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6 2024年10月19日
《皇明通纪》载马祥麟授指挥使(酉阳县融媒体中心曾常供图)
□铁笛
将门虎子,少幼失怙
石砫马氏土司相传原籍山西扶风,为汉伏波将军马援后裔,以平定九溪十八峒蛮得职。不过一些权威历史学家曾对其族源存疑,认为其祖“蛮酋大虫马什用”应为土著。《石砫厅志·承袭志》记载,马氏土司“自宋高宗南渡,至乾隆二十六年,计承袭六百四十五年”,改土归流后袭土通判职188年,前后共计833年,传承29代。
石砫马氏土司传至16代马千乘,字君锡,别号肖容,自幼英武,有将略,豪杰之士都乐于追随并效命于他。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马千乘娶忠州贡生秦葵之女秦良玉为妻。秦良玉文武双全,颇具韬略,她协助马千乘训练出一支适宜于山地作战的特种部队——白杆兵。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马千乘奉调率兵三千参加八路围剿播州土司杨应龙的战争,秦良玉带不支饷的精兵五百随行,夫妻俩屡建奇功,“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播州平定后,总督李化龙命重庆府将之前发给24万大军的铜锅悉数收回,改铸为铜鼎,颁发给西南各土司,以此告诫他们勿生叛心。鼎上铭云:“惟星拱北,惟水朝东……顺天者吉,逆天者凶。以为不信,视杨应龙。”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监军太监邱乘云想谋夺马千乘祖传矿井,便唆使人诬告马氏土司谋反。马千乘被锦衣卫拘捕下狱,不幸病死于云阳狱中。为安抚土司势力,朝廷下旨由马千乘之子马祥麟继任宣抚使(从四品),但因“年幼”而由其母秦良玉领职。
明朝中后期规定,土司子弟未满15岁不得袭职。古人称男子十岁为“幼学之年”,又以不满十五岁为“幼”,故马祥麟极有可能出生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之后。
据《大明另类史》载:“祥麟公传在襁褓时,壮貌岐嶷。及长,雄躯伟干,勇力绝伦,胸罗经史,能诗文善书。”
出征援辽,一战成名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反明,攻占抚顺、清河(今辽宁本溪)两地。明神宗朱翊钧调集11万大军,授杨镐为辽东经略,挂帅出征。次年初,又征调土司兵数万援辽,诏令石砫司三千兵由应袭宣抚马祥麟同秦邦屏亲领,酉阳司四千兵由宣抚冉跃龙亲领,各路土司兵由总兵官童仲揆、陈策统领。秦良玉以马祥麟年少,禀请由其兄秦邦屏、弟秦民屏领军出征。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杨镐不待土司兵集结,便在萨尔浒一带与后金决战,结果惨败。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金军攻打沈阳等地,驻防辽阳、虎皮、黄山等地的石砫、酉阳土司兵和三千戚家军接令驰援沈阳,夹击金军。
援军还在路上,可沈阳已经陷落,7万守军降金。总兵官陈策担心孤军深入会被包围,但戚家军统领官周敦吉、戚金立功心切,认为附近有3万辽人骑兵(明军)可待援,力谏陈策与金军决战,夺回沈阳。
仅一万人的川浙援军在浑河两岸结阵未绪,努尔哈赤便指挥数万八旗军先向北岸川军,再向南岸浙军发起攻击,但多次被打退,并受到重创。而数万辽人骑兵一战即溃,丢下血战中的川浙援军自行撤退。此时,明军降将李永芳收买沈阳明军俘虏,让他们操作城墙上的火炮,向援军开炮,“发炮无不立碎者”。陈策、童仲揆、秦邦屏、秦邦翰、冉见龙、周敦吉、戚金等十余个将领阵亡,白杆兵和戚家军全军覆没,秦民屏力战突围负伤。
秦良玉闻讯,与马祥麟统领精兵三千,昼夜兼程奔赴榆关(山海关),阻击清军入关。前军已发,马祥麟披挂装束,于司衙“建勋堂”之门悬手直书“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之句,字高丈余,后人“引梯仰视,目为之眩”。
驻守山海关期间,经人介绍,马祥麟娶在军营随父抗金的张凤仪为妻。张凤仪是山西沁水县窦庄人,出身名门,其祖其父皆为万历年间进士,祖父张五典崇祯年间辞官回乡加兵部尚书衔,父亲张铨万历末年出任辽东巡按,镇守辽阳,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二十二日城破被俘,他挥剑自刎,壮烈殉国。张凤仪的母亲霍夫人善使大刀,崇祯四年(1631年)流寇围攻窦庄,霍夫人指挥庄丁童仆击退流寇四昼夜进攻,朝廷褒奖窦庄古堡为“夫人城”。受祖父辈影响,张凤仪从小忠义爱国,熟读兵书史籍,练习武艺。嫁给马祥麟后,她成为白杆兵队伍中的领兵女将。
穿银铠,骑白马,马祥麟作战骁勇,常单骑冲阵取敌将首级。他见楡关外来了一股金军,便纵马出城御敌。敌军放箭,马祥麟被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钅簇,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又策马挺枪奋勇防御,斩获如故,惊退来犯的金军。叙功时,朝廷授马祥麟指挥使(正三品),军中呼其为“赵子龙”“小马超”,敌人则叫他“独眼马”。
渝城建功,擢授宣慰
辽东危急,永宁(今四川叙永)土司奢崇明上书,自请调马步兵二万援辽,并遣其女婿樊龙、部将张彤等领兵至重庆。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樊龙、张彤反叛,擒杀巡抚徐可求等文武官员20余人,又分兵攻占合江、纳溪、泸州、遵义,围攻成都,奢崇明自号“大梁王”。
奢崇明用金银贿赂其他土司,煽动他们一起造反。樊龙探知秦良玉和马祥麟奉旨回乡募兵,日前刚到家,便派使者樊定邦携重金前往结援,想游说她反明,至少莫多管闲事。秦良玉当场掀翻金帛,将樊定邦斩杀,表明绝不会与叛徒为伍的姿态。随后,她派秦民屏携秦邦屏的儿子秦翼明、秦拱明率军四千,卷甲疾行,抵达南坪关,切断叛军退路。马祥麟同秦良玉率军六千沿长江而上,以千余人突袭两河,烧毁叛军船只,再分兵驻守忠州,并檄令夔州府加强守备,防止叛军顺江东下。
奢崇明和儿子奢寅见此情形,十分惊慌,指挥大军昼夜围攻成都近百日。四川巡抚朱燮元令秦良玉火速赶去解围,于是,马祥麟随秦良玉率四千白杆兵驰援成都。
其实,奢崇明的部队并无多大斗志,早前对重庆一番劫掠后,将士们就想卷着钱财回家。之前,由于各地土司收受了贿赂都按兵不动,让奢崇明误以为自己的部队战斗力十分强悍。但秦良玉一出马,就让他乱了阵脚。石砫援军先在新都、安岳、乐至将叛军击败,接着在成都城下与守城明军内外夹击,奢崇明大败而逃。
明军分兵追击奢崇明,秦良玉回师夺取二郎关,攻破佛图关,陈兵于通远门外。敌将张彤率军迎战,马祥麟拍马挺枪斩杀张彤于阵前。平茶、酉阳、石砫土司兵与官军乘夜合围重庆,俘杀叛军主将樊龙,收复重庆。明熹宗朱由校闻报大喜,封秦良玉都督佥事充总兵官(正二品),加封夫人,秦民屏晋升副总兵(从二品),秦翼明、秦拱明升为参将(正三品),马祥麟擢授明代土司最高爵位宣慰使。
石砫官兵十分感奋,随即派兵进剿奢崇明,裨将秦衍祚收复遵义,马祥麟攻克永宁、蔺州。石砫官兵还先后攻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诸大巢及江潦四十八寨。
天启三年(1623年)冬,永宁土司奢崇明、水西土司安邦彦结盟叛乱之后诈降,川黔“平定”。次年正月,明军回师途中遇伏,秦民屏战死,其子秦佐明、秦祚明突围时身负重伤。
忠肝义胆,夫妻殉国
崇祯三年(1630年)一月,金军攻陷永平四城,石砫官兵应诏誓师出发,捐资济饷,购置粮草器械。秦良玉、秦翼明、马祥麟率军昼夜兼行抵达京师,驻军于宣武门外,方使“市朝安堵无恐”。
白杆兵率先出击,永平四城收复,金军撤出关外,秦翼明领一万人护筑大凌河城,城筑好后,撤兵镇守京畿。马祥麟、张凤仪率白杆兵驻守京城棉花胡同及附近的遵化城。
崇祯皇帝朱由检命秦良玉回川“专办蜀贼”。崇祯四年(1631年),滇南阿迷州彝族土司普名声起义,秦拱明奉命进剿,战死。
张凤仪在军营像秦良玉一样着男装,任石砫营参将,奏报称“马凤仪”,外人皆不知其是女子,与马祥麟各领一军转战于晋卫之间。崇祯六年(1633年),王自用、紫金梁等各路农民军十余万人流动作战于畿南、豫北、山西等地,左良玉部在河南战损过大,兵少势孤。五月,张凤仪奉诏率两千川兵随总兵官邓玘合兵八千增援左良玉。混战中,起义军盗用被围歼的川军参将杨遇春所部官兵旗甲,胁迫被俘的数名官兵为向导,伪装成溃兵,乘夜色骗开川军驻地营栅大门,突袭围攻,川军大败。张凤仪率数百白杆兵拼死掩护主力撤退,困战数日,终因寡不敌众,战死于侯家庄,所部全军覆没,时为六月初五。故《明史·左良玉传》载曰:“……乃命将川兵益以石砫土司马凤仪兵驰赴良玉,与共角贼。已而凤仪以孤军战没于侯家庄。”
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率农民军经鄂西攻克夔州,与秦良玉相持在夔东一线,恰巧马祥麟从北方率军返乡,与秦良玉夹击张献忠,使其败走湖广。
崇祯九年(1636年),后金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崇祯十三年(1640年),罗汝才率部再次攻打夔州,被官军击败,马祥麟率军追击至仙寺岭,夺罗汝才大旗,将其首领东山虎斩杀,副首领塌天活捉,前后斩首8000余级。罗汝才从此不敢西犯,遂与张献忠合兵一处。九月,张献忠部将李定国设伏射杀川军总兵张令,再击败秦良玉入川。
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李自成决黄河淹开封,随后率百万众挥师南下,陷南阳、攻汝宁,由确山、信阳、泌阳直指襄阳。平贼将军左良玉不战而怯,留马祥麟镇守襄阳,率20万明军经江陵逃往武昌。马祥麟深知危在旦夕,满含悲愤地给秦良玉写下绝笔信,曰:“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真吾儿!”
十二月,襄阳城破,马祥麟战死。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四月,清军入关,十月定都北京。
清顺治五年(1648年),秦良玉病逝于石砫大都督府玉音楼。顺治十六年(1659年),马祥麟和张风仪的儿子马万年率众降清,续授石砫宣慰使。
忠州秦氏和石砫马氏“执干戈以卫社稷”,用生命演唱的大明悲歌戛然而止。
(作者系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