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与“太保祠”

版次:010    2024年10月11日

万寿山——秦良玉曾经练兵的地方。据新重庆-重庆日报

□黄玉才

为纪念明末抗清女英雄秦良玉而修建的大都督府“太保祠”,初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改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坐落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城龙河之畔。太保祠,成为南宾古镇老人引以为豪的永恒话题,谈起这座古建筑,土家人津津乐道。因其历史背景和传奇故事,牵连着明末清初那段风云历史,也牵连着名震朝野的巾帼英雄秦良玉,她的功绩为《明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秦良玉 率兵护国不让须眉

秦良玉,字贞素,明万历二年(1574年)生于四川忠州鸣玉溪畔。万历二十三年嫁四川省石柱(今重庆石柱县)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善骑射,习兵法,通词翰,仪度娴雅,文武兼备,夫妻同治石柱,劝农勤耕,闲时练出一支令清军闻风丧胆的“白杆兵”(石柱土兵所用白木杆带铁钩环的长矛武器,攻城爬墙、登山涉水,以钩攀援,屡建战功,故号称“白杆兵”)。万历四十一年秦良玉随夫举兵平定播州(今贵州遵义)土司杨应龙叛乱。万历四十五年八月,夫死袭任其土司职。天启元年,率“白杆兵”援辽,血战辽阳浑河,其兄秦邦屏与1000多明军将士战死沙场,其弟秦民屏突围出。秦良玉亲统精兵三千镇守山海关(榆关),重创清军主力,名震朝野,明熹宗御赐“忠义可嘉”匾,授夫人诰命,进二品服褒扬其战功。是年九月,又举兵平定四川永宁(今叙永)土司奢崇明叛乱。明崇祯三年,清军大举入关,永平、遵化、滦州、迁安四城失守,进逼北京,崇祯皇帝急诏天下将领抗清勤王,惟偏居西南土家苗岭的秦良玉自筹军饷,自剪蜀锦征袍,万里赶京勤王,驻兵北京宣武门外(现“棉花胡同”和“四川营”),收复永平等四城,战功赫赫。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召见其于平台,赐蟒袍玉带并御笔四章表其战功,发出了“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的感叹。

崇祯十七年五月,清军入关攻破京城,明亡。南明隆武二年,思文帝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忠贞侯”,并御赐“太子太保总镇关防”铜印(现藏重庆三峡博物馆),号召秦良玉在西南蛮荒之境的石柱树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清顺治五年五月二十一日,这位驰骋疆场、战功卓著,戎马生涯40余年,足遍长城内外、云贵高原及长江两岸的民族女英雄,含着国恨家仇离开了人间,葬石柱城东回龙山,丰功战绩尽载《明史》。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唤起民众爱国热情,特在重庆举办了“秦良玉文物展”,郭沫若还即兴赋诗四首盛赞秦良玉功德。

太保祠 一家三代英明永传

为了纪念这位民族女英雄,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秦良玉的六世孙石柱宣慰使马光裕节妇陈氏,呈请石柱直隶厅同知王萦绪批准,将土司旧署改建为“太保祠”。

据史料记载:太保祠原占地面积19200多平方米,由门坊、正殿、寝殿、后堂、玉音楼、柏子堂、坐隐楼、宾月楼、芹香亭等殿堂亭榭组成,规模宏大,极为壮观。大门牌坊飞檐翘角,黄色琉璃瓦覆盖,显得古朴典雅。两株倚天积翠的古榕掩映着楼阁。建有东西辕门牌楼,门额书“大都督府”,门联刻:“汉室将军甲第,明朝都督人家”。正殿内,秦良玉戎装塑像居中,子马祥麟、媳张凤仪和孙马宗大的塑像分列两侧。由寝宫入内是宾月楼,殿檐下悬着明熹宗御赐的“忠义可嘉”匾额。寝殿内塑秦良玉和马千乘夫妇并坐的塑像。玉音楼五楹三层,这是全祠的精华建筑,屋檐是用象鼻、芙蓉、犀牛斗拱结构,雕梁画栋,精美动人,檐下悬“龙章四宝”匾额,系当年土司敬奉皇帝御书的地方。

玉音楼外还建有花园、池塘、亭榭、回廊和小巧玲珑的石拱桥,将诗情画意与江南园林的美景融为一体。古祠内原建有碑廊,有秦良玉孙马宗大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书刻明崇祯皇帝御赐诗碑,惜御诗碑毁损不存。

碑刻载青史,古祠历沧桑,历经200年的太保祠,仅存“太保祠”名。抗战时期,重庆防空司令部在石柱设“六一”防空监视队,队部驻“太保祠”,成为全县防空预警指挥中心。

20世纪80年代,太保祠是二轻局办公楼,一排排修建于上世纪中叶的砖混楼房,掩盖着一段辉煌的历史,早已不见雕梁画栋和檐牙飞角。更遗憾的是,20世纪末,一场“旧城改造”浪潮,把千年古镇南宾镇境内的所有古街、古祠、古楼毁得一干二净,气势恢宏的“太保祠”拆除修建农贸市场,成为远逝的风景,盘根为挥之不去的怀古情结。

如今,在玉带河畔,修复的玉音楼,焕然一新。旗山龙河风雨廊桥旁的良玉广场,重塑的秦良玉桃花战马像,立马横刀的英雄形象,铭刻在她的家乡每个人心中……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