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6 2024年09月21日
合川文庙 资料图
□任正铭
在合川钓鱼城城南始关门外不远处,距地表3米的山崖上,有一处摩崖石刻诗《钓鱼城口占》:“钓鱼城何处?遥望一高原。壮烈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诗的落款作者是“陈毅”。
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毅元帅曾到过合川?答案是不但到过,而且还在合川工作了三个多月。
单枪匹马 他孤身涉险入合川
大革命时期,全国形势云诡波谲,政治斗争异常尖锐、复杂。1926年,党中央为了争取四川军阀反对北洋政府,决定在四川策动“顺泸起义”。为防止起义部队在横渡嘉陵江时遭到驻守在合川的四川陆军第三师师长陈书农部队阻击,决定派陈毅同志到合川开展军运工作,目的就是争取陈书农保持中立,并要求陈毅广泛联合合川及周边地区的各界人士,建立起革命群众基础。
是年12月26日晚,合川小南门码头,暮霭沉沉,随着一只木船靠近,从趸船上走来一位提着咖啡色皮箱,头戴礼帽,身穿长棉袍的年轻人,破旧的码头上三位军人马上迎了上去。赶在前面的那位是陆军第三师政治部副主任陈梦云,后面的是政治部军官范英士、秘书周润生。周润生本能地伸手想接过箱子,来人并没有同意。
25日晚上,陈梦云接到第三师师部驻重庆办事处的电话,让他次日在合川迎接一个叫陈仲弘(陈毅的化名)的人。说是上面派到第三师政治部组织科的新任科长。于是这天陈梦云就带上政治部的范英士、周润生,早早等候在码头。
发动群众 他连夜写战斗檄文
陈毅进驻位于合川云盘街的第三师师部营房后,立即展开革命工作,很快在第三师暗中卷起了滔天大浪。有不少官兵主动接近这个操乐山口音的陈科长,从他那里仿佛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在那些日子,陈毅在军营中不断给思想进步的高级军官宣讲,要解决武力与民众联合的问题,就是要使武装力量与有组织的老百姓打成一片。他多次指出合川、武胜、铜梁、大足和璧山五地,有民众300万人左右,第三师的部队驻扎五地的军人最多不过万把人,如果能够把五地群众真正地联合起来,力量的强大绝不是现在的一般军队所能比得上的。
不久,见时机大致成熟,1927年1月2日,陈毅在第三师秘密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会议在一间废弃的宿舍进行,由支持革命的陈梦云主持,周润生负责放风警戒。陈毅认为必须要发动群众,才能扭转革命形势。为了配合起义行动,他建议把第三师政治部原有的内部刊物《武力与民众》杂志接管过来,由过去的月刊办成旬刊,作为我党的宣传工具,并向社会公开发行,以动员五地的群众联合起来;同时利用孙中山逝世二周年的机会,大张旗鼓地造势,号召合川人民成立自己的工会、农会、商会和学生会。
陈毅很快拿出了当年在重庆《新蜀报》作为主笔的功底,连夜写出了一批鼓动民众迎接革命高潮到来的战斗檄文。由于文章针对性强,火药味极浓。《武力与民众》杂志主编不敢签字印刷。陈毅计上心来,让陈梦云去找主编的侄子、第三师师长陈书农签字,也借此静观陈师长对革命的态度。没想到陈书农看了陈毅写的《武力与民众》杂志的发刊词和一系列文章,二话没说就签字了,让陈毅估计到防止陈书农对我起义部队下手的任务基本完成。
登城怀远 他作诗称赞民族气
几天后,陈毅从云盘街经塔耳门,来到濮岩寺旁的合川国民师范校,受到了校长黄肇纪的欢迎。在学生座谈会上,陈毅谈了“五四运动”与青年读书问题、妇女解放问题,并邀请同学们参加即将举行的纪念孙中山大会。
之后,在2月的一个周末,陈毅和范英士等同事兴致勃勃去了闻名中外的合川钓鱼城。他们从县城管驿门乘船渡过嘉陵江,沿八角亭,经小白塔小路上山。在山上去了护国门、钓鱼台和王张祠。在“独钓中原”的石坊前,陈毅对钓鱼城三十六年保卫战,感慨不已,认为钓鱼城守将王坚、张珏,临危不惧,很有民族气节,便作诗一首《钓鱼城口占》:“钓鱼城何处?遥望一高原。壮烈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范英士也作了一首诗应和:“我来钓鱼城,徘徊于高原。壮烈英雄气,丹心独朗然”。
街头集会 他积极宣扬革命理
3月12日。由陈毅策划的纪念孙中山逝世二周年大会,在瑞山公园(今合川人民公园)如期举行。用附近学校借来的课桌搭成了主席台,会场高挂着孙中山遗像。遗像上方有“孙中山先生精神不死”的标语,那是陈毅独具个性的手书,分外醒目。
陈毅在合川千人大会上,发表了激情演讲。他慷慨激昂地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就是发动了民众,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年的专制政体,所以我们要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反动军阀!”会场顿时响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口号。很多学生积极散发《武力与民众》杂志,到会场的群众基本上人手一册。
而在大会就要结束时,会场出现一阵骚乱,有前来捣乱的反动分子高喊反革命口号,遭到了参加大会的工人群众迎头痛击。陈毅明白陈书农被调到成都参加高级军官轮训去后,在第三师中,一向仇视革命的旅长王学姜成为了代理师长。王学姜在第三师安插的反动势力已经觉察风向,正在蠢蠢欲动。
风云突变 他识破奸计脱险地
3月下旬,国共斗争形势风云突变。反动派终于撕破面具,对共产党人大打出手了。31日,重庆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三·三一”惨案,有学生不幸遇难,加上“顺泸起义”失败,一时间合川出现了白色恐怖。上级果断要求陈毅择机撤离合川去武汉。
什么时间撤退?现在走,可手里的工作还没有做完,且必然会打草惊蛇,很难走出戒备森严的合川。
4月1日下午三点半,陈毅的宿舍突然急速响起敲门声,进来一个不速之客。这就是代理师长王学姜。他在一阵久仰久仰的招呼中,表现出过分夸张的热情,告诉陈毅为共叙友情,邀请陈毅务必明晚在合川一酒楼赴宴,要求把陈梦云、范英士、周润生一并请上。说完,他突然表情凶狠地补充了一句:“我可是张飞请客,不到也得到哟!”睿智的陈毅联想到这几天总被人跟梢,便爽朗地笑着满口答应。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六。陈毅给政治部的军官说,“闲来无事,想再去合川钓鱼城逛逛,回来后直接去参加王师长的晚宴”,便和陈梦云、范英士一起离开了军营。见他们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军营里也无人怀疑。
下午五时,已经化装成普通群众的陈毅等三人,经合川青龙桥、较场坝,悄然出现在了县城西郊的立石子渡口。他们乘木船渡过涪江,抄小路直奔张家桥乡,后经铜梁到重庆而安全地离开了合川。
后来得知,作为第三师反动势力代表人物的王学姜,是在一面向蒋介石请示,一面策划先把陈毅控制起来。他们约定在晚宴上,让王学姜的警卫看他的眼色行事,以警卫员摔玻璃杯为暗号,躲在包房里间全副武装的军人一拥而上,绑架陈毅等三人。可最后的结局是“鸿门宴”计划流产,反动派哪里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
从1926年12月26日到1927年4月2日,陈毅在合川从事军运工作,时间刚好一百天。他那种为了革命事业临危不惧的大智大勇,给合川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那首游览合川钓鱼城,留下的《钓鱼城口占》一诗,正是他革命精神的写照。(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