链接
八一南昌起义走出的 五位重庆籍红军高级将领
刘伯承(1892年~1986年),今重庆市开州区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时,任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南昌起义失败后,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7月,秘密回国,先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长江局军委书记、瑞金卫戍司令、红军总参谋长。
聂荣臻(1899年~1992年),今重庆市江津区人。1922年8月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失败后,担任广东省军委负责人,协助叶挺组织指挥广州起义。1931年12月,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不久改任红一军团政委。
唐赤英(1903年~1933年),今重庆市大足区人。1926年10月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后赴苏联,进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回国后先后任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红三军参谋长、洪湖警卫师师长。
汤慕禹(1903年~1932年),今重庆市巴南区人。1926年10月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后进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回国后被派到洪湖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参谋长、红六军军长、红三军教导团团长、红25师师长、红8师师长等职。
刘安恭(1899年~1929年),今重庆市永川区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失败后,与刘伯承等一起赴苏联军校学习。1929年3月回国后,作为中央特派员前往红四军指导工作,5月出任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1929年7月,任二纵队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