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月望故乡

版次:007    2024年09月17日

□李晓

每到中秋,中国人都有一次这样集体的凝望,这是华夏血脉的流淌。一轮明月升起在大海、荒漠、群山、旅途、故乡上空,这样一轮明月,它被记忆和情感的瞳孔无限放大,成为华夏子孙风尘仆仆穿越时空的距离,一同聚集在明月之下,找到了情感大河的源头。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明月下面有一双乡人凝望的眼睛。

前不久的一天,乡人郑哥在大连与我相约,今年中秋,一起看月亮吧。我答应了郑哥,当中秋明月升起在天宇,我们在潮声里、山风中举头,望一望那一轮亘古的明月,思念我们共同的故乡。

那年秋天,我出席沈阳一家杂志举办的笔会,主办方把笔会最后一天的行程安排在大连。吃罢晚饭,我想起了一个人,他是老家的郑哥,我的发小,他31岁那年,去大连创业定居。

于是我联系上郑哥:“我来大连了,想和你看看海上明月。”感到意外的郑哥惊喜不已,他立即推开应酬,派人驱车来接我。

在大连的星海广场,郑哥和我拥抱,他连声说,你应该早点告诉我啊。

我和郑哥漫步广场,中秋夜的大连,华灯溢彩。从广场移步上了跨海大桥,一轮海上明月正升起,粼粼波光中的海面陷入澄净,宛如铺开的巨大丝绸。

我和郑哥凝望着明月,突然沉默无语。一个异乡人,在大连遇见了老乡,在那一轮明月的清辉里,可以望见隐隐约约的起伏山峦,宛如久远年代的黑白照片,悄然隐入浩渺月光里。海风阵阵,有着北方这个季节的飕飕秋凉。郑哥说:“我们找个地方去喝一杯吧?”我摇头说:“郑哥,今晚我就想和你看看这海上明月。”

我和郑哥找了个地方坐下,他把大连这些年的故事,在海边明月下跟我作了倾吐。尔后,我和郑哥说得最多的,还是当年老家那些点点滴滴的记忆,那些山山岭岭沟沟壑壑的足迹。郑哥回忆说,他13岁那年的中秋节前夕,想吃一块母亲做的土月饼。当石匠的父亲,却在中秋前一次采石作业的爆破中,被山石砸中头部受伤,住进了乡里卫生院。中秋那天,郑哥和妹妹去医院看父亲,头缠纱布的父亲靠在病床上,见了两个孩子,父亲一把扯掉输液管,从床上下来,双手抱住两个小孩,满眼是泪。父亲对母亲说:“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还得吃月饼啊。”于是母亲去卫生院旁的供销社买了4个月饼,一家人在病房里吃着香喷喷的月饼。郑哥至今还记得那月饼的味道,薄薄的月饼里有芝麻、冰糖,吃完了月饼,嘴角上还粘着芝麻,他用舌头去舔,满口生香。

郑哥43岁那年,父亲走了;47岁那年,母亲也跟着父亲去了。郑哥说,每到中秋,望着天上明月,就恍惚看到月亮上站着父亲母亲,他们的目光,依然在慈爱地凝望着人间,凝望着后辈亲人。

那一晚,我枕着大海的呢喃,在明月夜里入眠。清晨,月亮早已隐去,霞光把起伏的大海染成金色绸缎。

去年中秋,郑哥跟我说,兄弟啊,我想看看从老家山坳里升起的明月。我不能让一个异乡的游子,在中秋夜失去故乡明月的清辉抚慰。于是与友人驱车回到山里老家,秋收后的老家土地,在月光浸润下散发着母乳一样的迷人香气,轻快步履行走山间,心如浮动在月光荡漾的湖面上。

我来到郑哥父母的土坟前,用微信视频连线在大连的郑哥,把老家山岭上空的那一轮明月,送到5000里之外翘首以待的郑哥眼帘,升起在他瓦蓝的心空。

这一轮故乡的中秋明月,它升起在我们的心空。在这一轮精神明月的沐浴之中,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热爱着沧海横流的人生,感念着气象万千的命运。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