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4年10月14日
□吴凤鸣
秋日午后的阳光照来,正好落在那三只闲卧的羊身上。三只羊仙气缭绕,升腾起一阵金光,令人惊叹。
这是万盛经开区青年镇半边街三岔路口的一处雕塑——青羊石雕。石雕用一块巨大的青石雕成,一公一母两只大羊紧紧相依,一只小羊跪卧在母羊腹下,像是在吮吸奶水,又像是正享受母亲温暖的怀抱。这温馨的一家子,就这样高高屹立于巨大岩石垒成的石墩之上,久久凝望着蔚蓝的天空。石雕之下,修葺了一个半径2米的圆台,圆台四周还雕刻了三只羊在草地上奔跑的图样和“三羊开泰”“青羊献瑞”字样。循环的图样和字样形成一个大圈,把青羊石雕围在中心,圆台内种上了红花继木、珙桐、棕竹等。几场秋雨后,灌木长得特别茂盛。
这就是在2019年落成的青羊石雕,它是青年镇的镇宝,也是当地人寄托幸福祥瑞、安居乐业的吉祥物。
青年镇与青羊石雕有何渊源?青年和青羊为何会相濡相融?追根溯源,颇有意思。
1 乳名
青年镇,这个居住着24000多人、被誉为“千年古镇”的大镇,以前并不叫青年镇,它还有过多个乳名。在距今近1400年的唐贞观十六年(642年),青年镇便形成了集市,当时人们称为新市(或兴旺市)。到了明末,人们挖土搞建设扩大场镇,竟挖到一块罕见大石。清洗后,大家发现,此石竟像一只奔跑的羊。大家都认为,羊是吉祥之物,这是天赐守护此地的吉兽。于是,这只石羊便被人们视为神物供奉起来。为纪念这个天赐的吉祥物,新市就改为了青羊市,并一直沿用了下来,成了青年镇的乳名。
我是土生土长的青年镇人,从小就知道母亲赶集就是到离老家步行半小时的青羊市,青羊市的名字至今依然为青年镇人家喻户晓。甚至有人玩笑说,你们这个地方很了不起,历史悠久哦。我们听在心里,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喊着“青羊市”这个名字,家乡仿佛一下子也高大上起来。
2 变迁
时代变迁,青羊市的名字也随之改变。1937年,綦江县设联保(青羊市原属于綦江县辖区),青羊市遂改为青羊联保,后又改为青羊乡。不管是联保还是乡,大家依然秉承着青羊的美好寓意,保留了“青羊”二字。而到了1943年,青羊的名字彻底被改变了,原来的青羊二字被青年所替代,青羊乡改为了“青年乡”。
据说民国年间,土匪在青羊乡境内大肆烧杀抢掠,明目张胆对老百姓进行骚扰,闹得大家鸡犬不宁。于是,10名青羊乡青年自发组织起来,经过数月训练、准备,一举制服了那些土匪,还了青羊乡老百姓的太平日子。后来,为表彰10名青年伸张正义之举,便把青羊乡改为了青年乡。
到了1985年,国家撤乡建镇,青年乡就更名为今天的青年镇了。
3 传承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家乡的名字由青羊市到青羊乡,再到今天的青年镇,但不管怎么变化,家乡人对于青羊的美好愿望寄托一直都在。人们对那块挖出的青羊石一直都视若珍宝。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觉得原来从土里挖出的青羊显得有些矮小了,于是重塑青羊石雕成了当务之急。
1990年,当地政府和相关文化人商议决定,在原青羊石的基础上扩大青羊的美好寓意,把原来的一只青羊设定为三只青羊,一公一母加一只小羊,预示和和睦睦的一家人,也祝愿青年镇的每一家人的生活都能活色生香,家和万事兴。于是,专门请来四川美院的建设团队进行设计、制作,经过几个月的修改完善,当年5月1日,一尊高5米、重8吨的青羊石雕完成,坐落在半边街三岔路口的空旷之地上。大家望着这三只青羊昂首向前、眺望远方的石雕造型,心情激动,“从此以后,每一个青年镇人都会像这一家子青羊奋发向上,过上幸福而祥和的生活。”
一晃近三十年过去,1990年建成的青羊石雕出现裂缝,于是在2019年,镇政府决定耗资20多万元在原来的位置重塑青羊石雕,石雕保持了原来的模样,只是三只羊的神态更显精致和精神,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青羊石雕的样子。
一只青羊,走过几百年的历史,成为青年镇人祖祖辈辈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寄托。现在,青年镇不仅风光秀美、田园肥沃,而且风调雨顺、收成良好,人们乐观谦逊、祥和有礼,这不正是“三羊开泰”“青羊献瑞”所呈现的美好愿景吗? (作者单位:重庆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