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4年09月18日
秦良玉塑像
□陈刚权
秦良玉,字贞素,重庆忠县人,嫁石柱土司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她是石柱土司宣抚使,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列传入史的巾帼英雄。封光禄大夫、忠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镇东将军、四川总兵、一品诰命夫人等。
明朝万历年间,石柱土司宣抚使马千乘因开矿得罪太监邱乘云,瘐死云阳狱中。按照土司“世袭其职”中“父死子继、子幼母袭”之规定,鉴于马千乘之子马祥麟尚年幼,其妻秦良玉便袭任石柱土司宣抚使。
在运回马千乘尸体途中,秦良玉接到朝廷“奉诏勤王”旨令。她便就地草草安葬丈夫,派遣兄秦邦屏、弟秦民屏率五千白杆兵先行,随后自带精兵三千携子马祥麟赶赴辽东战场。
秦良玉军纪严明,出兵沿途对百姓“秋毫不犯”,粮草都是自己带足。在秦邦屏、秦民屏带兵出行后,秦良玉吩咐下去,要求土司府兵民快速准备行军食物。杀猪宰羊完毕,管事问秦良玉:“主帅,天气炎热,鲜肉如何运输?”秦良玉说:“做成鲊肉。”下面就将猪肉切小片,和盐拌米面装入坛中密封。
秦良玉带领精兵翻山渡河,快速行进在北上大道上。行军携带食物有限,秦良玉要求三天蒸肉一次 “打牙祭”。在行军途中,队伍扎营准备第二次“打牙祭”的时候,炊事人员向秦良玉报告:“主帅,坛坛里的鲊肉有酸味了,不知还能不能吃?吃了怕要拉肚子,影响队伍前行。”
秦良玉听说鲊肉酸了,心里很是难受,土司兵民自己舍不得吃,捐献出来的那么多猪肉就这样丢了?她思索了一会儿,说:“那么多猪肉丢了可惜,你们少蒸一点,看吃了有什么反应?”
第二次“打牙祭”的时候,土兵们都说这次蒸肉和以前不一样。秦良玉听了心里就有些担忧,她自己还特意多吃了一点,看酸肉对人体有无什么不良反应。吃了酸肉过后,秦良玉注意观察队伍,没有发现有呕吐或拉肚子的现象,她自己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队伍继续行进三天,打开鲊肉坛坛,酸味更加浓烈。开饭的时候,一股酸味弥漫了整个宿营地,有的土兵还捂着鼻子说:“好酸啊!”吃饭过后,有个土司兵抹着嘴巴,意犹未尽地说:“这肉闻起酸,吃起很香,就是少了点。”
两次吃了酸鲊肉后,队伍中的人员都没异常反应,秦良玉就吩咐说:“以后按正常标准‘打牙祭’。”
秦良玉率兵北上勤王,路途中无意间创造出了油而不腻、酸香可口的酸鲊肉。石柱土司兵在队伍里吃惯了酸鲊肉,回到家后也依样制作酸鲊肉。过后,酸鲊肉成了石柱白杆兵外出打仗的必备食物。
酸鲊肉在土家山寨传开,土家人把酸鲊肉作为招待客人的一种独特肉食,一直流传到今天。酸鲊肉的制作,是将五花肉切成片,拌合一定比例的作料、米面(或玉米面),装入陶瓷坛坛里密封存放五六天(夏季三五天),待有一定酸味后,便可同洋芋或茼蒿菜一起蒸熟了吃。
(作者系重庆市石柱县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