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4年08月01日
□赵瑜
“半城山水一条路”,南山、长江、南滨路,在龙门浩老街眺望,都一目了然。
遥想900多年前,北宋嘉佑年间,苏氏三父子来到这个江边,惊见长江主流南岸段一条顺江巨大石梁被巧夺天工般劈开,可容船只进出,苏轼叹大自然美景,就把岸边村落江口村取名“龙门浩”。王尔鉴,清雍正八年进士,巴县知县,修成《巴县志》。老巴渝十二景由他评出。关于“龙门浩月”,他写下诗篇:石破天开处,龙行俨禹门,魄宁生月窟,光自耀云根。
龙门浩老街,就这样在耀眼的月光下,等待着我。
英国商人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于1898年驾驶10吨小轮船“利川”号来到了这里。他不知道他会成为一位改变重庆历史的人,重庆就此被迫开埠。70多年前,这里使馆云集,其中原意大利大使馆、原美国大使馆临时办公楼、原美国使馆酒吧、原美国大使馆武官别墅群、原比利时大使馆等就落户在龙门浩,这里成为抗战时期重庆重要的外事机构驻地及其活动区域。舶来的西方文明,改变着这里的生活气息。据说,满腹才华的于右任先生,1940年来这里视察抗战办学情况,曾为多家餐馆取名挥毫……围观者无不称道。美食、文化、名流的雅聚,好像热热闹闹,但背后却是西方列强的入侵:商品倾销、原料榨取,民生多艰。开埠史是国人的血泪史、屈辱史,正是那时,重庆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了,他们在夹缝中奋起抗争,兴办实业来抵御列强的经济入侵。
燠热的夏夜,我又来到了龙门浩老街。百年风霜,岁月荏苒,曾几何时,名声大噪的使馆、洋行、别墅建筑,在岁月的风沙中褪去了昔日的光华,但又焕发了新生。老街有18栋优秀历史文物建筑,据说修缮用了160余万块老青砖、40余万片老瓦、3万余吨砂岩条石。青砖黛瓦、旧街灰墙,青石甬道、烟雨骑楼,一条石板街,百年开埠史,随意走到一栋建筑,可以瞬间穿越回到1891年。
我在老街穿行,看砖墙罅漏间人声低语,音乐悠扬。纵然多了商业气息,代代生活的凡人温情仍然在流淌。有书院,前庭后院,古树苍天,好友谈笑,捧书品茗,悟时间的禅意;有民宿,灰砖白墙,素瓦青檐;有咖啡馆,享受精酿啤酒及西餐,遥看长江岸头的璀璨与繁华。老建筑伴随着老街新生了——我抚了抚雕花木门上铭刻的历史,听一段围墙天井里流芳的故事。
我在老街穿行,感受历史文脉与都市时尚文化的交会融合。苏东坡如果现在来到这里,会不会突发灵感写下千古名句,或者发明一道美食。老街不老,什么都鲜活起来了。依山而建的老街是鲜活的,滚滚长江是鲜活的,穿着汉服打卡游玩的小青年们的笑脸也是美丽的。无论是逛古街、寻美食,还是潮店小聚、音乐节狂欢或者各种聚会,老街格外包容。外地人喜欢到轻轨六号线穿桥处拍照发朋友圈,本地客更喜欢步入书院泡冲一壶香茗。而华灯初上,看轨道上天入地、索道凌空飞渡、游船横渡长江,车船流光、浪卷金花,老街夜游,如梦似幻。
我在几百年历史的老街穿行,东坡居士眼中的江口村已经蝶变。蝶变成为重庆的旅游地标,呈现着大都市的美丽与活力,流淌着近千年的文脉芬芳。月光仍然细碎地洒在龙门浩老街上,我心生欢喜,夏日的浮躁与不安被这份宁静一扫而光。(作者单位:南岸区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