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寻梦旅程

版次:007    2024年10月09日

□罗奇

小时候喜欢收集各种香烟纸,最爱“夔门”和“重庆”,其中“重庆”,让我产生一些联想。就问大人“重庆在哪”,大人们便煞有介事地唱出一段顺口溜——“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翻山又走水。”

去往重庆,便注定翻山越岭,蹚河走水,比酷夏干农活艰辛。

那时正是上世纪80年代,村里出外打工的人很少,偶有从外归来的人,就成了名人,因为从他口中,可以知道外面世界的新奇事。我就去问那“名人”,可去过重庆,“名人”说去过啊,我又问重庆长什么样,“名人”就顺嘴说了那句顺口溜。没能在“名人”那里问出重庆的样子,让我颇为失望,但小小的心田萌生了一种向往。

到了90年代,同院的小牛幺哥去了重庆打工,年底回来,亲友邻居们都围着他打转,询问各种新奇事。小牛幺哥讲道,重庆城太大了,他坐了一天客车才到,一路上颠簸,脑袋都搞晕了,下车就被贼娃子盯上,钱被偷了。我们都替他揪紧了心,在一个陌生地方,没钱可怎么办?小牛幺哥却笑着说,他在朝天门看到有人扛着竹棒棒挑东西,也学着那么干,很快就挣到了钱。小牛幺哥讲了很多“棒棒”的故事,他大多时候是和人一起干,因为重庆是山城,路不好走,搬运东西,必须找人合伙……

春节过后,小牛幺哥又坐客车去了重庆。我站在公路上看着客车远去,心里的向往增加了一分。

没过两年,国道公路扩建,修成沥青公路,去往重庆的客车多了一班。许多干鸡鸭生意的人,便打起去重庆做生意的主意。于是每隔一周,就会有一辆载着鸡鸭的客车行驶在国道上,那些鸡鸭在客车车顶,叽叽呱呱的,不知是高兴还是烦闷,总之老远听到那声音,便知那是“重庆客车”。

许多人就羡慕鸡鸭贩子,去一趟重庆城,肯定赚大发了。鸡鸭贩子却皱眉头诉苦,这一路上都提心吊胆,有次过铁山坪,客车打急弯,把一袋腊肉扔到了山沟里,损失巨大。另一个鸭贩子说好容易到了菜园坝,都半夜了,鸭子遭罪,死掉好几只。

“这路要修成高速路,肯定安全保险。”鸡鸭贩子和其他去过重庆的人,都有着这么一个心愿。

没多久,高速公路的建设便展开,这一事件引起巨大轰动。我们还在上学的学生,都一股脑的去观看,几台压路机在泥路上来回走几圈,路面就平整了,真让人开眼界。不久,黄草山隧道贯通,人们又涌去观看,纷纷惊呼,居然把一座大山打通,太不简单了。

当时父亲看过之后说:“以后去重庆就快了。”说时眼睛递到我身上。我知道父亲的期望,因为能够去重庆谋生,是很多人的目标。因为重庆虽然代表不了光耀门楣,但也是一种扬眉吐气,至少在人生旅途上有一页是足够精彩的。

当然,父亲没想到的是,在重庆成为直辖市后,他却成了一名修路人!那时父亲跟着一个承包队,游走在酉阳彭水之间,他们修建的都是高速路,也包括修补路面。每次父亲回家,都会带回一箩筐新鲜事儿,譬如他如何弄沥青,如何铺设路面,有次风大,帽子被吹到沥青上,一拽,帽子破了;他们去邻县,车在高速路上飞驰,真是安逸……

在那一年时间里,父亲就像一个真正的职工,在高速路上忙碌着,以至于有次去长寿修补路面,路过家门而不入。母亲说你这是大禹治水啊。父亲反问,你怎么知道大禹?母亲说,书虽没读多少,总听过一些典故吧。尽管父亲只当了一年修路人,但全家人却对高速路有着特殊的情感。以至于每次听到道路建设方面的新闻,无论是父亲本人,还是母亲,都会多加关注。

每次姐姐从重庆回家,父亲总问,路好不好走?母亲就笑,说又不是两条腿,四个轮子哪有不好走的呢。姐姐说高速公路很快,一个半小时就到家了。父亲就感叹道,以前去重庆可要六七个小时呢。大约是想到曾经修路的那些日子,父亲便不再问什么了。而我,心中对重庆的憧憬,已经越来越强烈。

终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邀约一位同乡去重庆,我的借口是“去打工挣大钱”。父母没反对。坐在客车上,我的心早就飞到山城,仿佛看见朝天门的两江水,耸立着的解放碑,上清寺的大礼堂。

可是到了重庆城,才发现自己的渺小,按照听来的“江湖经验”,我和同乡在南纪门劳动力市场找工作,却遇到一个老油条,告诉我们,找工作要慢慢来,每天吃吃喝喝,走走看看,才不枉来一趟重庆城。就这样,我们每天都是在十八梯玩,忘记了钱越花越少的现实。

后来不得已,我给姐姐打了电话,她跑来教训了我。我和同乡的打工梦就此折戟。

因为不甘心,我连续几年上重庆,希冀可以找到自己的梦想,每次总是抱着莫大希望,没多久就失望而归。有人知道我很想在重庆城站稳脚跟,带着几分讥讽说,你知道现在的高速路为什么那么多客车吗,那就是为寻梦的人准备的班车,有一批人带着梦进城,就会有一批人带着落魄回来。

明白了一些道理后,我便靠着自学一步步走,慢慢地迎来了曙光。当我重新坐上去往重庆城的客车,我的心异常平静。重庆城不再拒绝我,给了我延伸梦想的机会。

这些年走过来,每每回乡间的家,坐着客车,不再急迫,不再彷徨,而是闲适,就像一个旅人,观望着车窗外的乡村景色,总也看不厌倦。尤其是家乡新区蓬勃发展起来,在高速道路上的建设,更是有了崭新面貌。以前回乡,很容易被人看出是从“外地回来的游子”,现在则没有,人们脸上洋溢着的是自信,因为家乡各方面条件优越了。

“那天我坐车到处看了看,这发展太快了。”父亲讲出自己所见所闻的喜悦。

我问父亲,想不想去看看你以前修的高速路。父亲沉默片刻,摇摇头。虽然是一种拒绝,父亲脸庞上却没一丝失意。因为父亲流过的汗水,没有白费。

去年外甥女毕业,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工作满月那天,我对她说:“脚踏实地干,重庆城不会排斥一个有梦之人,坚持,加油,就会获得劳动的果实。”这既是我的肺腑之言,也是我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