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筹集书款,已告别舞台多年潜心做学问的侯大师决定带团来渝演出
版次:006 2024年09月16日
侯宝林大师在表演
□杨东
不少曲艺名家都来万盛演出过,其中最知名的要数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侯宝林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国宝级艺术大师,他在改良相声表演和曲艺理论研究方面,为后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侯宝林先生来重庆市南桐矿区(2011年更名万盛经开区)讲学和表演这段历史,年岁稍大的人尚有记忆,年轻人基本就无人知晓了。为此,笔者走访了当时活动的组织者、参训学员和剧场工作人员,了解到侯宝林大师在万盛的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大师莅临,南桐矿区热闹起来
1986年端午节,天气甚热。来自重庆各区县的曲艺爱好者以及专业院团的曲艺演员近200人,顾不上在家过节,风尘仆仆从各地齐聚南桐矿区。因为第二天,也就是5月12日,市群艺馆组织的通俗文学曲艺创作表演学习班就要在南桐矿务局俱乐部开班,并将进行一周的授课和现场教学。
让大家欣喜若狂的是,授课老师竟是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还有南开大学教授薛宝琨、《天津演唱》编辑部的编辑高玉琮、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蒋敬生等几位全国知名曲艺理论家和作家,这样高规格的培训在当时并不多见。
因为有大师讲座,重庆市曲艺团、成都市曲艺团等专业文艺院团也派出了多名相声演员前来参训,其中就有后来在全国影视圈和相声界鼎鼎有名的仇钧、蒋明孝、白桦、邓小林等人。这次培训,也为东道主万盛培养了霍本固、傅之如、贺美林、穆明忠等曲艺演员。
告别舞台,大师潜心做学问
为什么全市的曲艺创作表演学习班会安排在当时稍显偏远的南桐矿区,而且还放在了南桐矿务局这样一个国有企业?这不得不从侯宝林先生1979年宣布“告别舞台”说起。
当年,侯宝林先生无意间看到苏联学者司格林发表的多篇关于相声的学术论文,这让他兴奋不已。侯先生静下来想,发源于天津、红遍中国的相声艺术,居然能引起外国人的瞩目,作为一个为相声献出毕生精力的中国人,怎么就不能自己进行研究呢?为此,侯先生决心退出舞台,潜心研究相声,而且要出一本相声理论专著,这在当时成了轰动全国的新闻。
写书花精力,出书花大钱,对于侯宝林先生来讲,公开发行一本书,还得准备一笔巨资才行。有人说,侯宝林先生是名家,有钱,只是舍不得花而已。但圈内外了解侯宝林先生经历的人知道,其实早年他只是北京天桥的一个穷苦艺人;1949年后的计划经济年代,侯先生在中国广播说唱团的工资也不高。改革开放后,各方面条件有所好转,可侯宝林先生年岁已大,早已退休了,加上后来宣布告别舞台,又不参加各种演出,所以哪来的钱呢?
据知情者透露,就连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侯宝林先生作为晚会的艺术顾问,也只是在开场的时候介绍了弟子马季,还有徒孙姜昆等四位晚会节目主持人,他却没有在台上说一段相声。晚会方只是应观众要求,播放了侯宝林和郭全宝合说的相声《戏剧杂谈》录像。
考虑到出书需要经费,经人介绍侯先生决定再次出山表演。但怎样演?去哪里演?他自己也一时不得而知。
筹集书款,大师要带团来演出
1986年2月,为推动重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市群艺馆决定举办全市通俗文学曲艺创作表演学习班,并邀请曲艺作家高玉琮和曲艺理论家薛宝琨等前来重庆为学员授课。高玉琮很重视这次的学习班,认为应请侯宝林先生这样的大师亲自前去教学,才镇得住场子,并积极居中协调。重庆市群艺馆方面自然是满心欢喜,对能请动侯宝林先生这样的大家,甚感荣幸。
高玉琮专程从天津赶到北京侯宝林先生家中,恳请其赴渝授课讲学,侯先生欣然应允。不过,他提了一个要求:讲课可以,但必须由他带一个演出队,随授课专家前行并演出。这让高玉琮甚是不解,侯先生不是早已向世人宣告“告别舞台”了吗,为何还要再演出,这不是食言吗?侯先生为了释疑,特地拿出一本红色封面的册子,上书“为相声艺术研究筹集资金簿”,这本册子上的第一个捐款人就是侯宝林先生自己。原来如此!高玉琮当即表示,此次讲学的所有报酬全部捐给相声研究事业。侯先生听了后异常高兴,说:“你只拿出讲课费的十分之一,我就非常高兴了。”
经过紧张筹备,市群艺馆决定,这次创作表演学习班于端午节前后在渝开班。很快,得知消息的南桐矿务局文联负责人王显宇与市群艺馆联系,希望把这个创作学习班安排到南桐矿务局进行。原因有三:一是企业的文艺活动很红火,每个矿厂都有文工团,演员们需要充电提升;二是企业效益好,可以解决培训班师生们的食宿;三是企业有剧场,可以满足侯宝林先生一行的演出。
后经双方多次沟通协商,主办方最终敲定:南桐矿务局负责此次侯宝林先生一行讲课演出所有的吃住行费用,剧场免费提供场地进行演出,学员的住宿费则由市群艺馆负责解决。
节日双庆,侯宝林吃正宗重庆火锅
培训和演出事宜敲定后,侯宝林先生先期乘机来到重庆,薛宝琨、高玉琮、蒋敬生随后也来渝会合。重庆市领导得知侯宝林先生一行来渝的消息,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特地在“小洞天”宴请了侯宝林先生一行,请他们吃了一顿正宗的重庆火锅。
作为具体承办单位,南桐矿务局非常重视这次办班演出。考虑到侯宝林先生年近七旬,年事已高,因此特地派出局里仅有的一辆上海牌轿车,前往重庆城区迎接侯宝林先生等几位老师。当时无高速公路,经川湘公路四五个小时路途颠簸,侯宝林先生一行终于到了南桐矿务局,在机关招待所安顿下来。其他演员和学员,则在菜园坝火车站乘火车前往万盛,并在矿务局俱乐部附近的东林招待所落脚。
5月12日上午8点,在南桐矿务局工会主席罗昭骏的陪同下,侯宝林先生一行在俱乐部图书室举行了开学典礼,受到参训学员热烈欢迎,就连过道都坐满了前来听课的矿务局各厂矿文工团旁听学员。开学典礼后全体人员合影,由于学员较多,不得不紧急从供销处木材加工厂拉来木料,在图书室水泥阶梯后又多搭了两层台阶,才完成了这次珍贵的合影。
首堂课由薛宝琨讲《通俗文学、曲艺始源》,侯宝林先生的《相声艺术始源》《相声艺术表演》两堂课分别安排在13日和17日。根据安排,有三场观摩相声专场演出、两场电视录像教学和一场毕业晚会。
一票难求,剧场快被观众挤爆
12日晚,侯宝林先生率演出队,在矿务局俱乐部为矿工家属表演。学员免费,现场教学,观众则需要购票进场,票价10元,在当时这个票价算是天价了。即使这样,还是一票难求,1520个座位的俱乐部剧场,堂座和二楼竟然座无虚席。
开演前,矿务局负责人亲自为侯宝林先生授予“荣誉矿工”称号。侯宝林先生对这一荣誉十分看重,将之放在他获得的国家荣誉同等位置,并作为他履历和头衔的一部分。
演出开始后,其弟子康达夫、李如刚率先出场表演相声,紧接之后是演员姜宝林表演单口相声,然后是口技表演。报幕员由中央民族歌舞团一位年轻的女舞蹈演员担任。压轴的是侯宝林先生,他与捧哏的胡仲仁表演了传统相声《猜灯谜》。演出十分精彩,观众掌声经久不息,侯宝林先生一时下不了台,没办法只有加演。除去演员的薪酬,侯先生也为自己出版研究相声的书筹措到了一笔资金。
侯宝林先生这次来南桐矿区,时间只有短短一周,既要讲学,又要筹资表演,还要下矿慰问演出,前后总共演出12场,十分辛苦。但他还是抽出宝贵时间来到矿山采风,了解矿工的生产、生活,为自己的创作表演积累素材。矿务局领导还特地安排他到局最大的煤矿南桐煤矿参观考察,由于时间原因,他未到井下。
有天晚上,没有演出安排,侯宝林便邀约弟子李如刚、授课教师高玉琮等人打麻将消遣。人凑齐后,李如刚问大家:“玩多大的?”因老师年岁最大,当然大家说要听侯老的。侯先生没说话,伸出一根食指。一位演员说:“一把牌一块?”先生摇头,拉长了声音:“打——”高玉琮再问:“一把牌十块?”先生再摇头,再拉长声音:“打——”李如刚惊了:“师父,一把一百块?”先生摇头还拉长声音:“一把牌一角钱。”顿时3人都呆了,然后哈哈大笑起来。侯老说:“我们相声演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舞台上对赌博都给予讥讽、抨击。下了台,我们就赌?不就把‘工程师’的称号给‘污染’了?玩麻将是消遣,只是活动活动手腕,练练脑瓜子。真赌,就不对了。”这个晚上,大家玩了几圈,侯先生是最大的赢家,总共赢了七毛钱。
临别前,侯先生为感谢南桐矿务局悉心周到的接待,特地给局工会主席罗昭骏书写了一个“寿”字,以表感激之情。现年83岁的罗昭骏告诉笔者:“当年我47岁,侯老就给送了一个寿字,说他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给全国电视观众送祝福,就是写的这个寿字。借他的吉言,我现在83岁了,也算长寿噻!”其实,侯宝林先生除了相声外,在书法上也颇有建树,其子女和学生受其影响,在此方面也造诣颇深。
当年10月,《侯宝林自选相声集》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系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文联副主席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