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普
版次:008 2024年10月12日
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 王娟
下肢水肿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常见的疾病,目前最常见的水肿起始部位是足踝部,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扩展到整个下肢。下肢水肿的典型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低垂部分皮肤显得紧绷发亮、指压后出现较深的凹陷且回弹较慢、皮肤有液体渗出。
那么出现下肢水肿的原因有哪些呢?又该怎么诊断、治疗和预防呢?
一、造成下肢水肿的主要原因
1.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回流障碍是指血液不能有效地从身体的末梢部位流回心脏,这可能导致液体在这些部位积聚,导致出现水肿。
2.低蛋白血症:血液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它由肝脏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如果血液中白蛋白水平过低,蛋白合成不足,或是消耗过多,导致血液中白蛋白浓度下降。就有可能出现双下肢水肿,这种水肿通常伴随灼热、疼痛。
3.淋巴循环受阻:如妇科肿瘤手术、放疗,导致腹部、盆腔、腹股沟淋巴结损伤、纤维化;肿瘤本身堵塞了下肢回流的淋巴管,使淋巴循环受阻,从而引发下肢淋巴水肿。
4.心源性水肿:肿瘤患者晚期由于多次化疗、心包转移导致心功能差,出现心功能不全,引起双下肢水肿。
二、下肢水肿检查与诊断
若出现下肢水肿,首先需要进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再完善血常规,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有无心源性疾病、肝病等病情,判断常见下肢水肿原因,最后予以对症治疗。
三、如何治疗、预防下肢水肿
1.由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出现下肢水肿的患者,可以将患肢适当抬高,利用重力的作用使静脉回流和淋巴液回流,从而达到消除水肿的效果。
2.下肢静脉血栓导致水肿的患者,予以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等抗凝治疗。
3.针对低蛋白血症患者,需要结合肝病、肾病病因针对性治疗。根据轻重程度选择不同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可进食或鼻饲的患者,给予优质蛋白饮食调理,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注意保肝、护肾治疗。②对于严重的水肿,需静脉输注白蛋白、血浆等治疗。
4.针对淋巴循环受阻患者出现下肢水肿,可直接通过物理疗法、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5.针对心源性水肿,结合心血管专科医师意见治疗为主,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心脏射血,从而有利于改善水肿。
专家点评: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 辇伟奇教授
双下肢水肿,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伴随着下肢肿胀的出现,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或疼痛,导致患者内心出现恐惧、焦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