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大刀烧白 全靠“蒸功夫”

版次:010    2024年10月15日

□陈小林

烧白是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民间菜,它源于巴蜀地区田席、坝坝宴的三蒸九扣或九大碗,深受大众食客喜爱。2000年开始,这道菜在璧山出现了其王者级版本——“大刀烧白”。此菜一出,风靡川渝,引来众多餐馆跟风,常有成都、重庆中心城区以及周边地区的食客专程前往璧山,只为品尝正宗的“大刀烧白”。

今年国庆长假,璧山的江大厨来电,在其新开张的酒楼邀约朋友叙旧。我问:“有没有大刀烧白?”江大厨答复:“当然!”于是,根据江大厨提供的地图定位,我按图索骥来到酒楼。三五好友久未谋面,此时再见自是高兴。

大家坐定之后,烧白端上桌。哇!好“莽”哟。这大刀烧白是传统烧白的加长版,长有26厘米、宽约4.5厘米、厚度近1厘米,体积几乎是传统烧白的两倍。这种硕大的肉块,在盘中呈“一封书”造型,饱满润泽,看起来“阵仗”十足。

我迫不及待想品尝一番,没等主人家喊开席,就率先举起竹筷。这烧白,拈在筷子上“颤巍巍”“闪悠悠”。这看似“肥妈”的肉块,入口火巴糯嫩软醇香,一点也不腻,肥肉有点果冻的感觉,瘦肉纤维软酥遇齿立断,回味无穷。

几个忌嘴不吃肥肉的朋友,先是慑于烧白的“莽墩”望食兴叹。后禁不住我“贴秋膘”“趁嘴动得”的蛊惑,开了“杀”戒。把肥大块化整为零,你一筷子,我一筷子,一小块接着一小块,完全停不下来!

大刀烧白好吃,全靠“蒸功夫”,烧白主料和辅料备齐装碗后,上笼至少要蒸两个半小时。这150分钟并非简单的时间流逝,而是一场食材与食材、食材与炉火共舞的盛宴。肉块、盐菜及各种调味料在贴切的火候中发生反应,在多种火力交替使用的“煎熬”中,烧白的滋味也达到了难以言喻的奇妙境界。

临别,江大厨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烧白,让大家打包带回家与家人分享。他还特别提醒:“烧白拿回家后,要记得先放在冰箱里冷藏一天一夜,吃的时候再取出蒸半个小时左右上桌,这种经过‘回笼’的烧白,会比现蒸烧白更加馥香浓郁,也更加入味。”

(作者系重庆市烹饪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