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购物的变迁 从凭票买到买全球

重庆百货的发展史,也是重庆商业领域转型创新发展的缩影

版次:005    2024年09月30日

渝中区解放碑步行街,不少市民、游客在纪念碑下拍照打卡。 尹诗语 重庆日报/视觉重庆

跨入新千年,新落成的重庆百货大楼成为解放碑的新地标。

“三八商店”期间,市民在商店购物。

“三八商店”期间,女员工撑起半边天。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即1950年5月1日,重庆百货的前身“宝元通”从民营转变为国营,更名为西南区百货商店。1958年,更名为重庆三八百货商店……1993年,成立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以“重庆百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纵览重庆百货的发展史,也是重庆商业领域不断顺应时代、市场需求转型创新发展的缩影。

保供:背篼送货不亦乐乎

9月18日,记者在渝中区化龙桥一个小区,见到了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庆百货”)退休职工钟德蓉,今年75岁的她精神抖擞,和年轻人一样,爱刷抖音、发朋友圈。

在三八百货商店(简称“三八商店”)、重庆百货工作近30年,她见证了老百姓从“凭票买”到“任意购”的消费变迁,也见证了国营商店、集体商场、外资商场蓬勃发展的历史。

1973年,24岁的钟德蓉被分配到三八商店文化柜任营业员,听到这个消息,她高兴不已,激动得一夜没睡。“那个时候,女孩子以去‘三八商店’上班为荣。”她说,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去,还有学历、身高、身份背景等要求。

重庆现在有“背篓专线”,20世纪60年代有“背篼精神”。钟德蓉听老员工介绍,当时,商店喊出“一女顶五男”的口号。很多姐妹白天工作后,晚上去工地,帮着运生铁和焦炭。为了保障商品供应,每个女员工都参与运输,进货时背篼、箩筐、板车齐上阵,女同志也照样拉板车在大街上飞跑。全店每月销售300多吨商品,都是靠背篼、箩筐等工具运输,每月能节约运费约2800元。

藏品:布票粮票见证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生活物资还是比较匮乏,虽然粮食、食用油、肉类、布料等有销售,但还是需要“凭票购买”。

“这在当时算是最小的布票,一般都用它找零。”钟德蓉指着一张略微泛黄,面额为“壹市寸”的布票连连感慨,“现在日子好喽!当时票紧张,即使拿着布票,都要抢,有时还不一定能抢到,抢到的布也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做身新衣服。”

在她的家里,钟德蓉还收藏有布票、粮票、煤票、肉票、购货券……

1975年,一幢崭新的四楼一底的营业大楼矗立在解放碑旁,是当时第一个高于解放碑的建筑。三八商店也更名为重庆百货商店。

“这个时期,除了需要‘凭票购买’的品种外,其他物资已经变得丰富起来,比如我所在的文化柜,以前只有日记本、作业本、笔等20多种类的文化用品,柜台也只有两三个,到了新商店,柜台达到了七八个,营业员也从三四个增加到10多个,文化用品达到几十种,还有钢琴开始销售了。”钟德蓉回忆说。

改革开放初期,重庆百货开启了改革试点。1978年,重庆百货在全国商业系统率先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开始从政府附属机构向市场主体转变。钟德蓉介绍,干得好,每月能多得两元;干得差被投诉,月底可能被扣罚两元。

1996年7月2日,重庆百货在上交所上市。“我有一张股权证,是我见证重庆首家商业上市公司的证明。”钟德蓉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时发行内部股,我购买了2000股,一块钱一股。”钟德蓉说,拿到股权证,自己就是企业的出资人,上班更有劲,更有盼头了。

如今,重庆百货已迈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40亿元,归母净利润13.15亿元,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经营指标在A股零售上市公司中名列前列。

繁荣:活力四射新兴商圈涌现

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家允许外资进入特定地区特定领域的零售市场。同年,重庆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不久,台资、外资百货相继进入重庆,为重庆商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1994年,重庆首家台资企业富安百货在两路口开业。1995年,大坪百盛开业,成为最早进入重庆的外资百货。之后的十余年时间,太平洋百货、远东百货、银泰百货、茂业百货、王府井百货等一批外来百货企业纷纷进入重庆开店。

自2012年以来,重庆商业进入购物中心时代。龙湖天街、光环购物公园、星光天地、奥特莱斯、万象城、老佛爷、来福士……重庆商业版图从解放碑、观音桥等传统区域,开始向中央公园、礼嘉、大学城、龙洲湾、照母山等新兴商圈发展。

除建设新兴商圈,重庆还加速打造新商业中心。市商务委消费促进处处长王顺辉表示,我市正在高标准建设中央商务区、寸滩国际新城等商业中心,加快建设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世界知名商圈,在“家门口”就能“买全球”“卖全球”。

自2021年以来,重庆加速与国际接轨,更便捷“买全球”“卖全球”。市商务委数据显示,今年1~6月,重庆跨境电商交易额204.61亿元,同比增长12.89%。

这一亮眼的数据背后,是重庆作为全国第二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引入力度,搭建平台、培育主体、聚拢产业,实现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重庆已累计培育认定6个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区,打造了12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已超过3000家。

画外音

重庆加速建设 国际消费中心

重庆市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章勇武说,自2021年以来,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全市社零总额平均增速8.7%,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在5个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中保持领先。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重庆加速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章勇武说,重庆先后引进了万象城、老佛爷等知名商业运营商落地,目前已有超2000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在市内“蓬勃发展”,陆续建成80多个城市消费新地标,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买全球”。

重庆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卖全球”,这是由于拥有中欧班列(渝新欧)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企业可以更好地向中亚、欧洲、东南亚、南亚等国际市场拓展。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个港口,中欧班列(渝新欧)覆盖欧亚110个城市。去年,重庆出口总额4782.19亿元。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