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记

版次:011    2024年09月12日

□李苇凡

小仙要养宠物,爸爸妈妈都反对,这种拉锯战持续了好多年。上中学的时候小仙说要养一只大猎狗,后来又说要养一只猫,爸爸妈妈都没妥协。小仙太喜欢动物了,经常去亲近它们,也多次被抓伤,狂犬疫苗都打了好几回。疫苗一次要打2~3针,很痛,还有其他不良反应,总之很难过。每次小仙提到要养宠物,爸爸妈妈就一句话:“打了那么多次狂犬疫苗全忘了吗?”小仙自然就泄气了。

小仙说:“那我养鹦鹉吧。”然后罗列了一大堆理由:养鹦鹉很干净;鹦鹉不会对人造成伤害;鹦鹉会说话;鹦鹉很可爱呀……

妈妈说可以可以,爸爸也表示赞成,因为实在没有反对的理由。

可是小仙在外地上班,一旦养了宠物,如果出差,谁来照顾它们?如果周末想回家,小动物上不了高铁,把鹦鹉留在空房子里,岂不饿死?小仙说:“那就放在家里养吧,反正妈妈在家也没什么事做,正好照顾鹦鹉。我可以在视频里看到它们啊。”

顾不得天热,小仙缠着爸爸陪她去永辉的小宠物店买鹦鹉。小仙看中了一只明黄色的虎皮,一只翠蓝色的牡丹,两只鹦鹉都好小,只有一个多月。那只虎皮看起来活泼好动,牡丹却很安静矜持,小仙说:“它们性格上可以互补。”

小仙第一次拥有了一只宠物,不,是两只,她高兴坏了。想想都成为大人了才实现一个小小的愿望,真是可怜。

小仙给牡丹取名叫“瓜瓜”,到底是“瓜瓜”还是“呱呱”,因为没写上户口本,所以不能确定,那么只好以读音为准了。小仙请爸爸给虎皮起个名字,爸爸略一沉吟:“叫秋宝吧。”

开始两只鹦鹉很怕人,小脑袋凑在一起,蜷缩在笼子的一角。第二天,秋宝率先钻出笼子,小仙把手伸过去,它就爬到她手上。瓜瓜还是有些胆怯,站在笼子里左顾右盼。不过小仙还是有办法把它引出来,让它们站在自己肩上,让妈妈拍照,小仙发了个朋友圈,平时她很少发朋友圈。确实是两只非常漂亮的鸟,而且可爱,然而不论从花色还是性格上看,二者都截然不同,这种组合真正落实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原则。

第三天,小仙要去上班了,她不厌其烦地给妈妈讲解了鹦鹉的饲养方法:进食、喝水、喂药、换木屑,调节冷暖,以及教它们说话等等等等。出门时,再三叮嘱妈妈要照顾好瓜瓜和秋宝,而且每天要跟她视频沟通。

随后的日子,家人群里不断传来小仙的信息:语音的、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的,还有链接,当然这些信息都与养鸟有关,都与瓜瓜和秋宝有关,内容之五花八门,看了令人咋舌。在这里把相关链接的题目列一些出来,让我们来体会一下要把鹦鹉养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诸如:“鸟的行为语言:速看鹦鹉20种行为超详解”“鹦鹉到家应激了——这五件事不能做”“鹦鹉相处有效互动”“如何快速建立感情!立好规矩”“让小鸟更愿意亲近你做这四步就可以啦”“鹦鹉语言基础训练”“小鸟病了进来看看,帮帮忙吧”,不一而足。

这些内容妈妈全部读了一遍,并且着手实施,然后把结果反馈给小仙。

又过了两天,妈妈去楼下收快递,有小仙购买的一本书,书名叫《第一次养鹦鹉就恋爱了》。是一位日本的爱鸟人士写的,作者就叫爱鸟生活(BIRDSTORY),是一位插画家、宠物营养管理师。这本书不是讲恋爱故事,而是鹦鹉饲养图鉴,内容包括鹦鹉的品种介绍、安全养护、玩耍训练以及健康照料,是一部超萌图解的鹦鹉饲养百科。

母女二人每天通过视频、语音和文字交流、总结、提高,都把全部心思投入到照顾鹦鹉这件事情上,真的是乐在其中。

小仙说:“妈妈你要多抽时间陪陪它们,少去打麻将。”

妈妈说:“瓜瓜一见我来,就躲得远远的。”

小仙说:“所以要多互动,让它们习惯你,喜欢你。”

秋宝又太调皮,常常跑到阳台去,妈妈生怕它从栏杆掉下去,就找了板子挡起来,保证它的安全活动。

小仙说:“妈妈你好聪明,聪明人养聪明鸟。”

这话让妈妈高兴了一整天。

小仙说:“把食物放在手心去喂,要有耐心。多鼓励它们。”

妈妈说:“我发现它们喜欢音乐,平时就放音乐它们听。”

小仙说:“说明它们有艺术天分。”

妈妈说:“我每天让它们晒太阳,补补钙。”

爸爸在一旁插嘴:“雀儿需要补啥子钙哟,天上飞的,天生翅膀硬。”

小仙马上发来语音:“爸爸你不要叫人家雀儿,人家没得名字吗?”

在这样悉心的呵护下,两只鹦鹉长得很快,还没有学会说话,却先学会了飞行。可见,对于鸟儿来说,飞行是刚需,学舌不是。它们在屋里到处飞,有时飞到沙发上,有时飞到餐桌上,有一次秋宝撞上玻璃门,撞疼了也不哭。妈妈怕飞下楼去,就把它们关在笼子里,它们很生气,在笼子里又是叫、又是撞,只好放出来,但得好好看护着,什么事也做不了。现在它们翅膀硬了,一言不合就开启飞行模式,越来越难伺候了。

可是小仙甭提多高兴了:“妈妈你平时要多放它们出来啊,瓜瓜和秋宝要练习飞行,放飞个性才能成为好鸟。”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