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患上罕见病,曾被医生预言难活过18岁 父母没有放弃,妈妈一直陪读 如今考上大学
版次:005 2024年10月18日
小褚和妈妈在校园
小褚开学报到受到师生们欢迎
妈妈邹景兰和小褚在吃饭
小褚领到录取通知书十分开心
今年秋季开学,在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有一名大一新生是坐着特制的轮椅,被妈妈邹景兰推送学校报到的。因情况特殊,经学校特批,邹景兰获准每天进入教室,坐在儿子身边当陪读。
原来,她的儿子褚海淇从小患上一种罕见病,医学专家曾预言他难活过18岁。小褚无法行走、站立,随时都有可能被病魔夺走生命。但邹景兰没有放弃。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她开始以“同班同桌”的方式,陪伴儿子上学。
或许是爱,激发了生命的顽强。如今,小褚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像其他学生一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儿子在哪,母爱就在哪。邹景兰知道儿子一天都离不了她,因此也毅然开始了新的陪读。她说:“儿子属于我的时间不多,我现在每天都在享受有儿子的幸福和快乐。”
高校教室
轮椅边的陪读妈妈
10月16日上午10时,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教学楼一教室,50多名“大数据与物联网应用”专业的大一新生,正在认真上课。
课堂里,一名穿着朴实、40多岁的女子,精力却始终放在身边一名坐在轮椅上的学生身上。她与他相邻而坐,只要他稍有一点动作,都会吸引她的目光。尤其是他发出身体不适或寻求帮助的暗示,她会立即猫着腰靠近他,悄然为他提供帮助。
这是一对母子。学生褚海淇患罕见病无法站立,学校特批妈妈邹景兰进入教室陪读,护送他上下课,协助他拿学习器具等。
下课时间到了。50多名学生起立,自发地让母子俩先走,男生杨桂、田东等人快步上前,协助母子俩下楼梯。
“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高中,直至现在,我和儿子同班同学已经十几年了。”邹景兰打趣道。
今年48岁的邹景兰是綦江人。儿子褚海淇两岁时,她和丈夫观察发现孩子走路踉踉跄跄,经常跌倒。辗转多地就诊,却始终没能查出病因。最终,孩子的病在北京得到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该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肌肉变性疾病,几乎是无药可逆转。患上这样的病,病人最终会因为呼吸肌衰竭而死亡。
根据孩子的病情,医学专家曾预言他难活过18岁。
诊断结果出来后,邹景兰和丈夫曾以泪洗面,悲伤、绝望,但最终他们选择了直面现实。夫妻俩将全部的精力和爱倾注在孩子身上,邹景兰辞职在家照顾孩子起居,丈夫则在外地打工为孩子挣医药费。
由于孩子平时每月需2000多元的医药费稳固病情,而丈夫的微薄收入难以维护家庭开支,夫妻俩很快欠下不少债。尽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夫妻俩咬牙坚持着。有人劝他们放弃,再生一个,但夫妻俩却异乎寻常地坚定:“我们生下了他,就应当尽起父母的责任,将他抚养成人!”
陪读十年
她用母爱呵护儿子长大
6岁后,小褚开始进入当地的营盘山小学上学。虽然手脚不便,但他在学习上十分刻苦认真。
小学二年级,由于病情加重,小褚无法行走。邹景兰买来轮椅,每天推着儿子上学,风雨无阻。
“小邹,又送儿子上学啊,慢点慢点……”每当邹景兰推着儿子上学时,乡邻们看到也会搭一把手;进入校门时,保安也会上前帮忙。大伙说,这个母亲,真不容易。
进入小学三年级,小褚连站立也困难了。学校根据小褚的实际情况作出一个决定:特许母亲邹景兰进入教室陪读。
由于自然生长加上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小褚的体重很快便接近60公斤,成了一个小胖墩。背送儿子进入5楼的教室,是邹景兰最怵的事。每当这时,旁边的师生们都会主动上前帮忙,将小褚从轮椅上扶下来,抬进教室。
就这样,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儿子读初中、念高中,邹景兰都以“同班同桌”的方式,在学校陪读。
“一个病如此重的孩子,非要在课堂上耗掉他短暂一生,也赔上母亲上十年的辛劳,值得吗?”对有些亲友的“开导”,邹景兰说,孩子的选择,我们尊重。
或许是爱,激发了生命的顽强。从小学到高中,小褚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今年高考前,正当小褚和同学全力备战时,病魔按捺不住又张牙舞爪地扑了上来。小褚出现心力严重衰减、呼吸极为困难等晚期症状,不得不进入医院住院治疗。
在医院,小褚度过了18岁的生日。打破医生“难活过18岁”的预言,母子俩以茶当酒庆贺,感动得医护人员和同房病人无不流泪。
住院期间,小褚牵挂着高考。只要有一点力气,他就坚持着要看书。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小褚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学校。此时高考在即,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
高考开始后,小褚被推进只他一个人的特殊考场,并特许他延时交卷。
暖心帮扶
学校安排母子俩住单间
今年高考结束后,结合自身情况,在老师和亲友的建议下,小褚报考了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选择的专业为“大数据与物联网应用”。
8月24日,在期盼中,小褚收到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学校是否愿意接受一名生活无法自理的学生?能否接爱母亲进入教室陪读?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母子俩既激动又有些不安。邹景兰在忐忑之中致电学校招生办,询问相关情况。
“我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会让任何一个有志青年因身体原因而失去求学的机会!”获知小褚的实际情况,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宗飞立即安排学院有关负责人带着慰问品前往綦江小褚家中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访”,打消了母子俩的一些顾虑。
8月29日,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小褚坐在轮椅上被妈妈推着进了大学校园。
宗飞带领师生们迎接母子俩报到。宗飞安慰邹景兰,“你放心,学校一定会尽全力帮助小褚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让他在学校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考虑到母子俩的特殊情况,学院在宿舍楼底层腾出20多平方米的单间,供母子俩住宿。
“宿舍需要哪些设施?卫生间需要添加什么?”宗飞仔细询问母子俩的需求,要求学校教学和后勤等部门,务必从细微处为小褚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得知母子俩生活困难,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免除了小褚的学杂费等。为了让邹景兰在照顾儿子的同时多一份收入,学院还安排她在学校作宿管,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
母子情深
他是母亲的“开心果”
现在,在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的校园内,邹景兰推着儿子小褚去课堂的场景,已成为学校人文关怀理念的体现,浸润师生们的思想行为,激发大家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一天学习下来,小褚会显得比一般人累,每天晚上邹景兰都会为儿子做推拿按摩,缓解他的疲劳。
天气好的时候,邹景兰也会推着孩子到校园内逛逛,让儿子观赏美丽的校园风景,放松心情。有时会推着儿子到学校的操场,看同学们打球、比赛、表演节目。
在不熟悉的人面前,1.7米的小褚显得有些腼腆,话也不多。但只要和妈妈在一起,他就有说不完的话。在邹景兰眼里,聪明懂事的儿子说话很风趣,是她的“开心果”。每当发现她郁闷不开心时,他总是想着法儿很快让她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小褚知道,病魔随时可能夺去他的生命。他说:“老天爷随时可以夺走我的生命,但夺不走我对生活的热爱。我要珍惜每一天,好好学习和生活,争取能回报父母和所有关爱过我的人。”
对于未来,小褚充满了向往与憧憬,“长这么大,我总是在‘接受’,接受大家的爱与帮助,进入大学我想努力学习一些技能,希望有一天也能够‘给予’别人爱与帮助,回馈社会。”
今年48岁的邹景兰,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许多,头发也白了不少。她说,如果儿子哪一天离她而去,她最大的任务就是和丈夫努力挣钱,还这些年为救治儿子而欠的30多万元债。
对自己这10多年的艰辛付出,她说:“我现在享受着有儿子的幸福。儿子多活一天,我就多一天当母亲的幸福与快乐!无论多么艰难,我都会坚持!”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