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的随想

版次:007    2024年10月23日

□贺露露

在稻田的边缘,稻穗低垂,沉甸甸的,像是承载着岁月的重量。水稻,这粒粒皆辛苦的粮食,不仅滋养了我们的身体,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尊严。我听过祖辈们关于水稻的故事,也在自己的岁月里体会到了它的真实与珍贵。

“你爷爷年轻时,水稻是救命的稻草。”父亲的话语平静,却让我心潮澎湃。他回忆起那年大旱,稻田干涸,爷爷为了全家的口粮,日夜守在田边,用肩挑手提,从远处的小河里一桶桶提水灌溉。他的声音依旧平淡,我却能感受到那份坚持与不易。

“我小时候,每到收割季节,全家老小都要下田。那时候没有机器,全靠人力。”父亲回忆着,我仿佛能看到那片金黄的稻田,人们弯腰割稻,汗水滴落在泥土里。“那时候的米饭,每一粒都是辛苦换来的,谁也不敢浪费。”

我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虽然不再有那样的艰辛,但对水稻的敬畏从未减少。我记得小时候,每当稻米成熟,家里就会有一种特别的仪式感。母亲会挑选最好的稻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那是对自然的感恩,也是对生活的尊重。

我对水稻的敬畏,也在对食物的珍惜上。每当看到食堂里被丢弃的米饭,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饥饿,也许无法理解每一粒米饭背后的汗水与辛劳。但我希望他们能学会尊重,因为每一粒稻米都是自然的恩赐,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现代的水稻种植,虽然有了机械化的辅助,但那份对土地的敬畏和对食物的尊重不应被遗忘。我记得小时候,每当稻谷收获,家里就会用石磨手工磨米。那是一种缓慢而细致的过程,每一粒米都被认真对待,没有一粒被浪费。

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提高了效率,但也让人们对食物的敬畏感逐渐减弱。人们开始随意浪费,认为食物总是可以轻易获得。然而,他们忽视了每一粒稻米背后的阳光、雨露和农人的辛勤。

在乡村的清晨,鸡鸣狗吠,炊烟袅袅,稻田里的露珠在朝阳下闪烁着光芒。农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的身影在稻田中若隐若现,像是在进行一场古老的仪式。他们的手,粗糙而有力,轻轻抚摸着稻穗,像是在与大地对话。

午后的阳光下,稻田里的稻穗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孩子们在田间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稻田边的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稻田上,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农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很长。他们脸上的汗水,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那是他们辛勤劳动的见证。

夜晚,稻田里一片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蛙鸣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星空下,稻田里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一天的故事。农人们围坐在篝火旁,分享着一天的收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

水稻,这粒粒皆辛苦的粮食,不仅是我们的食物,更是我们生活的源泉。它教会我们敬畏自然,珍惜食物,感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与水稻共同生长,共同经历风雨,共同感受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播种希望,收获幸福。