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苕的“病” 要拿大米来医

●一连几天顿顿红苕打“主力”,我和几个堂哥吃得拉肚子●没想到吃药都无济于事,只有吃细粮调理肠胃才能有效制止

版次:009    2024年09月27日

□陈利

员工食堂早餐经常供应红苕,很多年轻人特别喜爱,时常招呼我:“陈老师,今天的红苕好甜哟,你也来几个噻。”我却苦笑回应道:“算了,你们吃,你们吃。”引得许多年轻人不解。我对红苕避而远之,并不是它无营养,也不是它的口感不好,而是它总让我回想起许多伤感故事。

1“薄薄的土壤遇上暴雨”

红苕,又名红薯、地瓜、山芋等,在我国是一种产量高,许多地区都能适应种植的粮食作物。红苕不仅口感软糯香甜,而且还营养丰富,可制作出多种花色品种的美食,在物资十分丰富的今天,吃上几个红苕或红苕制品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记得在1968年,我才四五岁的时候,家住重庆市南岸区。那些年,每家每户的粮食都是定量供应,凭粮票购买。不管你职位有多高,也不管你是大人或小孩,一个月的基本口粮就那么十多公斤,谁家都没有多余的一两口粮。即便你有再多的钱,没有粮票,一颗米也别想买到。

一天,我听大人们讲,从现在起每人每月的定量口粮里要配备粗粮,凭户口簿到粮站领专门的“粗粮票”。后来才知道,所谓的粗粮就是玉米、红苕、胡豆等。小孩子的我自然不知道何为细粮与粗粮,只要好吃就行、吃饱肚皮就可以,但残酷的现实彻底教育了我。

不久,大人从粮站扛回一大袋红苕,说:“以后几天我们就吃红苕了。”看着大人把红苕削皮、入锅、蒸煮、上桌,一大盆散发出微甜香味的红苕端上桌。记忆中,这是我人生中吃的第一口红苕,感觉甜甜的、糯糯的,还比较好吃。一大个红苕很快下肚,感觉肚子也饱了。接着,第二天、第三天……一日三餐全部是红苕打“主力”,渐渐觉得红苕已没有先前的香甜了,也没有先前那样诱人,味蕾更没有先前那么活跃,吃进嘴中感觉无法下咽,饭量也开始下降。

接着,不好的事来了,我的几个堂哥开始拉肚子,开始不停往公共厕所跑。我的肚子也开始不争气了,最后也没有逃脱跑厕所的命运。那些年,一个居民小区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往往距离几十米,动作缓慢点还不行,加上厕所容量小,如遇如厕高峰,狼狈难堪劲让你终生难忘。

大人让我们几个小孩吃药,但收效甚微。好心的邻居大妈告诉我们:“你们家如果还有细粮票,赶紧买几斤大米回家,熬煮成稀饭让娃儿们吃,红苕就不要再吃了。”

大人翻箱倒柜终于找到几张细粮票,买回几斤大米如法操作。结果,我们几个小孩就不再拉肚子了。后来才知道,红苕固然营养丰富,但它有一个功效,就是润肠滑肠,对治疗便秘很有好处。如果大量食用,那就物极必反,润肠滑肠变成了腹泻,也就是拉肚子。那个年代,人们肚子里根本没有什么大鱼大肉、高热高油食品做“底子”,加上润肠滑肠,就犹如“薄薄的土壤遇上暴雨”,必然“摧枯拉朽”般地拉肚子,吃任何特效药都无济于事,只有吃细粮,调理肠胃方能有效制止。

从此,红苕在我幼小心灵上投下阴影,再也不敢吃红苕了。

2救命的二两细粮

到了1972年,我随父母来到矿山,因煤矿是全社会重点保供行业,职工家属的粮食定量虽有粗粮细粮之分,但细粮的比例还是要高些,粗粮的品种供应中面粉与玉米占大多数,但绝对没有红苕。

一天,母亲从职工医院看病回来,向我们讲了她今天帮助一位农家母子之事。在职工医院里,一位打着赤脚的中年农家妇女,怀抱一个两岁多的男孩,找医生看病。男孩看似身体健康,手中捧着一节煮熟的红苕,不停在哭泣。她告诉医生,儿子拉肚子好几天了,农村人常用的草药偏方也试了不少,就是不见效,不得不走了好几里山路,来职工医院寻求医治。医生经过一番询问和检查后告诉她,开药服用没有疗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再吃红苕了,赶紧让娃儿吃点大米稀饭。农妇顿时落下眼泪,哭着说道:“我们贵州的农民,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大米,哪里有大米稀饭喂娃儿嘛!”随后,她蹲在地上哭泣起来,怀中的男孩可能是饿了或是肚子疼,也开始大哭起来……农妇一边安慰怀中的男孩,一边向旁边的人求助:“哪位叔叔孃孃,送我二两细粮票嘛,给娃儿买点稀饭治治肚子嘛……”一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居然被二两细粮票难住。看着冬天还打着赤脚、不知走了多少山路的农妇,怀中哭闹不止的孩子,我母亲也是一位心慈之人,顿生怜悯之心,居然掏出二两细粮票,递给眼前这位素不相识的农妇,告知她到附近的小食店可以买稀饭喂孩子。

讲到此,母亲眼眶有些红润,声音哽咽。后来也不知这位贵州小孩是否康复平安。在那个缺医少粮的年代,任何一场小伤小病都可能酿成大祸。从此,只要看到红苕,我都心有余悸,就会联想到那位农妇怀中哭闹不止的小男孩。但愿那二两细粮票能止住他拉肚子,能够让他健康长大成人。

3高考的加试题

那个年代,红苕还能改变一个的人生命运。时间飞快到了1978年,我家接到了两个当知青的堂哥来信,告知经过艰苦的复习,终于有一堂哥考上了大学,还有一堂哥因身体不好,发挥不佳而落榜。具体缘由我们也不知详情。若干年后,详情终于揭晓,居然也是因为红苕。

当年的高考时间是寒冬时节,正是四川大地红苕丰收的季节,农村分口粮当然是红苕“扛大头”,两个堂哥也分得一大堆红苕。为了多腾出更多的时间复习丢掉多年的功课,两个堂哥就煮上一大盆红苕当主食,省去生火做饭的时间,边看书边啃红苕,争取考出一个好成绩。

然而,“红苕惨剧”再次发生,一个堂哥抵御住了长时间吃红苕带来的润肠副作用,另一个堂哥则没有抵御住,边复习边上茅房,直到临上考场都还上茅房不断。结果,两个堂哥的人生命运因红苕而发生逆天变化。一个因吃红苕节约了时间,复习效果好,考上了大学;另一个因吃红苕浪费了时间,复习不理想,考试发挥不佳,名落孙山。可谓,败也红苕,成也红苕。

做任何事物都要适可而止,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好事就会变成坏事。做事是这样,吃东西也是如此,再好的人间佳肴美味,吃得过多过度,就会收到相反的效果。在当年物资特别匮乏的年代是这样,在物资特别丰富的今天也是如此。今天红苕品种特别丰富多样,但只要看到就会想到当年伤心的往事,就会特别、特别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以及特别珍惜今天珍贵的粮食。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