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烹坛“无冕王” “七匹半围腰”廖青廷

他是重庆餐饮界一代宗师,也是“小洞天”主要创始人。周恩来曾夸他做的醋熘鱼

版次:009    2024年09月03日

□林文郁

说起廖青廷,那硬是杠杠的,因为他曾是重庆餐饮界最高荣誉“七匹半围腰”的尊称者。所谓“七匹半围腰”,即餐馆的所有技术,如墩子、炉子、笼锅、冷菜、烧烤、大案及小案样样精通,且门门过硬,故也叫“全挂子”。

他是重庆著名川菜馆“小洞天”的主要创始人,也是其掌墨——主厨,在重庆烹坛享有着崇高的声誉,被称为烹坛“无冕王”。

1 他是名声最响的川菜大厨

廖青廷,也称廖青亭、廖天亨。他在1941年担任合园饭店(新生路120号)经理时,用的是廖青廷,而在担任重庆市中西餐厨工业工会常务理事时,用的是廖青亭。

廖青廷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1月出生在四川省巴县(现重庆市巴南区)白市驿双河村。他是重庆本帮菜鼻祖、著名餐馆“适中楼”老板杜小恬最得意的徒弟,三年的学徒生涯只用一年半就完成了,故有“小聪明”的雅号。他刚一出师,就能“站炉子”,因人矮灶台高,就站在凳子上炒菜,在厨坛传为佳话。说到“全挂子”,在成渝两地只有两个人被行业公认为“全挂子”,即重庆的廖青廷和成都的孔道生,而两位大师级人物均出自重庆巴县,再到后来的曾亚光、熊维卿、张国栋、吴海云等,所以巴县又有“名厨之乡”的美誉。

重庆川菜名厨中,有“三廷”之说,即当时烹调技术最好的厨师是廖青廷、周月廷及邓跃廷三人,其中又以廖青廷的名望最高。在重庆乃至四川烹坛,20世纪30至60年代,廖青廷是名声最响亮的大厨之一。

在民间,廖青廷有一段传奇故事广为流传:1930年春,“四川王”刘湘部第四师师长范绍增(绰号范哈儿)在上清寺公馆范庄办春酒,宴请地方军政名流。筵席是一家著名餐馆承办的,虽名为二十块银圆一桌的高级筵席,但菜品味道却一般。赴宴者吃得很不满意,颇有些扫兴。范绍增看出客人的失望,抱歉地说:“今天春酒没有办好,很抱歉,明天我请适中楼重办一桌筵席,请各位一定光临。”第二天,适中楼老板杜小恬指派青年厨师廖青廷操办了这台筵席。由于廖青廷手艺好、调味精,虽准备时间短,但这台筵席却让所有客人大饱口福,吃得笑逐颜开,宾主皆大欢喜。从此,廖青廷在重庆餐饮行业声名鹊起。

廖青廷还有一段故事: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范绍增主动请缨出川抗日。为筹军饷,他要求把范庄作抵押。此时,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正住在范庄。范为笼络孔之爱女、蒋介石外甥女孔二小姐,以三十块银圆一桌的高价公开招名厨到公馆承办下江菜。当时已成为重庆最有名气厨师之一的廖青廷承接了这台筵席。他以二十多道精美的下江菜,使赴宴的江浙籍要员们个个吃得满脸笑意。

2 周恩来夸他的醋熘鱼

廖青廷善于动脑筋,勇于创新菜品,他的许多代表性菜品都是在“小洞天”做主厨时创制的,如醋熘鸡、豆渣鸭子、半汤鱼、麻辣鸡丝、豆渣烘猪头、干煸牛肉丝、蒜泥白蹄等,深受食客喜爱,其熬制的毛肚火锅也是一绝。于是,“小洞天”成为当时山城炙手可热的聚餐福地,许多食客慕名而来,都想亲口尝尝“小洞天”的佳肴美食。当时的“小洞天”生意十分兴隆,号称“日有百宴,座无虚席”。

1955年,周恩来到重庆视察,重庆名流康心如在广州食店宴请周恩来,时任厨师长的廖青廷所烹制的醋熘鱼、回锅肉、干煸牛肉丝等拿手菜,受到周恩来的赞扬。1956年,廖青廷调入国营民族路餐厅任厨师长。1958年,廖青廷制作的拱猪头、豆渣拱猪头、软炸蹄髈、水煮牛肉、水煮肉片等12个菜品,被列为重庆市特殊风味菜品。1960年初,廖青廷参与了商务部饮食服务局编辑的《中国名菜谱(第七辑)》一书的编写工作,该书是川菜专辑。他的部分菜品如醋熘鸡等还被选入《中国名菜谱(第七辑)》《重庆名菜谱》等书中。他培养了众多传人,如名师许道伦、丁应杰、许远明等。在火锅技艺上,得到廖青廷真传的特级厨师许远明出类拔萃,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一次中日两国烹饪技艺交流中,其烹制的毛肚火锅博得日本民众的广泛好评,被尊称为“毛肚火锅先生”。

廖青廷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他常对学徒们说:“做厨子就像当孝子,对客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必须尽心竭力让他们吃得好,吃得高兴。”徒弟们都把这句话视为金玉良言。他对待学徒,爱如子女,谆谆教导,不厌其烦。传授技术,严格要求,毫不保留。对待工作则决不苟且,如制作咸菜,每份只值几分钱,但他刀工精细,调味考究。切萝卜丝根根整齐均匀,切黄丝(大头菜丝)细如头发。廖青廷的高徒、特级厨师许远明后来感慨说:“廖老师不仅传授给我技术,还传授给我高尚的职业道德,使我终生难忘,感恩不已!”

3 他开创了台湾川菜体系

由于历史原因,1949年后第一次评定特级厨师,名望、技术均过硬的廖青廷却未能评上。他曾于1959年被推选为重庆市政协委员,多次荣获市、区两级先进工作者称号,但好景不长,“文革”期间,他横遭迫害,精神失常,1974年3月含冤而死,时年68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廖青廷恢复了名誉。

廖青廷一生充满传奇,也充满坎坷。至今台湾的川菜体系由他开创,美国及西欧川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也与他密切相关。日籍华人,同样也是厨师的陈建民说过,台湾的川菜就是廖老师播下的种子而开花结果的。廖青廷一生无儿无女,没有评上特级厨师,却为重庆传统菜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在烹饪界及广大食客心中,他早已是无冕之王——本城帮的一代宗师了。

1931年初,适中楼的师友们在店中饮酒,老板杜小恬认为触犯了店规,要罚款。廖青廷等一帮师友不服,与老板发生矛盾,于是离开适中楼。不久,他与师友樊青云、朱康林等在后伺坡公园附近创办了“小洞天”餐馆。“小洞天”独创的醋熘鸡、豆渣鸭子、半汤鱼等深受食客喜爱,一时间成为渝城炙手可热的聚餐地,生意兴隆。

20世纪30年代末,当代烹坛泰斗曾亚光加盟“小洞天”任主厨,“小洞天”由此更成为名震山城的本城帮著名餐馆。抗战时期,各派名厨云集,各种风味的餐馆林立,“小洞天”成为本地人和外地人吃本帮菜的首选之一。

因诸多原因,“小洞天”也曾更换过门庭及迁址。20世纪40年代末,“小洞天”餐馆曾改名为“复记小洞天”餐馆,经理由周月廷改为刘云翔。当时的报纸记载:“位于民族路小梁子复兴观巷的复记小洞天开幕启事:著名川菜,高尚筵席,随意小吃,各式点心……在民族路原址新建三楼大厦,设备齐全,大小礼堂供客喜庆之用……欢迎各界光临指导。”其店址也经历过由后伺坡到长安寺到金十万街等的搬迁过程。

“小洞天”于20世纪50年代初歇业,虽然歇业,但其招牌菜品仍在发扬光大。1982年“小洞天”恢复营业,位于重庆民权路107号(较场坝),以“创品牌店,烹精品菜,走大众路”而闻名全国。经营有宴席、火锅、小吃等,毛肚火锅调制由一代宗师曾亚光大厨亲自指导并主持厨政。大师的主理,自然味美人和,“小洞天”的“一楼半”(即在一层与二层间的夹层)火锅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重庆火锅“三剑客”之一,其余两家为“一四一”火锅及“桥头”火锅。

说起“小洞天”的火锅,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即有烹调毛肚火锅的消息。一则1946年的报道即可说明:“小梁子小洞天餐馆之火锅,颇有下江暖锅风味,颇受吃客称道。”当然,这里所说的“颇有下江暖锅风味”是指烫煮风格,而非口味。由于有师传,“小洞天”后来培养出许多毛肚火锅烹调高手,如“毛肚先生”许远明、全国烹饪大赛金奖获得者刘大东等。

由于“小洞天”火锅由名师掌厨,加之注重选料及调味,成为当时高档火锅的标杆,其价格也远远高于其他火锅,但仍成为众多社会名流及普通食客品味重庆火锅的首选,终日高朋满座,食客盈门。

由“小洞天”阎文俊在1982年取名设计锅具、味苑名厨陈志刚烹调底料的双味火锅,在火锅发展史上更是刮起了一股重庆火锅走向全国的旋风。

“小洞天”也曾是重庆饮食业烹饪技术培训基地之一。曾亚光、张国栋、李燮尧、杨安全等川菜(点)宗师以传承川菜烹饪文化,提高全行业烹饪技艺为己任,创立了行业公认的“曾派川菜烹饪技艺体系”和“张派川式冷菜烹饪技艺体系”,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人才。在“小洞天”的第二代、第三代厨师中,有多人被评为国家级烹饪大师、国家级烹饪名师,有多人被授予高级烹调技师、特级厨师职称。这些厨师技艺精湛,屡创佳绩,在第二、三届全国烹饪大赛上夺得三块金牌、四块铜牌;有数十款小吃被评为“重庆名小吃”“重庆风味小吃”;有六道精品菜被评为“中国名菜”;有十五款小吃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一位新加坡客人这样评价“小洞天”:“不过三峡,就不算到了中国;不吃‘小洞天’,就不算到了重庆。”

(作者系重庆中华食文化研究会名誉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